本文作者:蓝狐

中青评论:一问三不知?“职场蠢人”现象没那么简单

中青评论:一问三不知?“职场蠢人”现象没那么简单摘要: ...

“扮蠢”心态更像是一种职场亚健康状态,若是这类心态得不到充分重视,只会加深员工和企业间的不信任感和疏离感。

微信号:MD8008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据《半月谈》报道,“职场蠢人”近日成为网络流行词。部分职场人士试着以“扮蠢”的方式,回应繁重的工作、复杂的人际关系等等。在工作压力面前,他们直言“不会”“不知道”“干不了”,用“一问三不知”作挡箭牌,尽可能使自己在职场上“隐身”。

据悉,这种员工宁愿“扮蠢”,也不愿真心为工作付出的情况,并非因为他们缺乏上进心,而是事出有因。在一些公司,谁能干,谁就要时时承担最繁重的工作,而且一旦稍有差池,反而会落下表现不佳的负面印象;与此相对,面对工作时懂得“打太极”推脱的懒散者反而更容易落得轻松。更何况,面对免费加班常态化、周末单休“制度化”、休假被挤压、降薪成常态、职场形式主义蔓延等问题,一些员工更会心怀怨念,失去在职场奋斗向上的动力。

总结来说,主要有三方面因素在催生这种职场“扮蠢”心态。一是用人单位缺乏合理的工作分配机制,导致有人承担过多工作压力,另一部分人却可以轻松“摸鱼”。类似情况多了,那些“能者多劳”的员工便会开启被动的自我保护模式,通过“装糊涂”的方式婉拒向自己过度倾斜的任务。

二是用人单位的员工评价体系不够科学,激励和惩罚机制较为错乱,甚至出现负重工作者不被看见、平日清闲者却连连晋升的不公现象。长此以往,真正的踏实工作者便会将失望不断累积,最终演变为一种消极的对抗情绪。

三是部分用人单位会突破应有的边界感,推行加班文化、职场形式主义,下班后仍要求职工随时“在线”待命等,导致员工正常的劳动权益得不到应有保障。没有人是“永动机”,精神和体力上的双重倦怠,也会使一部分员工无奈之下选择“一问三不知”。

事实上,在“职场蠢人”现象中,上述三个因素的影响往往是互相叠加的,当辛苦工作不仅得不到正反馈,还动辄被“背刺”“甩锅”,当“离线休息权”一再被忽视、生活与工作的边界不断模糊,也容易导致员工出现职场心态上的波动。显然,“扮蠢”心态更像是一种职场亚健康状态。若是这类心态得不到充分重视,只会加深员工和企业间的不信任感和疏离感,不利于人才的自我成长和用人单位的长远发展。

对此,用人单位首先要重新审视自身的评价体系和工作分配方式,在确保公平的基础上,给予员工更多自我提升和探索的机会,使其在工作中有更多获得感。具体到评价机制上,一方面要科学制定工作目标和任务,避免设置过高、过于机械化的KPI,充分激发员工的自驱力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要提供必要的容错空间,避免动辄得咎的职场氛围,尊重那些勇于创新、打破常规者的努力。

同时,理想的职场氛围应当是“以真心换真心”,如果一边是员工普遍的委屈、不平和失望,一边是用人单位对员工“不在状态”的不满,就很容易导致各说各话,加深彼此的隔膜。要看到,职场“装蠢”毕竟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无奈状态,但凡员工能看到畅通的发展前景,看到自己的付出能得到应有回报,也不至于用消磨时间的方式耽误前途。

所以,当用人单位意识到这类现象时,与其单方面指责员工,不妨通过不记名调研等方式,深入“诊断”一下员工的不满集中在哪些地方,大家希望在哪些方面得以提升,并有针对性地完善管理方式。当员工感受到单位的改变诚意,相关管理模式回归公平、科学的正轨后,员工自然也会摘下“扮蠢”的假面,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

当然,良好职场关系的营造是相互的。对员工而言,也要警惕职场“扮蠢”带来的自我耽误。面对问题时,比起消极“糊弄”,不妨主动通过既有沟通渠道进行自我表达,尝试提出有效的改进思路,以更积极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推动公司发展。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