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一
元旦前后,妈妈就告诉我表弟的媳妇跟人跑了,问我有没有办法把舅舅家去年付给女方的二十万元彩礼钱要回来。
过年回家,细细问了一下表弟的情况。表弟今年 21 岁,初中毕业后在工地做过小工、工厂务工过,没有一技之长,但人比较老实、勤快。舅舅是木匠,近几年农村木制门窗比较少,自己也在改行,除了和舅妈两人种三十亩地之外,还会抽空外出打零工。舅妈则以在家留守为主。表弟前年结婚,是同村外嫁来的女孩介绍自己的闺蜜给表弟,相亲不久之后,两人订婚,随后结婚。要了五金约五万元,彩礼 18.8 万元,暂时没有买房子,给女方付了十万元作为买房首付押到女方母亲那里。表弟媳妇也是初中毕业后就在家门口附近找点零活,没有出过远门。结婚时 18 岁生日刚过。所以,两人在结婚时都没有达到法定结婚年龄,没有领证,而是双方亲戚朋友见证吃席,形成了事实婚姻。婚后,表弟外出工厂务工,每个月到手 7、8 千元,表弟媳妇则在家留守,想要玩两年并同时待产,但一直没有怀上。表弟长期在外务工,表弟媳妇一个人和父母住在村里,长期枯燥的生活导致无聊,在抖音上和省内外市的一个男孩聊天,聊着就商量见面,随即就以回娘家为理由而 " 奔现 " 去了,将娘家和婆家的所有人手机拉黑,目前没有人知道她在哪里。
表弟所在的村,距离县城四十公里,户籍人口 600 多人,常住人口 200 多人,为老年人和中年留守妇女。年轻人大多数常年在外务工,小孩在县城上学。年轻人以室内装修、进厂务工为主。通过和在该村的亲戚交流,该村的跑婚现象比较突出。近两年,跑了七个。
什么样的妇女在跑?一是刚结婚不久的年轻女孩,两名,都是去年结婚,婚后继续在省城富士康务工,丈夫都是室内装修,工作地点不固定,所以,不算是夫妻共进退式的务工。聚少离多,感情淡了。二是生产哺育期刚过的年轻妇女,有三名,都是二十七八岁,其中两人生产育有两个孩子,一人生产育有一个孩子,把孩子养大到三四岁后,由爷爷奶奶带,然后自己出去务工,务工一两年后离婚了。三是在县城陪读的妈妈们,两名,常年在县城陪读,觉得生活很单调,在网络结识了一些人,就跟着人走了。
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跑了?三名是通过 DY 短视频认识了省内外市的年轻人,直接和家里断了联系,丈夫家里联系不上她们。四名直接和家里说了要离婚,男方不愿意,女性直接也和新结识的男性去了外地,说随时可以配合回来办理离婚证书。
跑到什么地方了?综合访谈交流的信息,农村地方内的 " 平面 " 流动,从偏远乡村跑到城郊乡村。从农民家庭 " 务农和务工 " 跑到务工家庭(举家务工)。从老实本分嘴巴不甜的男性丈夫家跑到能说会道嘴巴甜的男性身边。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来看,跑婚只是个体生活的潇洒化,而非通过再次婚姻选择而实现阶层上升,通过婚姻逆天改命是很难的。当然,二婚在地方婚姻市场还是 " 吃香的 ",彩礼、五金、房、车都要具备。
为什么要跑:一是代际矛盾,婚后生儿育女的哺乳期,公公婆婆在农村伺候媳妇,家庭琐事的矛盾日积月累,爆发式离婚、跑婚。二是夫妻矛盾,要么是妇女在留守,要么是妇女外出务工,男性务工的流动性比较强,夫妻之间是聚少离多的,所以很难满足女性的情绪价值需求。三是生活诱惑,不少妇女都是早婚,在婚后结婚生子养娃,在孩子长到四五岁,由奶奶带娃,媳妇外出务工,属于第一次见世面," 原来生活可以不那么苦 ",城市再造人设,隐藏自己的信息," 可以再谈一次恋爱 " 等想法出现,逃离农村家庭就成了很多人的生活追求。
二
村里人怎么看?
女性,经不住诱惑。因为婚姻的破碎往往是妇女占据主导地位,男性成家不易,一般不会提出离婚,女性有了较高的婚姻自主权,以跑婚、离婚等提出结束家庭关系,在村里看来是普遍的。女性的污名化很严重,很多村里人评价女性就是没有见过世面,去外面见识了花花世界,不愿意忍受农村清苦的生活了,或者说想要过不负责任的生活。只要愿意,可以一直恋爱而不结婚,换不同的男性去花他们的钱。所以,对于妇女跑婚,几乎没有人将责任归咎于男性以及男性家庭。
短视频,害垮了一代人。几乎所有人都说短视频把外面的生活和世界展示给了留守在农村、陪读在县城、打工在工厂的年轻女性。很多泛女性主义的博主宣传女性的生活、中产的生活,教导女性主宰自己的生活,主导自己的人生。把家庭生活浪漫化,如男性应该在三八妇女节、结婚纪念日、生日等重要日期给女性送礼物,发红包。但农村很多老实的年轻人往往是直接给女性管钱的,很少会有浪漫化的行动回应,积累了女性对家庭生活的不满。剧本化的生活展示给女性,欺骗了很多女性,将生活美好的一面无限美化,消磨了过日子本身的日常化枯燥性。不少女性在短视频平台发布自己的生活,就有一些男性私聊女性,一来二去,就有可能发展成网恋。
男人没本事,养不住媳妇。大家也会将婚姻失败归结为男孩没本事,家里穷,养不住媳妇。要说没本事,确实如此,该村的青年男性几乎没有大学毕业的。多数是初高中毕业后在父母的安排下外出务工、学个手艺,多与建筑行业相关,如建筑工人和装修工人等。但是男孩不吃苦,赚钱不多,加上近几年行业不景气,获取经济机会不多,收入普遍不高。同时,该地乡镇距离城区远,农村的 70 后一代很少有技术工人,外出打工比较晚,且多是夫妻之间分工为基础的 " 半工半耕 ",父代能够给子代的支持不多,整个家庭的经济收入不高。该村的城镇化率不到 30%,不少家庭只能在县城租房陪读。
家里的风水不好。农村的迷信观念一直比较深厚,不少人会将遭遇的不幸归于风水问题。如家里的房子方位不好,厕所的门朝向不对,甚至不少人还会将问题归咎于祖坟的风水问题。由此,农村的阴阳师、风水师近几年又开始火爆起来。希望通过整改家里的风水来换取儿媳妇的回心转意。也真有人因为儿媳跑婚,请了风水师到家里看方位,看祖坟,做出整改,一般其出场费加指导费要在两三千元。
三
妇女怎么看?
妇女,过得太累了(女性社会角色的多面与个体 " 超载 ")。几名妇女都在讲,自己结婚比较早,自己感觉还是孩子的时候就成为儿媳、妈妈、妻子。" 家里对我们的预期太高了,一个月打钱回来一两千元,要让我照顾好父母,孩子。生活在县城,到处是消费,处处要花钱。" 一位陪读妈妈说自己在县城,精打细算还是感觉钱不够花,丈夫给自己一千元希望自己当两千元用。自己觉得还是花一样的年纪,明明可以外出务工自己赚钱自己花,所以外出务工。表弟的媳妇曾好几次在家人群里抱怨过,从距离市里三公里不到的家里嫁到了表弟家里,进城不方便,村里没有同龄人可以和自己交流,很是孤独、寂寞。想要让表弟带自己外出务工,但表弟工作不稳定,收入不稳定,收入不高,两人一起外出的话要租房、生活开支就更高,日子就会特别紧张。
为自己而活(追求个体的生活自由和自我实现)。早婚是很大的跑婚原因,好几名妇女说自己结婚都是二十岁左右,婚后就是生产、带娃,懵懵懂懂就当了妈。自己看看同龄人,尤其是在城市务工,看到她们生活都很自在,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再看看自己,从来就没有为自己活过。所以,不少人觉得自己可以狠心留下孩子。" 孩子是男方的直系后代,公婆是不会亏待他们的。外出务工还可以给孩子们补贴一些钱。" 不少妇女认为夫妻关系结束不会影响亲子关系,所以离婚为自己而活,不影响自己对于孩子的母职发挥。
四
结构性问题。
婚姻市场的地方性,山西人不喜欢外出务工,所以基本是地方婚姻为主,总体就存在性别比失衡和婚姻挤压。性别比失衡带来的结果是女性二婚、三婚在当地仍然是稀缺的,离婚是可以 " 去污名化 " 的,可以和初次结婚的女孩一样进行婚姻要价。婚姻挤压是城市郊区农村青年对边缘乡镇乡村的青年会有相对的竞争优势,使边缘乡镇乡村青年就会面临结婚不易(竞争压力大)、守家更难(婚姻易碎)等结构性问题。表弟所在的村的妇女跑婚,目的地多是城市周边的乡村年轻人,其实本人并没有过高的经济积累能力,但家庭综合经济实力比较高,年轻人接触 " 形色人等 " 多,更懂得 " 甜言蜜语 "。
劳动力市场的地方性,不喜欢外出务工,意味着地方的劳动力是远供过于求的,很多年轻人的工资就是三四千。只有技术工种达到七八千元。地方劳动力市场带来了青年男性经济积累能力不高的情况,如果没有父代的经济支持,其家庭收入就不高。比如说务农的父代和务工的子代家庭收入远远低于两代人务工的家庭。边缘乡村的地方,农民家庭一般是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城郊乡村的农民家庭一般是代际合力为基础的举家务工,所以城郊乡村对边缘乡村是结构性挤压的状况。尤其是婚姻竞争加剧早婚现象,早婚的两人心智不成熟,家庭维系就很困难。造成娶个媳妇,两人继续啃老的现象。问题是,边缘乡村地区,年轻人无老可啃。
个体化解绑的现代性。生孩子是给谁的,很多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并不认为是给自己的,或者说他们还没有成熟的家庭观念。生孩子让爷爷奶奶养,年轻夫妻之间的家庭伦理和责任意识没有构建起来。感情化的家庭而非伦理化的家庭表现得明显。没有感情了、言语不和了,要么跑婚、要么离婚。离家出走变得极其容易,对于女性来说,没有任何成本,反而可能再找一个更好的家庭。
五
跑婚之后,婚姻幸福了吗?
几乎没有听说跑婚之后再嫁成功经营好家庭的例子。以表弟村里的七八名女性为例,有的已经二次跑婚了,有的还在不停换恋爱对象,有的则已经开始后悔了,正在琢磨怎么回到原来的家。
农民家庭对于幸福的刻画标准,有一名妇女主播的话简单直白,却读来心酸。" 老公说过年回家,自己可以什么也不干,往大门口一站,让村里人知道自己没跑就行 "。幸福的标准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婚姻脆化的时代,一个家庭能不能养得住媳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