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杜涛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2024 年,郑永康的企业遭遇了成立以来最大的危机。这家曾被纳入某省级 " 专精特新 " 名单、主要为地方政府提供信息化服务的企业,员工规模一度扩张到百人左右,但在 2024 年被迫裁员至 60 人。
这一年,该企业经历了地方政府城投和国企前所未有的应收账款问题。尽管 2024 年该公司业务增长了 20% 左右,但政府的付款周期却大幅延长。从 2024 年下半年开始,该公司每次例会的首要任务就是催款。
另一方面,由于一名企业投资人的变动,郑永康的企业被金融机构抽贷。此前,在该公司被纳入 " 专精特新 " 名单时,多家金融机构曾主动找上门,提供贷款。
为了维持公司的运营,郑永康不得不尝试网贷、短期高利贷,甚至有两个月无法正常发放工资。
进入 2025 年,郑永康仍然无法摆脱政府业务。在审视行业形势后,他认为虽然政府账期较长,但仍有新的业务需求,相比之下,外部企业的市场增量空间则更为有限。
2025 年,郑永康的首要目标是:守住现金流,挺过周期。
业务大年也是欠款大年
郑永康的企业主要提供两类服务:一类是传统业务,一类是围绕数据资产的相关业务。
2024 年,多地地方政府纷纷筹建数据集团,并推动数据资产入表。因此,去年也是郑永康的业务大年。
但业务量的增长,也带来了应收账款的增加。2024 年,郑永康遇到的最大难题依然是应收账款问题。郑永康说,从来没有哪一年的收账比 2024 年更难,这一年他不得不把四分力气用在要钱,只剩下六分精力去琢磨公司新的发展。
2023 年,郑永康就发现很难从地方政府手中收回账款。因此,去年上半年,他和公司的项目经理、部门负责人都开始催要账款,但账期还是逐渐拉长,从 3 个月、6 个月,甚至到一年以上。
郑永康说,2022 年和 2023 年时,有些被欠钱的企业会去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清欠平台登记。只要在清欠平台上登记,欠款单位通常会在第二天或第三天给予反馈,协商解决方案或解释拖延账期的原因。
但到了 2024 年,郑永康发现,再到清欠平台上登记已经没什么作用了," 上面登记的企业已经太多了,很多地方政府、城投以及国企都‘债多不压身’ "。
在郑永康看来,2024 年企业催账已经进入 " 新阶段 "。以前,企业顾虑后续订单,不会催得太狠,但现在已经无所谓了。" 不要回钱,企业就过不下去。当下都过不去,哪儿还顾得上未来。"
2024 年下半年,面向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化债方案落地后,郑永康还没有要回帐。
郑永康说,即使地方政府有能力偿还账款,按照政策要求,也会优先保障建筑类施工企业,因为这些企业都涉及大量农民工的生计问题。
2023 年,郑永康预判经济可能会出现报复性增长,因此扩大了企业的员工规模。但到 2024 年底,公司人员已经陆续流失了大约 40%。受到政府拖欠款项的影响,去年他的企业甚至有两个月未能正常发放工资。" 这是从公司成立到现在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郑永康说。
融资压力
疫情期间,郑永康的企业被纳入某省的 " 专精特新 " 名单。刚被纳入时,几家金融机构主动找上门,表示愿意提供低息信用贷款。但银行要求公司法人承担无限责任,即当企业的全部财产不足以清偿到期债务时,投资人需用个人全部财产进行清偿。这实际上就是将企业的责任与投资人的责任合为一体。
郑永康接受了这一条件,并获得了用于扩张的贷款。
但在 2024 年,郑永康的企业受到一些外部因素影响,被银行抽贷。为了还贷并维持公司正常运营,他几乎尝试了市面上所有网贷平台,甚至还借过高利息的短期民间贷款。腾挪之下,他才勉强度过危机。
郑永康说,在企业面临下行压力加大的时期,当老板的会更加困难。" 员工可以选择离开,但老板的全部身家都在企业里,尤其是我们这样的中小企业。"
2025 年,郑永康打算开放一部分股权,从一级市场融资,以彻底解决企业资金链的问题。虽然近年来创投市场本身也面临活跃度不足的问题,但他仍想再试一试。
还做政府的生意吗?
郑永康所处的行业正处于一系列变化中。
比如,以前只需要负责项目中的某一环节就可以,而现在还需要帮地方政府找资金、找金融机构,直到项目落地,地方政府、城投国企等甲方才会付款。
郑永康说:" 这样一来,整个项目的链条就被拉得太长了。项目周期的延长意味着不确定性增加,风险也随之增大。"
变化之下,2025 年还能继续做政府的生意吗?经过一番观察,郑永康认为企业依然需要将政府作为主要客户," 企业之间的竞争太激烈了,除了部分企业能保障款项外,大部分都不太稳定 "。
郑永康把保障现金流作为 2025 年的重中之重," 只有保障了现金流,企业才有可能穿越经济周期 "。
所以,他打算继续加强与地方政府、城投和国企的合作,帮助这些机构找到新的 " 增长点 ",以此推动健康的业务回款。
2025 年,郑永康为他的公司提出了几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是守住财务底线,确保企业能够生存下去。
第二是要实现两个业务目标:传统业务增长 10%,新业务增长 200% — 300%。他说,传统业务虽然回款困难,但业务量能够保持 20% 以上的年增幅;而新业务目前占比较低,可以实现较快的增速。
第三是推动公司管理方面的变革,主要是薪酬制度的变化。他计划降低固定薪资,提高绩效薪资的比重。郑永康说,这也是一个降低公司运营成本,提高效率的一种方法。
在业务拓展方面,郑永康计划 2025 年朝着两个方向发力:一是继续巩固存量业务,提升政府端业务的质量,并加大催账力度;二是开拓新的业务方向,调整客户结构,拓展部分面向 C 端(个人消费者)的业务,比如数据资产入表和人工智能垂直领域应用的相关业务。
郑永康说:" 虽然我们做不了大模型,但可以在应用端结合新技术和新政策,形成企业的新增长曲线。"
(应采访对象要求,郑永康为化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