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蓝狐

一周文化讲座|文学中的“苏北”

一周文化讲座|文学中的“苏北”摘要: ...

北京|现代家庭可以向传统家风学习什么?——余世存著《中国人的家风》分享会

微信号:MD80084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时间:2月22日(周六)14:30

地点:海淀区吴家场路31号壹等书房

主讲人:余世存(学者、作家、诗人)

“家风”这个词,承载了中华文化中沉淀千年的智慧与情感。家风不仅是一个家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影响个人成长、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只有了解、认识中国人的家风传承,我们才能和家人、后人之间建立一种精神上的联系,才能站定自己的位置,找到坚实的归属。2月22日下午,余世存老师将莅临壹等书房,与大家分享“现代家庭可以从传统家风学习什么?”的话题。

北京|人在,文物在——祝勇长篇小说《国宝》新书发布会

时间:2月22日(周六)15:00-17:00

地点:西城区西四南大街26号北京红楼公共藏书楼

嘉宾:邱华栋(作家)、梁晓声(作家)、李文儒(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祝勇(故宫博物院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

当大英博物馆的文物在战乱中散佚,当阿富汗巴米扬大佛在炮火里崩塌,回望这场人类文明史上最成功的文化遗产保卫战,《国宝》的追问振聋发聩:一个民族的尊严,从不是看它能征服多少土地,而是看它愿以多大的虔诚守护文明的温度。2月22日下午,在北京红楼公共藏书楼,我们特别邀请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邱华栋、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李文儒及《国宝》作者祝勇一起,聆听那些木箱中的山河回响。

北京|逛逛《红书》里的“心灵野生动物园”——荣格150周年纪念活动 

时间:2月22日(周六)16:00-18:00

地点:西城区廊房头条13号院北京坊东区E11号楼PAGEONE书店3F

嘉宾:周党伟(荣格学者)、袁希(科教博主)、项锦晶(心理分析师)

《红书》就像一座充满未知的“心灵野生动物园”,里面藏着荣格最深邃的思想和最奇妙的内心世界,这次我们邀请了《红书》的译者和几位超有趣的心理学大咖,带大家一起“逛动物园”,探索书中那些令人惊叹的“心灵奇观”!

北京|对故乡的持续书写和重新发现——韩浩月《在往事里走动的人》新书分享会

时间:2月23日(周日)14:00-15:00

地点:西城区西长安街丙17号北京图书大厦一层共享空间

嘉宾:韩浩月(作家、文化评论人)、潘采夫(作家、评论人、媒体人)、宋方金(编剧、作家)

《在往事里走动的人》构建了一种独特的叙事方式,涵盖了从乡村到县城,从家乡到远方的多重视角。作为当代文学的探索者,韩浩月通过简练的文笔和克制的情感,刻画出浓烈的人物特点和生动的命运波折。2月23日下午,作者韩浩月与嘉宾宋方金、潘采夫一同来到北京图书大厦,与读者们分享由家乡到远方的故人与故事。

北京|最低的真理——邹波《在陈词滥调背后》新书分享会

时间:2月23日(周日)14:00-16:00

地点:朝阳区东坝镇半截塔路53号郎园Station(北京纺织仓库南门)D3-1 座单向空间

嘉宾:邹波(诗人、非虚构作家)、阿乙‍‍‍‍‍‍‍(作家)

在这个信息爆炸、言论喧嚣的时代,每一句平凡的话语都可能被淹没在陈词滥调的海洋中,而最低的真理,是作为幸存者的处境。2月23日,诗人邹波和作家阿乙将来到单向空间·郎园Station店,与读者分享邹波新书《在陈词滥调背后》的创作心得,传递坚持个人书写与自我表达的力量。

北京|艺术家电影:电影的吸引力——《实验影像:艺术家电影》新书分享会

时间:2月23日(周日)14:30-17:00

地点:东城区香河园路1号当代MOMA北区T2座1层库布里克书店

嘉宾:孙萌(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研究员)、李勇(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董冰峰(策展人、艺术评论家)、蒋涵萱(艺术家)

《实验影像:艺术家电影》由艺术家电影的权威、英国研究者、策展人大卫·柯蒂斯(David Curtis)撰写,著名导演、艺术家史蒂夫·麦奎因(Steve McQueen)作序推荐,我国优秀电影学者孙萌担纲翻译,记录了从20世纪初到现在的艺术家对电影制作的迷恋,展现了活动影像的另类历史。借由本次新书分享会,我们考虑到电影的多维面向,以及各界对影像相关研究、创作边界和定义的不断探讨,特从国内艺术研究机构、主流电影界、当代艺术影像领域邀请了四位嘉宾,从他们各自的研究与实践视角引出话题、展开讨论,以期为读者奉献一场精彩的思想碰撞。

上海|我成长的音乐时代——图书分享签售会

时间:2月21日(周五)19:00-21:00

地点:长宁区延安西路1262号上生新所7号楼茑屋书店

嘉宾:大友良英(音乐家)、阿细(媒体人、乐迷)

大友良英,享誉国际的日本音乐家。他是日本新即兴音乐和地下音乐的代表人物,也是与中国渊源颇深的电影配乐家。他曾为许鞍华的《女人,四十》《阿金》、严浩的《天国逆子》《太阳有耳》、何建军的《邮差》等诸多经典作品创作配乐。可这样的他,曾经也只是一个音痴又不会乐器的少年,被牵引着闯入了音乐的世界。音乐,改变了他的人生,而他也选择用文字记录下和音乐有关、和他的人生有关的故事,最终汇聚成了这部有笑有泪的二十世纪音乐史——《我成长的音乐时代》。2月21日晚,我们特别邀请到了大友良英与媒体人、乐迷、书虫阿细一起,聊聊这个我们成长的音乐时代。

上海|哪吒闹海:中国神话IP的前世今生

时间:2月21日(周五)19:00-21:00

地点:浦东新区浦城路150号3楼融书房

嘉宾:傅广超(动画史研究者)、郑诗亮(《澎湃新闻·上海书评》执行主编)

从佛教经典中威风凛凛的护法神 “那咤”,顶着 “三头六臂,执戟持杵” 的酷炫造型,到在中国神话的土地上 “入乡随俗”,一路 “升级打怪”,成为人尽皆知的神话大咖,哪吒的故事堪称一部精彩绝伦的 “逆袭爽文”。2月21日晚,我们邀请到动画史研究者傅广超与《澎湃新闻·上海书评》执行主编郑诗亮,从“烟熏妆反骨仔哪吒”入手,从传统神话文本到动画改编,深度挖掘这个神话宇宙里最靓的仔背后的故事,同时也讲讲中国动画这些年里的变化。

上海|她和他是我最初的“国”——木叶谈他的诗集《乘一根刺穿越大海》

时间:2月22日(周六)10:30-12:00

地点:浦东新区合欢路300号上海图书馆东馆7楼7-03研讨室

主讲人:木叶(诗人、批评家)

《乘一根刺穿越大海》是木叶正式出版的第一本诗集,是他30年诗歌创作的一次萃取与整体展示,涉及对古典与原典的致意和重新发现,也有带着先锋精神的新思和新的律动。周六上午,我们请木叶来谈他的这本诗集《乘一根刺穿越大海》。

上海|写给这个时代的情书:文学还能打动人心吗?——贾梦玮《往日情感》《红颜》新书分享会

时间:2月22日(周六)14:00-16:00

地点:黄浦区复兴中路505号思南文学之家

嘉宾:贾梦玮(《钟山》主编、《扬子江文学评论》主编)、黄德海(《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方岩(《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

《往日情感》是散文家贾梦玮散文随笔新作,《红颜》则是贾梦玮散文代表作二十五周年修订纪念版,再现历史中女性的命运,款款深情,亦悲亦丽。

作者将往日视为“故乡”,并从未停止对过去时日的回望。通过书写,作者重温生命中的 某些时刻与节点。通过《往日情感》《红颜》,重新点亮历史与当下交织的珍贵时刻,接通日常潜藏的情感能量,开启一座连接往日与今天的时光之盒,也叩问我们自己——“文学还能打动人心吗?”

上海|奶奶、妈妈、女儿们的卫生巾——《女性卫生用品的社会史》新书对谈

时间:2月22日(周六)14:00-16:00

地点:虹口区公平路18号8栋嘉昱大厦一层建投书局4楼传记图书馆

嘉宾:葛赟之(播客制作人)、马凌(复旦大学教授、书评人)、钟红华(退休干部)

女性卫生用品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尺之一,若讲述女性的历史,“女性卫生用品”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2月22日,浦睿文化联合建投书局邀请播客《过刊》制作人葛赟之、复旦大学教授马凌、公安部三等功得主钟红华,三代女性共同聊聊在自己的年代里关于卫生巾的故事、讨论女性卫生用品的社会史。让我们一起撕掉“经血不洁”的标签,破除月经羞耻,坦然面对这一天经地义的生理现象。

上海|审美能力升级指南:《审美进阶》新书分享会

时间:2月22日(周六)14:00-16:00

地点:浦东新区合欢路300号上海图书馆东馆7楼阅读推广区

主讲人:刘旭光(上海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

在生活的每一处角落,审美如影随形,我们都在凭借它评判美丑、感受世界。可你是否曾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过:人人都会审美,但“审美”到底是什么?是眼见即成吗?它的背后有观念与模式之分吗?2月22日下午,在上图东馆7楼阅读推广区,刘旭光教授将带你跳出“看”的局限,开启一场关于“审美”的深度探索,解答什么是审美,什么是艺术活动与审美活动的性质、审美愉悦的性质等问题。

上海|侦探接龙小说的前世今生

时间:2月22日(周六)14:00-16:00

地点:徐汇区淮海中路1555号上海图书馆淮海路馆三楼外文科技期刊阅览室

嘉宾:时晨(推理作家)、战玉冰(复旦大学中文系青年副研究员)、华斯比(晚清民国侦探小说收藏家)

“接龙小说”的形式在民国时期就已出现,当时叫“集锦小说”,由几个作者合写:第一人先写一段或一章,用“点将”的方式,在结束的句子里嵌入另一作者的名字,指定由他续写,第二人再点第三人,如此下去,直至完篇。程小青、陆澹安、赵苕狂等民国侦探名家都曾参与其中。彼时的日本、英国等国,也出现过侦探小说接龙作品,阿加莎·克里斯蒂、江户川乱步等推理大师都曾挑战此类高难度创作。2月22日,“读道”上图新书分享会为读者带来《100年,接了个龙》和《职场女孩的受难》两本新书。让我们一同回顾民国时期的经典“接龙侦探小说”,并探索现代作家如何在此基础上创新创作。

上海|探索智能时代的无限可能——从DeepSeek说起

时间:2月22日(周六)14:00-16:00

地点:宝山区沪太路2999弄24号

主讲人:陈吉栋(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新年伊始,国产AI新星DeepSeek强势破圈,以惊艳表现刷新了人们对AI的认知。本周六,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上海市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陈吉栋将做客行知读书会,从新晋顶流DeepSeek说起,带大家一同探索智能时代的无限可能。

上海|社会学与建筑学双重视野解读上海新千年之交

时间:2月22日(周六)14:00

地点:黄浦区威海路48号民生银行大厦5F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多媒体教室

嘉宾:孙哲(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社会学系副教授)、孙昊德(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许海峰(澎湃新闻摄影总监)

摄影与城市及社会的互动,使上海成为一座不断被观看、被解读、被再创造的城市,在中国城市逐渐迈入存量时代的当下,城市需要什么样的建筑?新建筑与旧建筑的关系又将如何被诠释?未来上海空间将形成何种空间结构?我们需要怎么保存城市的文化记忆?本次讲座特邀请孙哲、孙昊德、许海峰等不同领域的学者与城市观察者,以及展览策展人顾铮,从社会学、建筑学与摄影艺术的交汇视角,解码上海新千年之交的复杂图景,思考现代都市在快速发展中的身份流动与历史沉淀,为人们提供更多的观察与思考样本。

上海|文学中的“苏北”——《苏北人在上海:1850-1980》沙龙活动

时间:2月22日(周六)15:00-16:30

地点:黄浦区福州路620号百新书局·饱读书房

嘉宾:吴昊(文学编辑‍‍‍‍)、三三(作家)、栗鹿(作家)

《苏北人在上海:1850-1980》一书首版于1992年,作为上海史研究的学术著作,研究了从上海开埠到1980年百多年间苏北移民在上海所处的社会文化境遇。恰逢中译版问世二十周年之际再版,同时也是纪念作者与译者与世长辞,百新书局联合也人、上海书店出版社邀请三位上海本土从事文学工作的老师,于2月22日下午为大家带来关于《苏北人在上海:1850-1980》的沙龙活动。

上海|时光可以是一个停摆的钟——《彼岸花园》新书分享会

时间:2月22日(周六)19:00-20:30

地点:黄浦区皋兰路16号思南书局·诗歌店

嘉宾:李爽(画家、诗人)、王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董事长、社长)、古冈(诗人、文学编辑)

时光如同流水一去不复返,而让光阴驻留,像停摆的钟一样的是分行的美好诗句,伴随着岁月“与灵魂在一起停停走走”。诗歌建构了一个璀璨的彼岸,生命历程中轻抚而过的流光,连同微不足道的日常起居,有一日都会聚拢在一起,变幻成一座美妙无比的花园。读诗,让“时光/有时候可以倒着走”。2月22日晚,诗人李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焰、诗人古冈一同来到思南书局·诗歌店,与读者们分享《彼岸花园》的创作与诗歌。

上海|从推理中看见人性——《破案吧!侦探》新书分享会

时间:2月23日(周日)14:00-15:30

地点:闵行区兰坪路158号大零号湾图书馆四楼报告厅

嘉宾:林子杰(推理小说作家)、李琳(东方出版中心经管分社副社长)

2月23日,推理小说作家林子杰和东方出版中心经管分社副社长李琳携新书《破案吧!侦探》,来到大零号湾图书馆,带来“从推理中看见人性”主题讲座,为读者们讲解如何破解悬案,探讨解谜推理的要素、技巧,并分析案情背后的人心,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悬疑之旅。

南京|《记忆之场》全译本(第1-2卷)新书分享会

时间:2月22日(周六)15:00

地点:鼓楼区广州路173号先锋书店

嘉宾:孙江(澳门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杜骏飞(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李恭忠(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20世纪80年代,皮埃尔·诺拉创造了“记忆之场”这一概念,并动员100多位作者,穷十余年之功,编纂出版了由135篇论文构成的3部7卷、超过5600页的皇皇巨著。该书是法国公共记忆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此次中文全卷本的出版计划为全球首次全译本计划的尝试,召集了60多位译者,拟以15卷的形式还原这套巨著。2月22日,我们邀请了本书中文版主编孙江、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杜骏飞、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恭忠做客先锋书店五台山总店,带来中文全卷本首发的第一卷与第二卷,与读者们聊聊《记忆之场》中文全卷本翻译背后的故事。

杭州|壹见·天地立人——陈羽茜、徐迅雷新书分享会

时间:2月22日(周六)19:00-21:30

地点:西湖区北山街32号西侧保俶塔前山路8号纯真年代书吧

嘉宾:徐迅雷(杂文家、作家、评论家)、赵宗彪(作家、木刻艺术家)、陈羽茜(作家、文学评论家)、万顺章(作家)、陈佳露(评论家)、李方明 (评论家)

徐迅雷,60后,著名杂文家、作家、评论家,近日,最新一部人物随笔集《天地立人》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陈羽茜,新锐文学评论家,90后作家,近日出版的文学评论集《壹见》,以专业视角进行文化引读,体现当代年轻人的文化价值和文化理念,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欣赏文艺作品。2月22日,春天的新书分享会开场。我们邀请徐迅雷与陈羽茜作主讲嘉宾,分享新书,交流创作感悟、阅读心得,展现两代作家的独特魅力,为读者提供多元文学视角,在同一场域碰撞文学创作的新活力。

成都|在现代思想的接力中寻求表达——《现代思想:兴起、变迁与未来》 新书分享会

时间:2月22日(周六)14:00-16:00

地点:青羊区窄巷子30号三联韬奋书店

嘉宾:余玥(四川大学教授)、刘利霞(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教授)、张怡(四川大学教授)、李晓宇(四川大学副教授)

刺响,闹钟高频音的涟漪,然后你就惊醒了。脑袋昏昏沉沉,手机玩得太晚,带着黑眼圈上班……或早或晚,你会忍不住追问:现代生活,究竟意义何在?这是困扰了人类思想史上百年的一句追问,亘古至今无数思想巨擘,面对这句追问,都曾试图留下自己的回答。余玥、刘利霞、张怡、李晓宇四位著者,将先贤的解答汇集成册,以现代科学、道德、艺术理论为经纬,耗时数载,完成了明远通史文库《现代思想:兴起、变迁与未来》一书。

成都|潜入俳句褶皱的文学旅行——洁尘新书《行于浮世》分享会

时间:2月23日(周日)14:30-16:30

地点:天府新区天府大道南一段1386号麓湖艺展中心5楼寻麓书馆·开垦厅

嘉宾:洁尘(作家)、王小贝(读书博主)

俳句是一种日本传统的短诗,有着十分严谨的格式要求。俳句之美,在于它以极简的文字勾勒出深邃的意境,短短十七个音节,却能承载四季的流转、自然的呼吸与人心的颤动。在《行于浮世:日本俳意行走随笔集》中,洁尘将俳句作为聚焦和凝视的方法,以日本俳句之意象为出发,以日本鲜明的四季风貌为篇章结构,以个人视角把日本近代、现代、当代的文学艺术的人物、典故、作品、审美范式融于实地行走的旅行见闻之中。2月23日,作家洁尘与读书博主王小贝、播客《近于正常》制作人甜菜将做客寻麓书馆,从《行于浮世》出发,完成一场日本美学的再入与深潜。

附:线上活动预告

一到春天,我们都是诗人:雅众签名诗集分享会

时间:2月21日(周五)20:00

地点:小镇的诗微信视频号

嘉宾:高兴涛(诗人、小镇的诗主理人)、馨悦(编辑、主播)、拓野(编辑、诗人)

2月21日晚,高兴涛、馨悦、拓野三位嘉宾将做客小镇的诗直播间,线上与大家分享雅众的诗集,包括《再度唤醒世界:赖特诗选》等。

二〇二五春运,你有故事吗?

时间:2月22日(周六)14:30-16:00

地点:中华书局1912微信视频号

主讲人:杨登峰(工人日报社摄影部主任)

2月22日,春运落幕之日,我们邀请您与《春运(1954-2024)》主编杨登峰一起,回望这场横跨70年的“归途史诗”。无论您曾挤在车厢过道里啃着泡面,还是如今轻松刷身份证进站,这场直播都将带您穿越时光隧道,在影像与对话中读懂中国人的精神图谱,以及刻在基因里的春运记忆。

和占黑聊天:与附近和生活正常接触

时间:2月22日(周六)20:00

地点:知识星球@渡边读书会

嘉宾:王占黑(作家)、伊夏(图书编辑)

周六晚,在渡边读书会,伊夏将和王占黑一起聊聊王占黑的新书《正常接触》和生活。

一个被低估的猛人:胡林翼的多面人生

时间:2月24日(周一)19:00

地点:天一文化讲坛微信视频号

主讲人:张彦明(历史作家)

胡林翼,一位被众多历史人物高度赞誉的清代名臣,他的才华与贡献被广泛认可为清代中兴之业的开端。2月24日,历史作家张彦明做客天一文化讲坛,分享胡林翼的多面人生。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