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蓝狐工商代办

光明日报:“比地铁都便宜”的火车票,是动态调价的注脚

光明日报:“比地铁都便宜”的火车票,是动态调价的注脚摘要: ...

“比地铁都便宜!”“最低只要1块钱”“北京到成都只要47元……2月13日,“1折火车票来了”冲上热搜。据央视新闻报道,目前,从大城市出发到中西部地区的部分线路,以及小城市之间出现了不少打折车票,部分区间票更是出现了一两折的情况。

微信号:MD8008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比如,从2月13日到2月19日,北京至牡丹江方向的K4115次列车,硬座和无座都有2折车票,如北京到哈尔滨只需30.5元;在兴城—葫芦岛区间,票价更是低至1.2折,全价9元的车票,1元就可以到手。北京到成都的K4219次,最低票价仅需47元。

北京到成都的K4219次,最低票价仅需47元。图截自12306App

这些票价之低,确实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要知道,目前仍是春运期间,一些务工出发地的火车票依然紧俏。在这种对比下,部分方向和时段的优惠火车票让人感到“新奇”。

其实,出现这种现象并非偶然,在春运伊始铁路部门的相关安排中就能窥见端倪。1月14日春运启动首日,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就表示,铁路部门将科学安排运力,提升服务品质,强化安全保障。其中在提升旅客购票体验方面,将“对部分非紧张时段、方向的旅客列车实行优惠票价,普速列车最大优惠低至2折,动车组最大优惠低至3折,让旅客享受更多实惠”。而今两位数甚至个位数票价的出现,就是将此前的工作落实到位。

有人会问,如此优惠的票价,可持续吗?或者换个说法,推出这样的票价,铁路部门如何平衡成本与收益呢?

这背后有一套成熟规范的运作机制:铁路部门通过大数据监测客流潮汐等方式,在非热门时段和线路上释放低价票,以减少座位空置率,并满足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尤其对于部分价格敏感人群来说,一定程度的降价会让他们得到更多实惠,也更有获得感。一个细节是,优惠票价列车多为“K”打头的普通列车,乘坐这种列车的群体多为务工人员和学生,票价更便宜点对他们而言不是一件小事,而是真切的实事、暖心事。

2月4日,旅客在杭州火车东站等待列车进站。新华社 黄宗治 摄

显然,这是一套市场化票价机制在起作用。除了推出肉眼可见的优惠票价,这种市场“无形的手”带动的动态调价策略,还包括“削峰填谷”思路,即通过对不同时段、方向的列车票价进行不同的调整,达到平衡成本和收益的目标。

这也是铁路市场化改革的一个生动注脚。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和方向,是“完善客运票价浮动机制,健全货运价格形成机制,推动铁路运输企业自主定价和市场调节价相结合,进一步增强运价弹性”。此次推出的节后折扣票价,显然就是铁路市场化改革目标大背景下的具体措施。比起原来固定、单一的票价机制,市场化票价机制的优势是显性的、多方面的、共赢的:更遵循市场的供需关系,更有利于铁路运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更能让旅客得实惠和安心。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数据显示,今年春运前30天,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将超70亿人次。其中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超3.8亿人次。从这个意义上说,铁路改革的意义不仅局限于票价的市场化,还在于其对其他行业和领域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2月4日,旅客在安徽省亳州火车站进站乘车。新华社 刘勤利 摄

网友们对于实惠票价普遍是肯定和点赞的,也有人表示第一次听说火车票还能“打折”,而媒体报道,部分低价票还“存货”充足。从这些现实看,对于优惠车票还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以便好政策惠及更大群体。而从一些网友表示“此刻想出去玩的心情到达了巅峰”来看,铁路部门推出更多非紧张时段、方向的列车优惠票,或也将对文旅市场和拉动消费提供助力。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