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蓝狐工商代办

新城市志|世界城市日十周年:共建人民城市,共享美好生活

新城市志|世界城市日十周年:共建人民城市,共享美好生活摘要: ...

2024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在威海市、上海市两地举办。

微信号:MD80084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10月26日,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上海市人民政府与联合国人居署共同主办的2024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今年的活动在威海市、上海市两地举办,持续五天,主题为“共建人民城市,共享美好生活”。

活动期间将发布多项重磅成果,包括“威海倡议”以及《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背景下的“上海指数”山东应用报告》《威海手册:全球社区可持续发展报告》《上海手册: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年度报告以及《上海指数综合指标使用指南》。

今年是“世界城市日”设立的第10个年头,又恰逢“人民城市”理念提出5周年。过去10年,中国的城市都发生了哪些改变?人民城市的理念又正在怎样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城市究竟应该如何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首个中国倡议的国际日

世界城市日是联合国首个以城市为主题的国际日,也是第一个由中国倡议设立、得到国际社会支持并经联合国大会批准通过的国际日。

它源自于2010年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高峰论坛上发布的《上海宣言》。宣言倡议,将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闭幕之日定为“世界城市日”,让上海世博会的理念与实践得以永续,激励人类为城市创新与和谐发展而不懈追求与奋斗。

2013年12月6日,第68届联合国大会第二委员会通过有关人类住区问题的决议,决定自2014年起,将每年的10月31日设为“世界城市日”。此后,上海、厦门、广州、徐州、唐山、福州等城市相继举办过“世界城市日”主场活动。

近年来,随着世界城市日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全球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主办世界城市日的队伍中来。比如,2018年的“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在英国利物浦举行,2019年的“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则放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

应该说,“世界城市日”的设立和相关活动的开展,为各国城市提供了互相交流合作的平台,提升了国际社会各界对城市发展的关注。同时,也为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新城市议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表彰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和取得重大进展的各国城市,促进新城市议程在全球的本地化,2023年10月28日,首届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在上海颁发。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中国福州、乌干达坎帕拉、马来西亚槟城乔治市以及巴西萨尔瓦多等5座城市荣获“上海奖”,这也是联合国人居署和上海市政府共同发起的首个国际奖项。

今年,“上海奖”将首次走出国门,在埃及亚历山大港颁发。2024年《上海手册》英文版也将在今年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举办地埃及亚历山大港发布。

回顾“世界城市日”设立10年来的努力与成果,必须承认,它已发展成为上海城市名片和中国式现代化展示的重要窗口,并且让上海世博会的精神——“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得到了完美的延续。

“人民城市”理念的提出与践行

每年世界城市日的主题,都反映了当时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热点,比如2014年首个世界城市日的主题“城市转型与发展”,因应了中国城市化由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需求。又如2018年‌世界城市日的主题“生态城市,绿色发展”,则强调低碳、循环的绿色发展理念及行动,旨在促进全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今年世界城市日的主题,呼应的是“人民城市”的理念。“人民城市”的核心要义是一个个具体的人,它也是“以人为本”理念在现代城市建设方面的反映,具体表现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与治理过程中,始终将人作为核心对象。与之相对的是功能主义的城市观。后者在欧美城市化阶段曾大行其道,因为忽略人的存在和需求,造成了很多问题,引发了人们对于城市存在目的的反思与讨论。

比如,上世纪60年代,加拿大籍作家简·雅各布斯,就在她那本著名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强烈抨击过功能主义主导的城市,并从公共安全、社会哺育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强化城市的人本主义价值观。

而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以后的快速城市化,人们也开始关注这一问题。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教授在1993年时提出了“人居环境学”,强调以人为核心的人居环境构建基本思想。此后,这一城市建设思路逐渐自下而上,进入中央决策视野。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就已经强调,“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4年后,他在上海考察时,正式提出“人民城市”理念。

“人民城市”理念提出至今,正好五周年。这期间,中国城市化继续稳步推进,截至去年底,中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66.16%。当绝大多数人已居住在城市,城市的发展水平、服务质量便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事实上,近年来围绕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中国政府已制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各地尤其是头部大城市,也都在努力“抢人”。作为“人民城市”理念的提出地,上海在这方面积累了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

“人民城市”建设先行之地

上海作为中国近代城市化的起点,无论是经济实力、科创能力,还是社会治理、公共服务,都代表了中国城市的最高水准。

从1949年成立新中国第一批居民委员会之一的“宝兴里居民福利委员会”,到2006年在全市推广后来入选“上海改革开放标志性首创案例”的“三会”制度,再到居委会特别法人身份的确立,上海这座城市的血液里一直流淌着以市民为中心的人本基因。

过去五年,上海在建设“人民城市”方面推出了多个全国首创措施:首创“两张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首创“右转必停” 措施,首创行人过街提示系统。全国首创的“治理通”机制、“全岗通”工作机制,更被认为是上海对中国社区治理的两大贡献……这些都大大提升了上海的宜居宜业程度。

即将发布2024年《上海手册》中文版、“上海指数”最新研究成果、《上海报告》即《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上海自愿评估报告》,以及《新时代上海“人民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第四轮丛书,将为世界各国城市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范例。

同时,今年的上海城博会还特设“人民城市建设成果展”,包含城市焕新、宜居安居、绿色低碳、智慧赋能等4个主题板块、2个特色板块及完整社区、好房子、美丽街区等体验区。

另外,上海16个区也将推出“一区一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科普、科技、参观、讲座、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并在开幕式上发布社会组织创新创业大赛、人民城市·美丽街区CityWalk路线展示、青年发展性城区微更新大赛、全国大学生城市治理案例挑战大赛、上海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孩子眼中的未来城市”等5个全民互动、全民参与的公益品牌活动。

相信通过今年的世界城市日系列活动,世界各地将对“人民城市”理念有一个深入且直观的感受,并从上海的城市案例中得到实现这一理念的经验和智慧。

海报设计 王璐瑶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