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蓝狐工商代办

当市民与城市“深关联”:湖州“撬动”大众奋进长尾效应

当市民与城市“深关联”:湖州“撬动”大众奋进长尾效应摘要: ...

市民新春恳谈会现场  张剑/摄

微信号:MD80084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水滴成就了大海的广袤辽阔,大海赋予了水滴宽厚的怀抱。

同样的,一个个人聚成了城市,城市又托举了个体。城市发展的宏大叙事,往往由一个个普通人的奋斗组成。当一座城市以百姓之心为心,信任的种子、奋进的力量在每个人民群众心里生根发芽。情感相连成为最牢固的纽带,数百万微观个体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自然而然地掀起全民“实干争先”的滚滚洪流。

湖州就是这样一座城市。

2月12日,湖州蛇年开年第一场新春恳谈会,主题是“我和我的湖州”。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现场注意到,参加这场会议的除了包括市委书记、市长在内的市四套班子主要负责人,交流发言的都是湖州市的普通市民,包括基层民警、社区工作者、入乡青年、大学生、外籍人士等。

事实上,这已是湖州连续第三年,将新春恳谈会的主角定位于市民——这在全国范围都没有先例。

“有形的变化都是无形的东西来推动的。”这种行为背后,是这座城市的执政主官,对“人在城市中的定位、人和城市的关系、人对城市发展的价值”的深度思考。

“我最大的感受是,每个人都在为湖州出力,每个人都在支撑着城市前行。我们要不断凝聚起‘一座城、一家人、一条心、一起干、一定赢’的强大合力,汇聚每个小我的微观努力,推动城市的宏观前行。”湖州市委书记陈浩在现场表示。

再小的个体,也充满力量

“今年是我离开家乡的39年,也是与湖州结缘的39年。在湖州,我有了归属感,也汲取到向上向善的奋进力量。”南太湖新区杨家埠派出所社区民警陈飞第一位发言。

2008年,陈飞从部队转业,毫不犹豫选择留在湖州。他管辖的片区有1977户居民、96家企业工地、246家沿街店面,他坚持扎根片区,和群众拉家常。“三两分钟不嫌短、两三个钟头不嫌长”,了解需求、解决问题,获得百姓信赖,成功化解不稳定因素117个。“事虽小,不为不成。用我344万分之一的微观努力,推动城市的宏观变化。”这位57岁的老民警句句真切。

南太湖新区凤凰街道龙溪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赵晓菲,是土生土长的湖州人,在现场讲述了社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这项“小工程”,如何托起居民的“大幸福”。“湖州第一个加装电梯的单元,我们先后上门沟通30多次、召开协调会20多次,终于圆了居民的电梯梦,让老年居民不用再‘爬楼’,可以放心出门。”她说,社区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桩桩件件都连着千家万户的冷暖。

“我在湖州生活学习34年,热爱家乡,希望为家乡做些贡献,所以义无反顾地加入浙北集团。”曾担任阿里云总裁、蚂蚁集团CEO的胡晓明,去年回到湖州,任浙北大厦集团董事长、总裁,推动这家有38年历史的企业在数字化、组织力、产品力等方面的变革,引导更多年轻人回到商贸企业,“浙北是湖州传统商业的一张名片,但面对电商和数字化挑战受到了冲击,作为互联网参与者,我想做一些行动来变革浙北。”

讲道理不如讲故事,讲故事不如讲自己的故事。

澎湃新闻在现场听下来,每一位发言者,没有讲大话空话,谈的都是如何做好自己领域的事,且充满感情。个体再小,也能照亮他人,也有独特价值,也可以创造奇迹。

另一个深刻感知是,会议主题为“我和我的湖州”,每个“我”与湖州之间,都是深关联而不是浅关系,是置身事内而不是袖手旁观的关系,是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关系,是共融共生而不是各行其是的关系。

城市“诚意”:“C位”留给群众

新春开年,举行新春第一会已经成为各个城市的标配。但像湖州这样,连续举行“姐妹篇”——新春恳谈会的,极少。

新春第一会,传递的是城市新一年的发展和奋斗走向;新春恳谈会,形式更加宽松,体现的是城市的心之所系和情之所在。

这不是湖州第一次把“C位”留给群众。

澎湃新闻关注到,前两年的新春恳谈会,主角也是市民,一次是与湖州籍大学生共话家乡,一次是与百姓共话发展。

去年7月,《我和我的湖州》新闻专栏开设,已发布320多期,用镜头捕捉、用文字记录全市上下涌现出的平凡而感人、微小而温暖、普通而励志的故事,营造建设新湖州“一个都不能少”的浓厚氛围。

2025年新春团拜会上,沪苏湖高铁建设专班、工业龙头企业代表、科创平台代表、纷纷亮相,讲述了各自的奋斗故事。

几天前的新春第一会,湖州市委书记陈浩在讲话中,数次提到“大众奋进”“全民动员”。“自2022年在全市开展‘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以来,带来了‘有形’变化,背后是我们的认知、理念、思维、方法、作风等‘无形’的变化推动的结果,其中就包括‘深化了我们对大众奋进的认识’。”他表示:“这些年,我们在很多工作中都运用了‘全民动员’这条经验。我们把344万湖州儿女的智慧和力量都汇聚起来,就能做好一切事情。”

对一座城市来说,市民性格、文化气质、精神符号,以及蕴藏在老百姓心中共同的情感——这些看似柔软的东西,一旦有共同愿景的感召,就能形成奋进共识、产生奋斗共鸣,成为推动城市发展最强大的精神力量。

城市托举与个体撬动

去年,湖州的“深蓝计划”咖啡馆成为长三角文旅现象级产品,不仅创造单店8818杯的全国销售纪录,还创造了“村咖”定义。

深蓝计划的主理人程铄钦在会上的发言,让澎湃新闻的两个问题有了答案:除了精神号召,湖州给予了个人什么托举?单个个体对城市的贡献,如何撬动大众奋进的锚点?

“2022年我回到湖州乡村创业,安吉县为帮助我们选择场地,跑遍了187个行政村。创业资金不足,政府帮我们协调创业贷款的同时,提出与村民共同合作经营的模式。在湖州城市的包容和帮助下,我们实现了梦想起航。”程铄钦表示,得益于湖州的营商环境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鼎力相助,很多像他一样的年轻创业者才能“百花齐放”。

小小一家村咖,带动了整个湖州文旅的创新发展。到去年底,人口不到60万的湖州安吉,已有300多家村咖,链接起城市与乡村,成为湖州文旅的新流量密码。

从程铄钦的“深蓝计划”,可以看到人与湖州的共融共生。

从城市发展角度来说,接下去,湖州要做的是如何将这种“全民的力量”放大,努力让湖州增长更有量、品牌更有名、幸福更有感、奋斗更有劲、发展更有势。

2025年,是“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是湖州开展金象金牛企业培育的第10年,也是沪苏湖高铁正式开通运营的第1年。这三个标志性节点,意味着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叠加红利。

气聚、心齐、势强。湖州这场涉及全民的“实干争先”,已然汇聚起势。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