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蓝狐工商代办

政观长三角|突破想象的苏州北站,雄心不止的苏州高铁新城

政观长三角|突破想象的苏州北站,雄心不止的苏州高铁新城摘要: ...

说起苏州,不免想起“开放”二字,而说到“开放”,不得不提到高铁苏州北站。

微信号:MD80084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日前,《苏州北站站房工程及站房改扩建配套设施工程初步设计》获国铁集团和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这标志着苏州北站改扩建工程进入开工倒计时。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注意到,根据设计方案,苏州北站综合枢纽施工建设体量巨大,将以“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定位进行扩容提升,线站总规模达10台24线,并预留了2台4线发展空间。

要知道,目前苏州北站线站规模仅2台6线。扩建完成后,苏州北站在规模上将和上海虹桥站、南京南站平起平坐,实现令人惊叹的跨越式转变。

苏州北站扩建效果图。

同时,以苏州北站为核心,重点打造的苏州高铁新城,自然也是备受期待。近年来,苏州高铁新城抢抓国家级高铁枢纽建设、长三角一体化、沪苏同城化等机遇,聚焦“站产城人”融合发展,加速隆起。

或许,国家级高铁枢纽苏州北站建成之日,也是苏州高铁新城作为苏州乃至长三角新发展引擎的华丽蝶变之时。

苏州北站成长史

2006年,京沪高铁正式立项,规划有苏州北站,坐落于苏州市相城区。彼时,相城区刚刚建区五年,城区建设中心偏重于辖区南侧,也就是更靠近苏州古城的区域,而位于北侧的苏州北站区域更多还停留在纸面上。

五年后,也就是2011年,京沪高铁正式建成通车,高铁苏州北站同步开门纳客。开通那一瞬间,意味着苏州北站成为了距离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最近的地市级高铁站,两者直线距离70.1公里,高铁最短通行时间仅23分钟。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2台6线的规模越来越无法满足需求。

2020年5月16日,“苏州北站综合枢纽建设指挥部”正式挂牌,标志着苏州北站开始了全新的“枢纽型”建设步伐。

之所以可以大步迈向“枢纽”,除了东西向的京沪高铁,还有南北向的通苏嘉甬高铁前来“助阵”。2022年11月,通苏嘉甬高铁开工建设,北起江苏南通,向南经苏州、浙江嘉兴和宁波,时速350公里/小时,是国家沿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长三角内部的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苏嘉甬高铁和京沪高铁的“十字”交叉点,就在苏州北站。届时,苏州北站将成为东西串联上海、无锡和常州,南北连接南通、嘉兴和宁波,也就是长三角“万亿城市群”的“中场核心”。

高铁之外,苏州北站未来还将是横向的苏锡常城际铁路,以及纵向的如通苏湖城际铁路的交会点,成为高铁、城际“双十字”格局。相比高铁,城际铁路的运行速度相对慢一些,但设置的站点更多,站间距更短,可以服务于城市群、都市圈内部通勤。上述两条城际铁路建成后将让上海、苏南、浙北以及南通等地的区县、乡镇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而在此过程中,苏州北站又将承担中心重任。

城市轨交方面,苏州轨交2号线、7号线、10号线(苏虞张段)、14号线等多条线路将在苏州北站交会。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苏州北站枢纽,将集车站集疏运体系、城市快速路网、轨道交通、主次干道为一体,成为空铁联运、站城融合、无缝换乘的现代化、综合性、智能型国家级综合枢纽。

助力相城崛起

和苏州北站同步成长的,是苏州高铁新城。

2011年,也就是苏州北站开通运营后,苏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了“一核四城”的发展战略,“四城”之一,正是以苏州北站为核心打造的苏州高铁新城。

2012年1月,苏州高铁新城管理委员会挂牌。自此,“苏州向北”,一座魅力、活力和动力兼具的创新之城,一座对标上海虹桥、深圳南山的产业之城,开始了跨越赶超之路。

对于年轻的相城区来说,苏州高铁新城无疑是一份“礼物”。

一出生便自带“枢纽”“开放”等优质基因的苏州高铁新城,无疑为相城区带来了新的风貌和发展动力。相城发展中心,也逐渐向北,也就是苏州北站方向移动。

要知道,京沪高铁堪称国内最热门的黄金高铁线,一辆辆飞驰的“复兴号”列车,为沿线热土引入了源源不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苏州北站、苏州高铁新城与京沪高铁沿线城市的互动,当属和上海最为亲近、热烈。

2021年,国务院批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形成“一核两带”功能布局。“一核”自然是指上海虹桥商务区,“两带”是以虹桥商务区为起点延伸的北向拓展带和南向拓展带。

其中,北向拓展带包括虹桥-长宁-嘉定-昆山-太仓-相城-苏州工业园区,重点打造中央商务协作区、国际贸易协同发展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拓展区,苏州北站被赋予重任,将与上海虹桥实现分工协同,共同打造沪苏高铁一体化的复合枢纽,以苏州北站为核心的苏州高铁新城,无疑将是北向拓展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具体而言,苏州高铁新城正加快与上海以及长三角重要城市进行资源对接、联动发展,逐步引导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产业、科技、人才、信息等创新要素向苏州高铁新城集聚,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全面崛起。

同时,苏州高铁新城还在加快重大功能载体建设,在完善高品质城市功能,在文旅融合、产业联动等方面不断提升核心承载力和竞争力。

12月5日,《苏州市相城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成果顺利通过省级专家论证,提出要把相城区建设成为继苏州工业园区之后又一个现代化高科技中心城区,成为东部地区中心城市的科创产业功能核心区。还有,要加快苏州高铁新城建设,打造长三角区域枢纽中心,高水平建设数字金融集聚区、科创研发策源地、国际会展北门户、城市文化新中心。强化集疏运体系建设,完善多层次立体化综合交通网络和绿色低碳公共交通体系,形成高度通达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

苏州高铁新城,新城市,新中心,新势力。

苏州高铁新城之“新”

苏州高铁新城之所以备受期待,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产业之“新”。

2017年,当大部分人,甚至业内人士还没有看懂、看透智能驾驶时,苏州高铁新城已经将智能网联汽车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从打造“聪明的车”到建设“智慧的路”,再到布局“灵活的网”,苏州高铁新城近年来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场景上新、产业更新,逐步培育出智能网联汽车的全产业链生态,蝶变出一座全域开放、全链发展的“智驾之城”。

澎湃新闻注意到,目前,苏州高铁新城已是国内知名智能网联汽车高地,集聚了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超210家,涵盖了智能驾驶技术解决方案、整车、雷达、测试、地图等30余个细分领域。一批批人工智能人才正在苏州高铁新城潜心深耕,一批批智能驾驶领跑企业正在苏州高铁新城快速成长,从研发逐渐走向量产。

到苏州高铁新城南天成路的路边走一走,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智能驾驶车辆来回穿梭测试,有1米多高、个头小巧的无人配送车,有自动驾驶的出租车、小巴,自动清扫的无人环卫车,还有河道清扫的无人船等等。

而有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先发优势和基础,苏州高铁新城在低空经济风口同样得心应手。当下的苏州高铁新城,正不断探索智能网联汽车等优势产业与低空经济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布局了润芯微科技、览众科技、天翼交通、翼飞汇航等低空制造、低空服务关联领域企业,同时积极引导存量车联网企业与低空经济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推动算法、传感器等类别的企业向低空经济产业延伸布局。

从产业链的延链、补链、强链,到地面的基础设施建造提升,再到低空场景延伸拓展,苏州高铁新城有底气驰骋低空经济的新赛道,打造“天空之城”。一幕幕科幻场景,正在苏州高铁新城成为现实。

在数字金融的赛道上,苏州高铁新城同样起跑迅速。当下,苏州高铁新城数字金融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加速突破成势,助力相城获批江苏唯一数字金融产业集聚区、江苏省创业投资集聚发展示范区、江苏省省级区块链产业集聚区、江苏省区块链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等荣誉。

另外,央行长三角数字货币研究院、长三角金融科技有限公司、长三角数字金融数据中心三大国家级平台相继落户,苏州高铁新城正以试点创新突破、资源融合集聚、产业发展探索为主线,推动数字金融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全力打造更具韧性的数字金融产业链和一流数字金融产业创新集群。

苏州高铁新城还在全力推动会展业的全面绽放。会展业一头连着产业,一头连着市场,近年来,苏州高铁新城在会展品牌展会招引、市场主体培育、营商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一系列具备集会议、会展等功能为一体的酒店、场馆、项目在新城落地。

比如位于苏州高铁新城相融路的苏州国际会议酒店,坐拥环秀湖旖旎风光,毗邻高铁苏州北站,拥有92个面积各异的大中小型宴会厅及会议室,其中,最大的无柱宴会厅面积为4050平方米,并配备了汽车专用电梯,另有两个中型宴会厅和湖畔停机坪,可全方位满足不同规格的会议及宴会需求。

还有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业务总部和学术交流中心,具备会议接待、小型展览、办公接待、青少年科普、科技创业孵化等功能。

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启动区位于齐门北大街以东、南天成路以南,距离高铁苏州北站仅2公里,包括会议中心、会展中心及三个研发组团,是集科研办公、会议中心及展览建筑于一体的综合产业园。

面向相城,服务苏州,辐射长三角,苏州高铁新城正以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为抓手,不断学习借鉴长三角地区会展与产业融合发展、会展与城市同频共振等成功做法,以更大格局谋划会展业发展。

发展之路,风驰电掣。“前方到站,苏州北站。”走出苏州北站,一个现代化、高科技的“未来之城”图景,正逐渐清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9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