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蓝狐

网红“瑶一瑶小肉包”被质疑摆拍,别让童真沦为流量牺牲品

网红“瑶一瑶小肉包”被质疑摆拍,别让童真沦为流量牺牲品摘要: ...

近日,拥有 2000 多万粉丝的 " 瑶一瑶小肉包 " 账号发布一则视频,画面显示,小女孩在路上蹦蹦跳跳地走着,被旁边的小男孩突然用脚绊倒,致其摔倒并大哭,而其母亲却在一旁发笑。此事迅速发酵并引发网友讨论。

微信号:MD8008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目前,瑶瑶母亲已针对视频内容进行道歉。但针对瑶瑶是否挨冻拍视频、是否超龄未上幼儿园、是否利用孩子博流量赚钱等质疑,瑶瑶母亲也发长文回应予以否认。但仍有不少网友质疑,该账号多次发布瑶瑶摔倒的视频,这类视频疑似系瑶瑶母亲为了流量故意摆拍。

当孩子的哭声成为博人眼球的工具,当孩子的疼痛成为收割流量的素材,这样的 " 童年 " 还剩下多少童真可言?需要被重视的是,在流量时代,一些家长为谋取私利,不惜将未成年人推向镜头前,让他们过早承受商业化的重压,不仅是对童年纯真的无视,也对未成年人权益的漠视。

此前也有出现过家长将孩子悉心照顾的宠物烹饪食用,兔子、鸡、鸭、鱼各种都可以成为视频素材,伴随着孩子的大哭,轻松的配乐、搞笑的表情,不少 " 萌娃搞笑视频 " 流量可观。据《法治日报》此前报道,为了拍摄获取流量,一些家长拍下孩子情绪崩溃哇哇大哭的瞬间,甚至故意用言语惹怒孩子或杀了吃掉孩子小心呵护的宠物。

平心而言,或许真的有些视频是偶然拍摄,不必上纲上线。但一旦有拍摄者为求制造更具 " 话题性 " 的内容,从最初的童趣日常,到刻意制造的 " 意外 " 场景,这种滑坡效就该值得警惕。当孩子的哭声成为吸引眼球的 " 卖点 ",就已经突破了道德底线,触及了法律红线。

《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禁止利用未成年人做商业广告。而《民法典》也强调了未成年人的权利保护。不仅家长应当注意,平台也需要针对 " 儿童网红 " 类账号,建立专项的用户注册、内容审查、监督举报等系列机制,杜绝部分拍摄者 " 以子谋利 " 的功利心态。(然了)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