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青年婚恋观】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一股由年轻人主导的婚恋清新之风,正在悄然吹拂。
“本人老‘二次元’了,周末喜欢逛超市”“喜欢自驾、去人少的景点发呆”“偏爱会过日子、拥有各视频网站会员的男生”……不久前,上海市人民公园相亲角登上热搜,原因就如网友调侃的那样:“年轻人开始整顿相亲界了!”想找对象的年轻人拒绝被长辈们“明码标价”,他们亲自下场,创作出比房子、车子、票子更具“诗情画意”的相亲简历。
从父母安排、亲戚撮合、熟人介绍等传统相亲受排斥,到“轻相亲”“旅游式相亲”等创新社交方式受追捧;从传统婚恋网站渐渐“不香”,到一些旅游景区婚恋交友活动火热,记者发现,如今的年轻人并不排斥通过相亲扩大交际圈、寻找心仪的另一半。只是,他们不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成为被安排的客体。他们渴望更坦率地表达内心需求、更真诚地交友恋爱。
尽管外界可能存在“年轻人不结婚,不谈恋爱”的误解,但种种调研显示,青年群体对婚恋仍抱有热切期待。“邂逅相遇,适我愿兮”,或许是他们内心的愿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的婚恋观念也在不断演进,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寻找解决方案——
“整顿”相亲角:更看重精神契合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公园相亲角往往是由未婚男女家长主导和张罗的。然而,这种用一张A4纸写满子女“硬条件”然后“货比三家”的方式,越来越不被年轻人买账。
“我想对父母说,他们了解的我并非真的我。”这是32岁小伙儿汪剑(化名)改造征婚简历的初衷。
在机械制造行业工作的汪剑,一直被父母视作不会社交、“不开窍”的大男孩儿,因此,相亲这件事,二老长期“代劳”,频繁光顾公园相亲角。可事与愿违,父母介绍的所谓“条件好的女孩儿”,汪剑见了几个,却总觉得聊不来。
“我复盘了一下,亲还是要相的,毕竟平时圈子小,没多少机会结识新朋友。只是要少些‘套路’,多些‘干货’。”他开始参照网上流行的新潮征友标准,改写父母准备的简历。
将“某地户口、某环住房、稳定工作”改为“理工男、较宅、爱下厨”;将“性格踏实可靠”改为“轻微‘社恐’,但熟人面前很健谈”;将“要求女方年龄多少籍贯某地”改为“希望一起品鉴美食,一起打游戏”……汪剑认为,一个真实的自我画像,是找到合适伴侣的第一步。
像汪剑一样更新表达方式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在一些视频平台上,不少网友都分享过自己“勇闯相亲角”的经历。他们时常发现,“传统相亲场景像一场无情的面试,要罗列户口、职业、收入等各种条件供长辈评判打分”,他们真正关心的生活方式、性格爱好等,却往往被忽略不计。
而年轻人用以“整顿相亲界”的“清流式”介绍中,体现出更多对个体的关照。有人逐句分析了话语背后的真实诉求——“消息秒回,吃饭一只手也不耽误另一只手回消息”,表示自己擅长提供情绪价值;“喜欢去人少的景点发呆”,表达了自己对生活方式和情感需求的偏好;“偏爱会过日子的会员男”,折射的是对日常消费观的关注。
“年轻人提出的新观念,打破了不少人对于相亲的刻板印象。倒不是说年轻人完全不看重‘房车钱’之类的条件,只是,他们更加看重那些无法用物质量化的东西,认为基于相似的兴趣和价值观念,才能有爱情和婚姻可言。”有专家分析道。
“青年一代更看重感情和精神层面的契合,而非仅仅基于物质条件的考量。”某咨询机构分析师援引《2024—2025年中国婚恋社交服务市场研究报告》时这样说。该报告显示,“约七成被调查者认为必须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才会选择结婚”“年轻人更加注重个性表达和自由选择,在选择伴侣时,他们更倾向于寻找能够理解和支持自己个性的人,而不是因为家庭压力或社会期望而结婚”。
学者杨菊华曾基于宏观和微观数据的分析发现,当代中国青年的婚恋观呈现出很多新特征,比如,青年人的恋爱观自由化,恋爱动机由婚姻目的转为情感目的,择偶条件由工具性标准转为表达性标准。
如今,在各个社交平台上,都能看到青年人为自己的婚恋交友“主动出击”,自己组建相关群聊,或主动建立话题帖。在豆瓣平台,19万网友加入“相亲后的吐槽小组”、上万人加入“被催婚互助会小组”,标题为“相亲遇到……”的帖子往往能获得上千条评论。名为吐槽的背后,其实是青年人恋爱观的袒露。他们渴望在婚恋场景中拿回主动权,积极寻找真正与自己契合的对象,用真实的自己坦率地面对陌生人和整个社会。
“轻相亲”受欢迎:淡化目的性,“投缘”更重要
“我不反对相亲,只是不喜欢父母安排的套路式相亲。”在对某相亲平台100名年龄25~40岁的用户进行访谈时,记者确实接收到来自年轻人的一些困惑。
“那种相亲好累,好像流水线一样面试不同的人。”
“我希望做减法。”
“没时间谈恋爱,所以追求高效率……”
现代社会对成本和效率的重视,叠加不同观念的碰撞和摩擦,化作来自四面八方的外部压力,作用于年轻人的婚恋交友。可同时,记者发现年轻人也在努力寻找能化繁为简的办法,积极尝试以兴趣社交为名的,更加松弛、轻松的相亲形式,有人称之为“轻相亲”。就如一项研究表明的那样:相亲已经成为不少年轻人心中广义社交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必须沿着某种固定套路而完成的任务。
前不久,“赛博相亲”在以00后为主的年轻人间刮起一阵风,一个典型的举动是,在社交网络上直播交友。据悉,今年5月,某社交平台曾举办一场“赛博相亲大会”,当天有19位相亲博主共同直播,组成英文相亲局、互联网圈相亲局、高校留学生相亲局等,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年轻网友参与,线上围观人数达到70万。
90后网络主播“文艺”每周固定进行三到四场相亲直播,从晚间九点持续至深夜一点左右,每场直播都能吸引几十位90后、00后连麦参与,而观众人数有时高达两三万。
“我的直播很像一场相亲脱口秀。”她乐于见到直播间里呈现出一派欢快的图景:嘉宾们轮流上麦,争相展示弹唱、说相声等才艺,为寻觅有缘人提供更丰富立体的个人信息;也有的嘉宾分享“奇葩”相亲经历,引出“是否接受异地恋”“感情可以战胜门当户对吗”这类容易引发讨论的情感话题,惹得直播间欢声笑语。
90后在读博士生丽莎(化名)最初只是抱着好奇的态度“围观”,没想到还真碰到了心仪对象。“他和我一样有留学经历,喜欢户外运动以及满世界乱跑。”心动之下,她鼓起勇气要到了嘉宾的联系方式,聊了一段时间,最终见面确定了恋爱关系,“奔现”成功。
“对我来说,相亲直播间的好处就是毫无压力。它只需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晚上躺在床上也可以看。假如没遇到心仪对象,默默‘潜水’,当作消遣也挺好。”丽莎说。
学者孙萍长期关注互联网平台上的交友、婚恋问题,她的论文反映出,很多用户从追求亲密关系发展成追求“趣缘社交”,他们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工作经历、个人感悟短暂交汇于网络空间。这正成为线上交友的普遍状况。
某社交平台联合上海大学社会学青年研究团队共同发布的《2024年青年婚恋观念及趋势调查报告》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面对情感困惑,相当一部分00后和90后选择在社交平台上寻求倾诉和支持,且热衷于“轻相亲”等新型社交模式,这种模式让年轻人在轻松的环境中增进了解,促进情感的自然发展。
“线上陌生人社交,因其弱目的性更受欢迎。”报告表明,年轻人青睐“赛博相亲”的原因包括:能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避免陌生人见面的尴尬,以及线上社交时间更加灵活。
学者江瀚认为,最近直播相亲、“恋综式旅行”等“轻相亲”方式的兴起,反映了当下年轻人对相亲体验的重视。这些新型相亲方式不仅提供了更多的互动机会,还增加了相亲的趣味性和真实感。
“年轻人的婚恋观正发生变化,应关注他们的需求和困境,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婚恋关系。”心理学专家于悦这样说。
寻求婚恋辅导:“修炼”爱情,拥抱美好生活
“上学时,老师教我们掌握知识;上班后,领导同事教我们工作经验。可现实生活中,似乎从来没有‘领路人’教我们如何谈恋爱。”调研中,不少年轻人面临这样的困窘。
作为“互联网原生代”,不少青年人积极在网络平台寻求恋爱经验。打开某生活类社交平台,输入“恋爱技巧”“恋爱辅导”等关键词,可以得到超过40万条搜索结果。恋爱,这个在现实生活中较少被放到公开场合来谈论的主题,在网络空间里却显得“众声喧哗”,年轻人纷纷分享交流着关于这件“期待又有些许害怕”的事。
不论网上的经验帖有多详细,不少年轻人仍然认为“纸上得来终觉浅”“不少看起来很实用的经验,一旦‘奔现’一招也用不上”。还有人认为,网上不少经验帖过于复杂的分类和脱离实际的分析往往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反而让人对恋爱结婚心生抵触。
针对这一现象,不少社会力量参与进来,满足年轻人的恋爱辅导“刚需”。
当前,多地民政部门都为有婚恋需求的青年群体聘请了婚恋辅导师,提供了各种形式的婚恋辅导服务:福建省三明市婚姻登记中心提供“幸福指南”婚前辅导服务,为社区、企业、机关开展婚恋心理、情感调适等内容的公益讲座;重庆市婚姻收养登记管理中心多次开展青年婚恋辅导沙龙活动,为青年交友、择友搭建平台……
“辅导老师能够提供客观、中立的建议,有助于青年人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在婚恋关系中的定位与需求。”刘静是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的婚姻家庭辅导咨询师。她在从业实践中观察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放下顾虑,主动寻求婚恋辅导。而这些人通常不愿向亲属袒露内心的真实想法与婚恋困扰。
刘静的辅导对象中,有一位成功从电子游戏世界走出并进入恋爱关系的学员。这位学员大学毕业后与女友分手,情感挫败让他深受打击,一度把自己浸泡在电子游戏的世界,对恋爱生活“失去兴趣”。经过婚恋辅导后,他最终重拾对生活的热爱,开始了一段新的恋爱关系。
刘静表示,恋爱是为了体验更美好的生活,婚恋辅导能够帮助年轻人建立正确的婚恋观念,明确自己在恋爱关系中的角色和责任,应对感情陷阱,走出恋爱误区。婚恋辅导师的工作,就是消除青年人的婚恋顾虑,鼓励他们树立积极、健康、文明的婚恋观念,让恋爱婚姻成为丰富人生、幸福人生的组成部分。
记者观察到,作为青年走入社会的“前站”,不少高校也开设了恋爱课程,帮助学生在这一成长阶段塑造健康积极的恋爱观。有学生在社交平台的讨论组上表示,这门课虽然是讲授如何恋爱的,但他同时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善待自己、理解他人、拥抱生活。正如复旦大学教师陈果在“恋爱公开课”上总结的那样:唯有真知,才有真爱;唯有真自知,才有真自爱。
数据
2014年~2023年中国互联网婚恋交友行业市场规模由26.9亿元增至93.8亿元。
2024年,超半数消费者对相亲呈积极态度,他们倾向于通过亲友介绍(45.2%)、线上结识(42.1%)、发展老同学老朋友(41.8%)找寻婚恋对象。
66%的年轻人不愿因压力调整择偶标准,拒绝“将就婚恋”。 63%的00后认为带有强目的性的相亲行为并不是首选。
数据来源:《2024—2025年中国婚恋社交服务市场研究报告》《2024年青年婚恋观念及趋势调查报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