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蓝狐工商代办

穿越海峡的热线|在北大求学的台青王苡洁:很佩服大陆同学

穿越海峡的热线|在北大求学的台青王苡洁:很佩服大陆同学摘要: ...

今年23岁的王苡洁,来自台湾高雄市,如今是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大三学生。

微信号:MD8008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王苡洁的家庭,是两岸交流的生动注脚。她的父亲作为一名台商,年轻时来到大陆打拼,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中,结识了来自贵州的母亲,相似的拼搏精神与对生活的热忱,让两人无比投缘,携手踏上创业之路,并组建了温馨美满的家庭。

由于父母的事业根基深植于大陆,王苡洁的人生轨迹自出生便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在她仅仅三个月大的时候,就跟随父母定居深圳。自小,她就穿梭于两岸之间,小学五年级前就读于深圳本地小学,六年级至高三则在大陆第一所台商学校——东莞台商子弟学校度过。这样独特的成长轨迹,让王苡洁对两岸同龄人的差异有了更深刻的洞察,也让她对两岸差异有着更为真切的感受。

王苡洁与朋友在北大国际文化节。受访者供图

“我很佩服大陆同学”

谈及两岸的生活方式,王苡洁认为二者并无太大悬殊,只是大陆生活节奏更为紧凑,台湾相对悠然闲适。她分析,这主要源于大陆庞大的人口规模,由此带来的竞争压力、较高的生活成本以及试错成本,使得大陆的朋友们在生活中更为紧张。

就两岸学生的整体印象而言,王苡洁坦言,台湾同学在成长过程中,似乎更倾向于将精力聚焦在自身能力的全面发展以及丰富生活体验的积累上,这使得他们在社会化方面表现得更为成熟,与人交往、融入社会的能力也更为突出。王苡洁举例道:“就拿高中社团活动来说,台湾高中社团与大陆有很大不同。台湾高中社团活动的经费,大部分都要靠社团成员自己想办法筹集,这些钱主要用于举办各类表演活动,或是租赁场地进行日常练习,这无疑锻炼了他们的社交、组织和理财等多方面能力 。”

“而大陆同学,由于高考竞争的压力,为了能够进入理想的高校,他们在学业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使得大陆同学的整体学习能力更强,对待学习的态度也更为勤奋刻苦,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了极强的专注力。”王苡洁说,无论是面对繁重的课业任务,还是紧张的备考阶段,他们都能以高度的自律和坚韧的毅力去应对,所以我很佩服大陆同学。

不过,王苡洁也强调,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两岸同学在许多方面其实有着共通之处。台湾同学热衷于观看大陆制作精良的影视剧,被其中精彩的剧情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所吸引;而大陆同学也对台湾歌手的歌曲情有独钟,在哼唱旋律的过程中感受着音乐带来的情感共鸣。在日常的交流互动、休闲玩乐中,两岸同学之间毫无隔阂,能够轻松愉快地相处,分享彼此的生活点滴和兴趣爱好。

王苡洁在北京大学学生风雷街舞社的合照。受访者供图

王苡洁谈到:“我觉得两岸同学在性格上的差异相对较为明显。毕竟高中阶段是个人性格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两岸高中截然不同的升学制度和教学安排,不可避免地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所以,大家刚踏入大学校园时,由于过去18年学习生活经历的差异,自然而然会在性格、思维方式等方面展现出一些天然的不同,但这些差异也正是交流与融合的契机。”

王苡洁坦言,刚进入大学时,学习方面是最大的挑战,面对大量学习材料,自己的消化能力不及大陆同学,诸多不适应接踵而至。但在这三年里,她结识了许多优秀的朋友,在他们的帮助以及自身的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这也是她认为在大陆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最大影响。

“用法律为更多的人带来公正和希望”

2024年8月,王苡洁在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民四庭开始了自己的实习生涯,工作内容包括制作判决书初稿、核对判决书文稿、旁听庭审等。

在回顾实习经历时,王苡洁感慨:“在整个实习期间,跟随带教法官前往基层法院开展巡回审判的经历,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这无疑是一次极为珍贵的机会与体验。”

王苡洁和学院同学参加模拟法庭比赛的合照。受访者供图

实习的最后一天,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安排她前往东城区人民法院进行实践锻炼。那一天,她紧紧跟随着法官和书记员,迈出法院的大门,骑着小电驴穿梭在大街小巷,深入社区,只为切实为当事人解决法律纠纷。

当目睹冯晓光法官背着国徽走街串巷的身影,王苡洁内心满是敬佩之情。同时,在跟随冯晓光法官前往社区调解的过程中,王苡洁不仅深切感受到了司法程序所蕴含的庄重仪式感,也切实体会到了法院人身上那份高度负责、高效工作的品质。这让王苡洁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职业目标与方向——成为一名优秀的法院人。

“我由衷地感激这段实习经历,它让我在大学时期就得以接触到真实的司法实践,让我深刻明白,作为一名法律人,不仅要扎实掌握专业知识,更要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未来,我期望能像冯法官一样,运用法律的力量,为更多的人带去公正与希望。” 王苡洁说道。

谈及未来的目标与规划,王苡洁表示:“我目前就读于法学院,法律专业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渴望能够前往大陆其他高校,或是到香港继续深造,在学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展望更为长远的未来,我有可能回到深圳,或者香港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将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