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记者 沈勇 林捷兴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13:27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深圳全方位深层次建设创新之城
我市召开 " 打造最好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 " 主题新闻发布会
南海潮起,春风抚绿。" 科技第一城 " 的深圳将持续打造最优创新生态、最优人才发展环境、最优营商环境。中央民营企业座谈会刚刚结束、深圳市两会击鼓催征之际,2 月 23 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召开 " 打造最好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 " 主题新闻发布会。
近年来,深圳积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和创新政策,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把整个城市作为新质生产力和创新的策源地、孵化器,着力建设最系统完备、最协同高效的创新生态,加快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全方位深层次建设创新之城。
发布会上,市委科创委办公室主任、市科技创新局局长张林就深圳打造最好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总体情况作介绍,并与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郭子平、市人工智能产业办主任林毅、市人才工作局局长罗冰就如何优化深圳创新生态、精准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持续优化人才政策等方面答记者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苏荣才主持新闻发布会。
持续推动全社会加大创新投入
长期主义,是深圳创新的战略定力,在这里,从政府到企业和个人都非常重视科技创新。
深圳鼓励各类创新主体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根据国家统计局 2024 年数据——
➤ 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 2236.61 亿元、增长 18.9%,连续 9 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研发投入强度达 6.46%;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 93.3%。
➤ 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达 46.1 万人年。
2024 年,全市 3.7 万户企业享受研发费用所得税加计扣除金额达 3798 亿元、同比增长 11.4%,金额创历史新高。
" 接下来,市区财政将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并逐步提高对中小微科技企业的资助比例。" 张林介绍,我市将继续加大政府财政和国资国企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引导驻深资本支持科技创新,统筹用好各级政府引导基金和社会资本,通过市场机制、市场力量,提升企业研发投入,推动全社会研发投入继续保持 10% 以上增长。
发挥企业科技创新 " 主力军 " 作用
企业是深圳最具活力的创新群体。
深圳 90% 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 以上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资金等都在企业,90% 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和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等都出自企业。
" 我们持续推动政策、资金、项目、平台、人才等创新资源更多布局在企业,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创新企业开天辟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 张林介绍——
➤ 2024 年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 2.5 万家,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 12 家,密度位居全国城市第一;
➤ 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 " 小巨人 "296 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29 家,总数分别达 1025 家、95 家,增量均居全国第一、总量均居全国第二。
接下来,深圳将建立完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既充分发挥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又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微企业、初创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和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同时,鼓励中小微企业自由探索、自主申报,承担研发攻关项目,推动各类公共半公共创新平台、创新载体、科技基础设施、科研仪器设备向中小微企业、初创企业以及社会各方面青年创业者开放共享。
坚持海纳百川大力引才育才
2024 年,深圳常住人口增加近 20 万人,增量较 2023 年增长 55.4%,连续两年位居《中国城市 95 后人才吸引力排名》第一。
人才,始终是深圳最宝贵的财富和最强大的生命力。近年来,深圳坚持不唯地域、不问出身、不求所有、不拘一格、不遗余力引进、培养、使用、协作和服务各类人才。
目前,全市高层次人才 2.62 万人,留学回国人员 22 万人,技能人才 406 万人,各类人才总量 700 万。920 名深圳学者入选全球前 2% 顶尖科学家榜单。
" 深圳将持续优化人才政策,重点打造事业无忧、往来无忧、安居无忧、生活无忧、申办无忧‘五个无忧’人才发展环境,吸引更多人才来深发展。" 罗冰表示,与此同时,深圳将着力降低年轻人在深圳的生活成本和创业门槛,持续增强天下英才聚鹏城的良好发展态势,让更多 " 创新的种子 " 在深圳这片沃土上成长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 " 栋梁之材 "。
据了解,接下来深圳将采取有针对性的超常规措施,出台创新创业青年人才政策,进一步优化实施引才伯乐奖、鹏城优才卡等现有政策,加力推出新一类人才评定、拔尖人才直认、重点产业紧缺岗位清单、人才褒奖激励等系列新措施,以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强化人才合作协作协同,以诚意满满的 " 橄榄枝 " 吸引更多 " 金凤凰 "。
实施鲲鹏青年创新创业合作计划
是鲲鹏,便当振翅蓝天。深圳是创新创业的热土和乐园。
我市持续完善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出台实施《深圳市创业项目管理办法》等政策,举办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 创青春 "、" 挑战杯 " 等创业赛事活动,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晶泰科技、元戎启行、海柔创新……一大批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赛道的新锐企业便是最早出现于深圳的各种创业大赛。
截至目前,深圳系列创业赛事已培育 26 家上市企业、320 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4600 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为进一步支持广大青年创新创业,2024 年 11 月我市在高交会上启动了 " 鲲鹏青年创新创业合作计划 "。接下来,深圳将与国内外近 100 家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单位、知名高校和创投机构签约,联合推荐具有投资前景的创业项目入库,为在校大学生创业实践和青年创业者提供用房、资金等全要素支持,最高资助金额可达 100 万元。
据了解,深圳还将出台实施新一轮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政策文件。
" 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 "
无忧安居
近年来,深圳全力做好各类人才住房保障工作,让人才在深安心逐梦。实施 " 深梦扬帆 "" 深梦启航 " 计划,对已实施 12 年的来深求职的高校应届毕业生提供 7 天免费住宿政策进一步优化,对来深就业创业的人才以优惠的租金价格提供一张床或一间房。同时大力保障各类人才住房供给,为 50 万人才提供了住房保障。
接下来,深圳将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住房保障政策,只要是在深圳就业或创业的人才,都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一张床、一间房,甚至一套房等服务。比如将高校应届毕业生来深求职提供免费住宿天数从 7 天延长到 15 天,对于在深就业创业的人才,提供面积不等的保障性租赁住房。深圳还将继续供应更多的保障性住房,让有志在深圳发展的各类人才进得来、住得安、留得下、能成业。
" 一张办公桌、一间办公室、
一层办公楼 "乐业办公
深圳持续优化产业空间总体布局,创新空间保障方式,打造一批高品质、低成本的创新创业空间,目前全市创新型产业用房总面积 933 万平方米。
为确保好项目都有地可落,深圳全市范围已梳理 70 个集中连片区域、总面积约 100 平方公里的产业用地,并推出 13 平方公里首批招商用地,构建起 " 市 - 区 - 街道 - 园区 " 四级虚拟园区体系,提供注册登记、融资、保险、会计、法律、数字化等一揽子服务。
深圳正在规划建设的总面积达 525 平方公里的 "20 个先进制造业园区 +20 个科技创新集聚区 ",将打造更加智慧化标准化产业园区。市区联动集中推出不少于 400 家孵化器、众创空间、科技园区等各类产业创新空间面积 1600 万平方米,为初创企业梯度配置 " 一张办公桌、一间办公室、一层办公楼 " 空间," 只收梦想不收租金 " 为创业助力。
强化科技金融支持
助力创新 " 开花结果 "
创新沃土离不开金融 " 活水 " 浇灌。
深圳积极发展科技金融,已成立千亿级产业引导基金、百亿级天使母基金和 20 亿元的科技创新种子基金,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
➤ 2024 年新增私募股权、创投基金 152 支,管理规模超 1.5 万亿元。
➤ 创新推出研发贷、并购贷等信贷产品,2024 年末全市科技贷款余额达 9873 亿元。
➤ 支持科创企业赴海内外上市融资,2024 年境内外新上市企业 22 家,累计上市企业 579 家。
➤ 健全融资风险分担和补偿体系,设立 50 亿元风险补偿资金池,对科技贷款损失最高补偿 50%。
接下来,深圳将进一步健全促进科技创新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引导银行业加强科技信贷支持,保险业积极发展智能驾驶、无人机等科技保险产品,证券业加大企业上市、再融资、并购等支持,创投业持续壮大耐心资本、大胆资本,依托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建设 " 专精特新 " 专板,近期将出台促进风投创投高质量发展政策文件,引导创投机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深圳将以足够的耐心与服务,静待越来越多的创新种子破土绽放。
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
近年来,深圳围绕加快解决重点产业链 " 卡脖子 " 问题,构建由企业自主确定技术路线、全流程管理项目,政府负责配套和服务的工作机制,2024 年共支持企业实施 270 多个技术攻关项目。
抓好各类创新平台、载体和基础设施建设。
➤ 目前,全市建成鹏城国家实验室、14 家全国重点实验室、4 家广东省实验室和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深圳综合平台,各类创新载体超 4000 家。
➤ 全市已建和在建智能算力超 62E,超智协同、异构融合、普惠泛在的可持续算力供给体系加快形成。
" 重磅 " 支撑政策正在路上。张林介绍,接下来,深圳将继续实施市科技重大专项," 揭榜挂帅类 " 项目资助额度最高 3000 万元,论证类项目资助金额最高 1 亿元;建设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深圳),概念验证中心和中小试基地最高资助 2000 万元;优化重点实验室政策,对市重点实验室最高资助 500 万元,对牵头在深全国重点实验室最高资助 3000 万元。2025 年,深圳市将多渠道筹集 45 亿元资金,用于支持训力券、模型券、语料券、场景补贴、科技研发等,为初创企业使用算力提供最高 60% 的资助。
推进全时全域全行业
应用场景开放
对于新技术新产品,深圳整个城市就是最好的试验场。
深圳深入开展新场景大规模示范应用,积极开展 " 我帮企业搭场景 " 专项行动,累计发布近 200 个 " 城市 +AI" 应用场景,在全国率先将政务服务系统接入 DeepSeek 系列大模型,上线运行 " 深小 i"AI 政务助手。同时,全力推进 " 我帮企业找市场 ",2024 年举办高交会、文博会等展会超 400 场,服务近 7 万家企业,推动 " 深圳创造 "" 深圳产品 " 走向全国全球。
据了解,深圳将积极推进全时全域全行业应用场景开放,尽最大努力帮助企业对接各类应用场景。
" 我们计划 2025 年再开放 100 个应用场景,加速场景供需匹配,助力企业研发产品、迭代技术、验证性能。" 林毅表示,为推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发展,深圳城市全域全时全场景将 " 应开尽开 ",比如开放市政环卫、应急救援、大模型辅助医疗、医疗康养等应用场景,鼓励制造业企业主动拥抱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全面开放技术研发、质量检测、流水线组装、物料搬运等生产场景,让新技术更好更快变成产品、进入千行百业千家万户。
" 链接 " 全球资源建设科创开源之城
深圳坚定走开放创新之路," 链接 " 全球优势资源,深入推进面向国内外的创新合作。
大力推动高质量 " 引进来 " 和高水平 " 走出去 "。苹果、英特尔、亚马逊、西门子等世界 500 强企业相继在深设立研发中心。世界无线局域网应用发展联盟、国际星闪无线短距通信联盟等 6 大国际组织落户深圳,累计输出 138 项团体标准。深圳企业在海外设立 100 多个研发中心。深圳 - 香港 - 广州科技集群连续 5 年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二。
接下来,深圳将以更大力度、更加开放的政策,对接全球全国创新资源,对于国际合作项目最高支持 3000 万元。大力支持企业主导或者参与制定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与边缘计算等领域国际标准。探索实施 " 开源合伙人 " 支持计划,打造科创开源之城。
营商环境和生活环境 " 双一流 "
" 深圳是一个具备强大创新基因的城市,是一个能够帮助企业从无到有、从零到一、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创新发展的城市,这就是深圳营商环境独特的优势和魅力。" 郭子平表示,深圳将聚焦服务企业发展壮大,全力以赴营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厚植民营经济发展沃土,将深圳打造成为全球创新创业和投资发展最佳首选地。
近年来,深圳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和对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标准 " 三化一对照 " 的思路,全方位深层次打造高水平营商环境,着眼要素配套和保障努力营造应有尽有、高效便捷,单方面突出、综合优势更强的产业生态。
我市累计迭代推出 1500 余条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连续 4 年获评 " 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 ",2024 年全市新登记经营主体 56.2 万户,平均每月新增经营主体近 5 万户,累计续存总量 440.4 万户、居全国城市首位。
深圳不仅有一流的营商环境,更有高品质的生活环境。这里有非常好的自然环境,有丰富多彩便利化高品质的衣食住行游购娱养各种设施,有不断提升的医疗、教育、住房等服务,更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据了解,接下来,深圳将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执行包容审慎监管,推行沙盒监管模式,在重点领域建立 " 免申即享 " 政策清单,做好知识产权的创造申请维护保护使用,支持深圳证券交易所建设好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近期将出台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打好政策和工作组合拳,着力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同时,持续打造高品质生活环境,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市民群众身边大大小小的事,建设好管理好城市公共设施,抓好平安深圳、绿美深圳、智慧深圳建设,全方位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沈勇 林捷兴)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