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五角大楼还是北约总部,都不会对俄罗斯量产的“伊斯坎德尔”最新改型导弹感到高兴。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据参考消息网日前报道,一家颇有影响力的美国军事刊物日前发布了一则令北约领导层感到不安的消息:“伊斯坎德尔”战役战术导弹系统的最新改型——“伊斯坎德尔”-1000——即将量产。这种弹道导弹射程更远,覆盖几乎整个欧洲。
进化中的“伊斯坎德尔”导弹
“伊斯坎德尔”-1000是“伊斯坎德尔”-M战术弹道导弹的改进型,而“伊斯坎德尔”-M是俄军在俄乌冲突中使用最广泛的弹道导弹,也是俄军战术核武器威慑的核心装备。

“伊斯坎德尔”-1000尺寸比“伊斯坎德尔”-M导弹大一些,射程增加近一倍。
该弹是冷战末期,苏联在“奥卡”导弹(该导弹因《中导条约》销毁)基础上研制的新型战术弹道导弹,1991年进行了首次试射,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完成了后续的研制试验工作,“伊斯坎德尔”-M是改进型,使用的9M723导弹,战斗部重量增加,射程也有所提升,从2006年开始批量装备俄罗斯陆军。
9M723导弹全长7.2米,弹体最大直径0.95米,弹重超过4.5吨,采用单极固体火箭发动机,最大射程500公里左右,可携带核弹头或480千克的常规弹头,每辆发射车安装两枚导弹。“伊斯坎德尔”-M所使用的9M723导弹采用复合制导方式:惯导+卫星导航,而末端制导方式有三种选择,包括雷达末制导、图像匹配制导和光学制导,命中精度在30米(CEP)以内,具备很强的精确打击能力。
“伊斯坎德尔”-M导弹采用旅一级作战单元,一个导弹旅由3个营组成,每个营装备4辆9P78-1型导弹发射车,发射车配备了2枚导弹,一个导弹旅可在短时间内投射24枚导弹,并且在发射后最多30分钟内全部完成再装填。通常情况下一个导弹旅配备了48枚导弹,此外还会混装“伊斯坎德尔”-K巡航导弹。此前俄军称已经组建了15个“伊斯坎德尔”导弹旅,这也意味着冲突爆发前,俄军拥有700枚以上的“伊斯坎德尔”-M导弹。
从冲突爆发首日至今,“伊斯坎德尔”-M都是俄军远程打击的重要武器,全程参与作战。开战首日,俄军动用了“伊斯坎德尔”-M等100余枚导弹对乌军至少11处机场、3个指控中心、18个防空导弹阵地及雷达站等目标进行了打击。根据不完全统计,在冲突中,俄罗斯发射了至少1000枚“伊斯坎德尔”-M导弹。进入2023年下半年,“伊斯坎德尔”-M使用量急剧减少,主要是用于冲突方向的导弹所剩不多,之后开始边生产边作战的阶段,而且初期导弹生产还受到俄西方制裁的影响,导弹主要用于打击一些关键目标,如“海玛斯”火箭炮、指挥所和兵力集结地等。
“伊斯坎德尔”-1000导弹是“伊斯坎德尔”-M的改进型,最大的变化是射程提高,根据俄方公布的信息,“伊斯坎德尔”-1000导弹的长度有所增加,燃料量增加了10%到15%,发动机性能也得到提高,导弹的飞行时间也得以延长。据分析,“伊斯坎德尔”-1000使用常规弹头时射程可达1000公里,使用核弹头时最大射程可达1300公里。常规弹头方面包括高爆破片弹头、钻地弹头、集束弹头和空爆燃烧弹头,制导系统应该是由“伊斯坎德尔”-M制导系统改进而来,仍具有很高的命中精度。在突防方面,导弹具备机动变轨能力,并且根据俄乌冲突的经验进行了改进,比如提升诱饵干扰能力、雷达信号特征等。

装填导弹的“伊斯坎德尔”-M导弹。
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后,俄罗斯加快了“伊斯坎德尔”-1000导弹的研制计划,俄乌冲突的持续也有推动作用。在2023年12月,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总司令宣布,包括“伊斯坎德尔”-1000在内的中程和短程弹道导弹将快速投入使用。2024年5月,俄罗斯国防部证实这些先进的导弹系统已经开始生产。但现在还没有该导弹投入实战使用的消息。
俄为何研制“伊斯坎德尔”-1000?
俄罗斯之所以研制“伊斯坎德尔”-1000导弹,一是“伊斯坎德尔”-M在设计之初就为未来增程预留了空间,不需要重新上马研制一款全新型的导弹,在减少研制时间的同时还可以尽量节省研制的经费,可谓一举多得;二是应对新的战争形势和周边国际态势,提高陆军的远程打击能力和战术核武器威慑能力,也是对美国在欧洲部署中程导弹的直接回应。
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后,开始抓紧研制和部署中程导弹,主要包括“堤丰”导弹系统、“暗鹰”高超音速导弹和“远程精确打击导弹”(PrSM)。美国最先将在欧洲部署“堤丰”系统,该系统是第二支多域特遣部队——第41野战炮兵旅的主要装备,该部队主要驻扎在德国。随着“暗鹰”高超音速导弹和“远程精确打击导弹”(PrSM)的列装,这两种导弹也将陆续现身欧洲。
“堤丰”导弹系统能够发射对陆攻击型“标准”-6导弹和“战斧”巡航导弹,配备常规弹头的“战斧”导弹射程超过1500公里,“标准”-6导弹射程约400公里。“暗鹰”高超音速导弹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可通过发射车进行陆基机动发射,射程超过2700公里。据美军方官员介绍,该导弹最大速度可达17马赫,主要用于对高价值目标进行精确打击。与“伊斯坎德尔”-1000导弹直接“对决”的是“远程精确打击导弹”(PrSM)。

“伊斯坎德尔”-M战术弹道导弹广泛在俄乌冲突中使用。
2023年12月,美国五角大楼宣布,美军接收了首批可发射“精确打击导弹”(PrSM)的新型地对地导弹系统。该系统的初始版本已交付部队试用。该导弹是美军为了替代逐渐老化的“陆军战术导弹”研制的新型弹道导弹,导弹有多个版本。首批“精确打击导弹”的“增量1”版本最大射程约为550公里(射程远超“陆军战术导弹”的300公里),导弹采用惯性制导+GPS卫星制导的复合制导方式,战斗部采用重约91千克的新型整体式预制破片高爆战斗部,由于尺寸减小,“海玛斯”的发射箱可容纳2枚导弹,M270可携带4枚。
“精确打击导弹”将采用渐进式发展的模式,未来还将发展出“增量2”、“增量3”和“增量4”等改进型导弹,其中,“增量2”版本导弹是一种陆基反舰弹道导弹,“增量3”版的导弹则计划配备杀伤能力更强的常规战斗部,可打击加固目标。“增量4”版本的“精确打击导弹”也称“远程机动火力导弹”(LRMF导弹),最大射程将达到1000公里以上,属于中程导弹,并具备更强的突防能力。
对于俄军来说,“伊斯坎德尔”-1000导弹最大的意义就是可以覆盖更多欧洲的目标。据分析,该导弹将用于打击中欧、西欧和波罗的海的目标,因此,加里宁格勒州或白俄罗斯很可能被选为部署地点。根据西方专家的分析,早先部署在加里宁格勒州的标准版“伊斯坎德尔”-M可覆盖30多个欧洲重要基础设施(石油、天然气和核电设施)和北约重要军事设施。如今随着“伊斯坎德尔”-1000投入使用,这一数字将增加一个数量级。
战术核武器是俄罗斯手中的一张“王牌”,在俄乌冲突中,战术核武器和俄高官的“核言论”让西方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畏首畏尾,配备核弹头的“伊斯坎德尔”-1000导弹具备更广的威慑范围。目前,俄罗斯装备的战术核武器主要包括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和核炸弹,在这些战术核武器投掷工具中,弹道导弹的突防能力最强,最具威慑力,因此,“伊斯坎德尔”-1000导弹将进一步提升俄罗斯的非战略核威慑能力。
但在美国“撇开”欧洲与俄罗斯谈判结束俄乌冲突的背景下,“伊斯坎德尔”-1000导弹对欧洲的冲击也会增加,焦虑的欧洲未来很可能更加重视“战略自主”,尤其是军事方面的“自主”。随着美俄在欧洲开展中程导弹竞赛,欧洲也已经启动多型中程导弹计划,“被美俄深深刺激”的欧洲一些国家未来可能会寻求中程弹道导弹,自研和外购的选项都会纳入考虑。即使美俄未来在军控方面取得更多共识,降级在欧洲的导弹竞赛,俄罗斯与欧洲的导弹竞赛也可能加剧,因为战略平衡已经受到冲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