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蓝狐

父母离婚可要求分割孩子的压岁钱吗?

父母离婚可要求分割孩子的压岁钱吗?摘要: ...

春节过完孩子 " 丰收 ",引发相关话题,专家对此给予指导

微信号:MD8008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春节期间,孩子们翘首以盼的压岁钱都 " 到账 " 了。如今,亲属们给予的压岁钱愈发丰厚,逐渐衍生出法律问题。

如果父母离婚,在财产分割时要涉及孩子的压岁钱吗?如果未成年人用压岁钱打赏或给游戏充值,监护人要干预吗?未成年人伤害他人需要赔偿时,能优先用压岁钱支付吗?近日,新快报记者与孩子家长及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专家对话,希望寻找答案。

■ " 红包 " 带来的法律问题着实不少。新华社发(图文无关联)

案例 1

父母离婚 想分俩女儿的压岁钱

小红与小强婚后育有两个女儿,小姑娘备受家人喜爱。逢年过节,长辈都会给孩子们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压岁钱,这些年,孩子们的压岁钱一直由小红保管,一共攒了 5 万余元。

后来,小红和小强感情不和,小红向法院起诉离婚,并请求法院分割两女儿的压岁钱。

小强向法院表示同意离婚,他认为压岁钱是两个女儿的财产,不能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

法院经审理认为,夫妻双方感情确已破裂,对小红要求离婚的诉讼请求予以支持,但对其要求分割两个女儿压岁钱的请求不予支持。法官认为,上述存款是长辈基于亲属关系对晚辈进行的财产性赠与,该存款应归未成年人本人所有。小红、小强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无权随意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经法院调解,小红和小强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双方同意离婚,两个女儿由小强抚养,小红按期支付抚养费,两个女儿的 5 万余元压岁钱由小强代为保管。

案例 2

孩子十余年存款父母能分走吗?

2007 年,蔡某和王某登记结婚,先后生育长子蔡某甲、次子蔡某乙。随着时间推移,双方在孩子教育等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明显。2020 年年初,两人再次发生激烈争执。随后,王某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与蔡某共同居所。

分居四百多天后,蔡某起诉离婚,并要求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及蔡某甲、蔡某乙名下相应银行存款 26 万元。蔡某认为,两个孩子名下的钱是亲戚之间的人情往来所得,自己也给予过亲戚孩子红包,应该和这些钱相抵消,所以这份存款也应属于整个家庭的财产。

法院认为,当事双方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对蔡某要求离婚的诉讼请求予以支持,夫妻共同财产平均分割,但对蔡某要求分割两个孩子名下存款的请求不予支持。理由是,上述存款是长辈基于亲属关系对晚辈的财产性赠与,应归未成年人本人所有。蔡某、王某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无权随意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宣判后,双方均未提起上诉。

家长说

善用孩子压岁钱

助其培养理财意识

针对压岁钱引发的法律问题,很多家长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 压岁钱是长辈给孩子的祝福,理应属于孩子。" 莫女士说,自己小时候,父母曾为她攒下近 4 万元的红包,后来因为家里装修,莫女士便将钱全部用于新房。" 等住进新房时,那种成就感至今难忘 "。

莫女士表示,自己的孩子在一出生时就开了一张存折,每年将红包现金存进去。由于未成年人不能购买理财产品,因此她为孩子选择了 3 年期和 5 年期的储蓄。如今孩子 15 岁了,累积了一笔钱。

据莫女士透露,她日常注重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习惯通过引导、沟通和激励教孩子如何合理使用这笔钱。因此孩子的零花钱、教育、个人爱好等都由此支出。

" 我的孩子喜欢摄影,偶尔想购买价格昂贵的器械时,我就建议他用压岁钱支付。" 莫女士说。

专家说

孩子年龄段不同

压岁钱管理有区别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东省律协未保委主任郑子殷认为,压岁钱是长辈对晚辈的赠与,当红包给到孩子或者父母(钱款发生转移)之时,压岁钱的所有权就归属于孩子了。

在司法实践中,即便父母离异,也无权要求分割孩子的压岁钱。父母作为法定监护人,妥善保管未成年人的财产是法定义务,可以帮助孩子保管压岁钱,但无权据为己有、任意处置,损害孩子的财产权益。

父母保管孩子的压岁钱,待孩子成年后或者孩子需要用钱时,父母须返还或者代为支付。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年龄段的不同,压岁钱归属后的管理、使用也有一定区别。

据广东诺臣律师事务所律师蔡佳峻介绍,8 周岁以下的孩子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应由法定监护人代为保管;8 周岁至 18 周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自由支配与其智力、年龄相匹配的支付行为。

" 实际上,父母未经同意擅自处理孩子的钱财是侵犯了孩子的财产权。" 郑子殷提醒。基于家庭这一亲密和谐为底色的特定关系,如果出现侵占孩子红包情形,首先要以和为贵,通过沟通理性协商解决;如果协商无果,要鼓励孩子寻求别的途径,例如向学校和村居委会反映情况,请求调解;必要时再向法院提起财产返还诉讼。

未成年人随意充值、打赏

监护人可维权

随着近年来直播平台的兴起,网络手机游戏应用广泛,一些未成年人开始实施充值、打赏等付费行为,随之而来的法律问题也逐渐凸显。

对此,市民周先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认为,现在的小孩接触网络早,容易受到游戏和直播的诱惑,如果收到大笔钱款往往不懂得合理处置。

" 我的小孩一拿到压岁钱就会充值游戏,买皮肤,买装备,根本管不住。" 周先生说。在他看来,家长应严格控制和干预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使用以及压岁钱的使用范围,避免因为冲动消费造成经济损失。

郑子殷表示,依据《民法典》相关规定,8 岁以下孩子充值、打赏行为无效,监护人可要求平台全额退款;8 岁以上未成年人实施的充值、打赏行为属于超出年龄、智力范围的大额消费,未经监护人事前同意或事后追认的亦属无效。若已发生纠纷,需收集未成年人操作证据(登录时间、设备信息、账户流水等),向平台申请退款;如果平台拒绝,可向消协、网信办投诉或提起诉讼。"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通常支持监护人追回款项,但需充分举证消费行为是未成年人所为,并与未成年人认知能力不匹配。" 郑子殷说。

蔡佳峻也提到,监护人应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如设置锁屏及支付密码、关闭免密支付等。当然,父母也不能因为孩子年龄小可以随意退款,就放任孩子打赏,这样会扰乱正常交易秩序。

未成年人侵权

应优先用压岁钱赔偿

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未成年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优先从其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承担。

郑子殷认为,孩子的压岁钱属于其个人财产,因此应该优先支付。" 若未成年人因侵权行为,比如打伤他人、损坏他人财物等需赔偿 1 万元,其压岁钱账户有 8000 元,则应优先从中支付,剩余 2000 元由监护人补足。" 郑子殷说。

平衡 " 保护 "" 放权 "

培养孩子财商情商

郑子殷认为,压岁钱是孩子财产权的实践载体,家长要平衡 " 保护 " 和 " 放权 ",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让孩子正确认识压岁钱,极具意义。

其一,培养孩子的物权意识。家长要尊重孩子的财产权,保障孩子知情权,不随意处置或占用孩子的红包,以免侵犯孩子的边界感,造成孩子物权意识模糊不清。

其二,家长要帮助孩子正确使用红包,从而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家长可以借此机会进行正确的引导,教会孩子如何管理财产,形成正确的 " 财商 " 和 " 情商 "。爸妈们可以借此教孩子如何管理钱。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压岁钱是 " 礼尚往来 " 的结果,虽然法律上是孩子的,但也不能随便乱花。

郑子殷还建议,家长们可以给孩子开个专属银行卡,大笔开销全家一起商量。"8 岁以下孩子的银行卡,爸妈可以全权保管,但要定期告诉孩子钱的情况;对于 8 岁以上的孩子,可以逐步给点小额自主权,培养理财能力;对于 16 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引导他们参与低风险理财。" 郑子殷说。

采写:新快报记者 高京 毛毛雨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