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蓝狐

索花村:高原红色村庄的和美建设之路

索花村:高原红色村庄的和美建设之路摘要: ...

" 家家住的老木房,一家不出读书郎,出门就是牛粪塘,有女不嫁索花郎。"

微信号:MD8008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往日的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毛儿盖镇索花村偏居深山一隅,这里海拔高,牧场离村子远,牧民居住分散,曾经是有名的 " 空壳村 "。

如今的索花村,一排排新房整齐划一,一座座小院国旗飘扬,一颗颗红星在房顶熠熠发光,乘着国家民委组织开展的和美村寨建设东风,索花村坚持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同频共振,这片曾为红军提供了粮食、肉干、野菜的红色大地正焕发着新的生机。

▲索花村全景。

红色基因 + 党建,让村民 " 聚 " 起来

索花村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坐落在松潘草原上,距离松潘县城 162 公里,辖两个村民小组,有村民 87 户 460 人。

一直以来,索花村牢牢抓住基层党建这个 " 牛鼻子 ",把 " 强支部、变思想、凝人心 " 作为突破口,健全 " 党委抓支部、支部管党员、党员带群众 " 工作机制,以 " 传承革命精神,锻造过硬支部 " 为目标,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增强班子的整体功能,使之成为党群议事学习的场所和为群众办事的 " 便民服务中心 "。

" 以前村上开个党员大会,支部书记要挨个儿去动员,现在的党员干部个个干劲十足…… " 说话时,村里的老党员卜尔娃眼神里充满肯定。

建立党支部统一领导、村委会成员依法履责、群众广泛参与的自治治理体系,成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老年人协会等组织,通过召开村民小组会、户代表会、坝坝会,组织党员、群众集体协商议事、决事、办事,引导群众广泛参与项目建设、环境整治等,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 今年,我们及时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提高群众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意识,实现依法治村、以规管村。" 扎西彭初说。

▲松潘县在毛儿盖红色文化展览馆上党课。

穿过索花大桥,就是毛儿盖红色文化展览馆,馆内含历史背景介绍,毛儿盖战斗声光电场景还原,毛儿盖会议情景还原,红军筹粮情况,青稞、野菜标本展示,军民鱼水情等多个场景。展览馆门口,也是索花村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重要地方。

扎西彭初说:" 我们定期在此开展‘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邀请村里的老党员,用他们的亲身经历给年轻党员上党课。"

结合夏季牧场离村子比较远、牧区群众居住也比较分散的实际,索花村及时成立 " 马背宣讲队 "" 摩托车宣讲队 ",穿梭于草山、牧场之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开展宣讲,切实把党的声音传递到每一户牧民家,将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将索花村的未来发展蓝图刻到每一个群众心里。

红色基因 + 文旅,让村民富起来

1935 年 8 月 20 日,著名的毛儿盖会议在这里召开,之后红军从这里出发,向北挺进,走向胜利。不只会议会址,毛儿盖战斗、红军筹粮、毛儿盖人民支援红军等红色资源也十分丰富。至今,毛儿盖流传着关于 " 木板借条 "" 红色土司安登榜 " 等不少动人的故事。

▲索花村整洁的村貌。

索花村党支部书记扎西彭初介绍,着眼 " 绿色生态江河源、红色印记毛儿盖 " 总体定位,索花村坚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整合少数民族发展、乡村振兴、交通、文旅等行业资金 2000 余万元,大力挖掘保护红色资源、赓续传承长征精神,修建毛尔盖会议会址陈列馆、红色文化广场等红色阵地,建成毛儿盖红色文化旅游 3A 景区,将索花村打造成 " 黑水—松潘—红原 " 长征路上的红色史诗驿站,努力做到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推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许多慕名而来的回头客习惯来此避暑观光、追忆伟人。

如何用好红色资源,让红色资源在和美村寨建设中 " 活起来 "?索花村探索 " 集体主办、村民参与、利益共享 " 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启动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建设,修建红色记忆展览馆、红色文化广场等,对民宿、旅游厕所、村容村貌进行再提升、再改造。出实招壮大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 10 万元。兴办餐饮娱乐、商铺门店、宾馆服务等经济实体 80 多家,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

" 村两委带着我们发展红色旅游,壮大村集体经济,我们村的环境越来越好,来参观学习的人也越来越多,老百姓的腰包比以前更鼓了。" 村民索郎达基开心地说。

索花村以阿坝州 " 五个融合 " 推动红色旅游发展为契机,开展红色教育,实现 " 体验式 " 学习,增强 " 红色家底 " 影响力。该村还整合文化资源,加快公共文化事业发展,逐步完善村级文化广场,不断加大村级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力度,兴办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影视放映室等。

为了提升当地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索花村积极推进组团发展精品旅游路线,在毛儿盖片区,以索花村为中心,联动草原村、克藏村、格丫村,打造 " 西部红色农牧推进示范片 ",推出 " 雪山脚下的艰苦岁月展示带 ",构建集革命传统体验、红色精神传承、绿色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红色文旅体系,切实把红色、绿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红色基因 + 生态,让村子美起来

清一色的黄墙红瓦,整洁干净的村道,小村庄变身 " 大景区 ",房前屋后多了 " 大花园 "。

▲索花村。

建设和美村寨,守护生态之美不能少。索花村坚持规划先行,先后编制村级发展规划,以维持生态效益为重点,描绘村庄规划 " 蓝图 ",将草畜平衡、环境治理、污水处理等纳入村规民约。

结合实际,索花村两委班子组织全村党员、群众,开展 " 三域一居 " 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党员亮身份、作表率,主动认领责任区,自觉做环境整治先行者,广泛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对村庄道路、小卖部、餐馆等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打造环境优美整洁的美丽乡村。

" 通过整治行动的开展,村上公共场所、房前屋后没有垃圾了,河水也变得清澈了,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善,面貌焕然一新。" 村民扎西喜笑颜开。

索花村大力实施 " 五改三建 "" 五通四化 " 工程,累计投入资金 300 余万元,集中整治村域公共空间,全面梳理整治庭院卫生,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深入开展增草增林增绿行动,实施防风固沙、护岸增绿带建设,系统推进人草畜三配套综合平衡、" 两化三害 " 治理工程,构建绿色生态家园。持续推进基层治理,用积分奖励、网络投票等形式评选 " 干净人家 "" 美丽庭院 ",促进户户比卫生、家家比干净良好习惯的养成。

世世代代以牦牛养殖为生的索花村,草场载畜量过载,如何平衡生态与发展的问题是该村需解决的发展难题。索花村以 " 支部 + 合作社 + 农户 " 的模式推进肉牛现代品种改良养殖基地建设,积极探索牦牛标准化养殖,对放养牦牛进行标准化饲养。通过努力,乡镇草场载畜量有效降低并逐步趋于合理,户均年收益却增收 1 万元,做到草畜平衡的同时实现牧民增收。

" 以前的草场上密密麻麻都是牛,越界放牧的现象很多。现在好了,村上严格减畜,推行标准化养殖,牛少了,草多了,出栏率高了,草原生态变好了。" 牧民尕让多州竖起大拇指。

围绕毛儿盖生态养殖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索花村与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牦牛先生科技公司签订 " 航空牧场 " 三方合作协议,建立 24 小时全方位监控的可追溯系统,对牦牛生长情况、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跟踪,依托航空科技,采用无人机放牧的形式,推进生态牦牛养殖,打造航空生态牧场。

赓续长征精神,用活红色资源,建设和美村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一步索花村将立足当地实际和群众需求持续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生态产业,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丰富群众文体生活,营造优美人居环境,让各族群众共建美好生活、共享发展成果、共促民族团结。" 毛儿盖镇副镇长嘎玛王青说。

(本文图片由索花村提供)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6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