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微信号:MD8008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界面新闻编辑 | 宋烨珺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会押着相同的韵调。
近段时间,DeepSeek热潮席卷全球。全新的叙事下,科技股估值逻辑正经历根本性重构,推动中概科技股价格大幅攀升。
从2015年就开始投资港股的“老江湖”王明从去年下半年把投资的重心由美股转回中国资产, “现在国际上的一些机构都看好。”
Wind数据显示,万得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年初以来涨幅超16%。其中,阿里巴巴美股涨幅高达48%,拼多多、百度集团、富途控股等股票同样增长势头强劲。同期,恒生科技指数涨幅逾26%,小米集团(1810.HK)在港股市场股价屡创新高,涨幅超40%。
2月17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再次成为资本市场风向标,本次民营企业座谈会不仅为春节后活跃的市场氛围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为当下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增加新的注脚。
有买方机构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资本市场外部‘催化剂’已经到位,按照这个逻辑,行情能延续,至少互联网科技公司的股价应该还是有上涨空间。”
中国资产正在吸引全球资金的关注。高盛最新报告预计MSCI中国和沪深300未来12个月分别有16%和19%的上行空间。与此同时,国内头部机构密集发声,在人工智能产业化加速、央企重组提速、两会政策预期升温的三大引擎驱动下,A股正迎来新一轮价值重估。
值此历史关口,全球都将目光投向中国,国际资本开始重新思考中国市场的角色。究竟中国是全球供应链的稳定锚,还是技术竞争中的新变量?
DeepSeek重塑AI产业格局
2025年,AI大模型DeepSeek引发全球资本市场关注,其影响呈现两极分化态势:一方面美股科技巨头承压:纳斯达克指数同期下跌,英伟达和微软等权重股显著回调。另一方面中国资产逆势上扬。
“香港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香港重返亚洲第一、全球前三。资本市场亦表现亮眼,在中央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推出一系列增量政策拉动下,港股市场扭转过去三年颓势,2024年恒生指数上涨18%。IPO(首次公开募股)市场重焕活力,全年共有71只新股IPO,募资合计875亿港元,名列全球第四。”香港中联办副主任祁斌在近日举行的香港资本市场论坛致辞中指出。
行情来的时候,择时非常重要。多位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的投资人士均表示,港股的低估值是吸引他们投资的重要原因之一。知名机构投资人张金生认为,“现在绝大多数的股票都在相对的历史低位。40年的港股走势来看,它是周期性调整,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外界的地缘政治因素、包括此前疫情等的影响,改变不了市场的基本规律。”
港股历来先A股一步。进入蛇年,A股科技板块接力上涨,算力、机器人、半导体、游戏、信创等细分领域均表现强势。
多家内外资机构指出,中国国产大模型DeepSeek-R1的推出,促使全球资本重新评估中国资产,尤其是科技股的价值。除了DeepSeek重塑AI产业格局,致中国科技股价值有望重估外,近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也释放出稳民营经济发展最强音。会议指出,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
“中国会孕育自己的‘英伟达’。”民生证券副总裁、研究院院长胡又文对界面新闻表示。
回顾近两年A股市场的AI投资浪潮,胡又文称,“市场经历了技术驱动的认知启蒙阶段、聚焦训练算力业绩确定阶段,如今开始聚焦AI应用,市场共识一步步加强。未来5-10年,大模型大概率会达到AGI(通用人工智能)的水平,AI将在各行业深度渗透无处不在,重塑产业格局。”
中国资产有望吸引2000亿美元净买入
2月17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是继2018年11月后第二次同规格民营企业座谈会。
这场重磅会议还释放了哪些关键信号?安永大中华区审计服务市场联席主管合伙人汤哲辉告诉界面新闻,“本次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释放了多项利好信号,分别体现在长期政策、重视科创、开放竞争以及战略意义层面。具体来看,坚定支持民营经济,后续将出台更多举措,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此外,政策聚焦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鼓励民企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同时,进一步推动基础设施领域向各类主体公平开放,打破行业壁垒,激发市场活力。战略层面上,民营经济是构筑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要集中力量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事实上,DeepSeek叠加民企座谈会,正在催化中国市场的估值修复。在此背景下,全球资金配置逻辑发生转变,高利率环境促使资本寻求低估值、高增长的市场,而中国资产正契合这一配置需求。
国际投行高盛在近日发布的《中国资产战略配置报告》中释放重磅信号。一方面,该机构将MSCI中国指数12个月目标位从75点上调至85点(潜在涨幅16%),沪深300指数目标位从4600点调升至4700点(潜在涨幅19%)。
另一方面,高盛预测人工智能技术渗透将使中国上市公司未来十年年均EPS提升2.5%,其中医疗、制造、金融三大领域受益最为显著。高盛认为,当前MSCI中国指数动态PE仅为10.3倍,较五年均值低1.2个标准差,估值修复空间达历史高位。
此外,高盛亚洲股票策略主管刘劲津指出:“中国资产正迎来盈利改善与估值扩张的戴维斯双击,科技革命与政策红利的共振效应可能超预期。”
基于这一趋势,如果未来12个月内中国企业整体市值增加3万亿美元,按照美国市场的净流入与市值增长比例,高盛预计中国人工智能叙事或将吸引高达2000亿美元的净买入资金(包括南向资金),从而部分扭转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低配局面。
实际上,全球资本的转向从去年年末开始已初现端倪。瑞银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全球资本市场正显现出对中国股票资产的重新配置趋势。瑞银中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透露,“截至2024年年末,其跟踪监测的约800只主动型境外基金合计持有中国股票市值达1800亿美元,其中约20只基金在当季实现‘零仓位突破’——大多是欧美市场的全球委托管理基金开始重新建仓中国资产。同时,未配置中国股票的基金数量减少,2024年第四季度降至190只,2024年第三季度该数字为200只。”
随着近期市场热点快速发酵,外资加速买入中国资产的趋势愈发明显。ETF.com的数据显示,2月以来,超过10亿美元加仓KWEB,这只海外最大中国股票ETF以中概互联网股票为主要跟踪标的,成分股包括阿里巴巴、腾讯、拼多多、美团等热门中概股,最新规模超72亿美元。
与此同时,过去一个月,中国境内外股票市场总市值激增超过1.3万亿美元,而同期印度市场市值缩水超过7200亿美元,MSCI中国指数有望连续第三个月跑赢MSCI印度指数。
中国科技股正迎估值修复窗口期
在经历长期估值低迷后,中国科技股正迎来估值修复的窗口期。此轮修复不仅源于市场情绪回暖,更得益于国内政策支持、产业升级加速以及国际竞争格局的重塑。然而,美联储紧缩政策和地缘政治风险仍是影响市场波动的重要因素。
在当前“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下,嗅觉敏锐的德银、高盛等知名机构纷纷看涨中国股市、看多中国科技股。
高盛在最新的研究报告中指出,随着DeepSeek的迅速崛起,科技股迎来了重新估值的重要机遇期。高盛还特别提到,在AI技术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A股市场也将从中受益。
德银同样对中国股票市场充满信心,他们预计,“2025年将成为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的一年,中国股票长期存在的估值折价问题将得到根本性扭转。”
挪威主权基金更是“知行合一”。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该基金持有中国股票的总市值达478.5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8%。其中,腾讯、阿里巴巴、小米等公司的持仓市值显著上升。该基金首席执行官于1月22日建议,逆向投资者在未来数月可考虑减持美国科技股,转而增持中国资产。
“中国股票(尤其是中国科技股)的估值与美国同类公司股票相比存在大幅折让。与人工智能发展差距缩小的情况类似,中国股票与美国股票的估值差距也在缩小。”景顺亚太区(日本除外)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称。
当前,全球资本市场对中国资产的关注重心正从宏观政策转向行业龙头的竞争力、产业升级的机遇以及中国在全球话语权的提升。这一趋势有望成为未来几年推动中国资产估值回归的关键因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