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魏的精雕细刻到隋朝的圆润流畅,青州佛像中蕴藏着古人对艺术与生命的深刻理解。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看见微笑——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近日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开幕,展览呈现了近50件来自青州及其周边地区的佛教造像,它们不仅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珍贵见证,更以“青州微笑”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勾画出一种跨越时空的温暖与静谧。在凝视这些千年雕塑的微笑时,能感受到一股跨越时空的共鸣与情感。
展览现场
配合春节氛围,红色展陈环境中,佛塑宝相庄严。展览集结了近50件来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像,它们来自青州博物馆、临朐博物馆、安丘市博物馆、寿光市博物馆、博兴县博物馆等。其中,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佛造像更享有“中国二十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改写东方艺术史的杰作”等盛誉。
策展方表示,希望以此次展览为观众呈现自北魏至隋朝约五百年间的造像艺术风格流变,演绎一段跨越时空的雕塑艺术史诗。
展览现场
青州风格,跨越千年时空的温暖笑容
“我们哭着降临世界,却可以笑着走向永恒。”2020年央视《如果国宝会说话》的一句台词将大家的目光引向了1996年出土于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的那批造像艺术瑰宝。
1996年在龙兴寺遗址(青州市博物馆南邻)出土了北魏至北宋时期的各类佛教造像400余尊,该发现被列为当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是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轰动国内外。这批造像呈现了古人极高的艺术水准,自被发现至今一直为海内外学者们所关注和讨论。
龙兴寺窖藏发掘现场
但青州龙兴寺的造像并非南北朝山东地区的孤例,在此前后,青州周边其他地区一些重要的佛教遗址,包含博兴龙华寺、寿光龙兴寺、临朐明道寺、诸城龙兴寺、安丘郚城地区在内的众多造像的发现,与同时期的青州龙兴寺等造像遗存进行比照,敏锐的学者们意识到,以青州为中心,包含寿光、临朐、安丘、博兴等周边临近地区的艺术造像,无论是整体造型的结构,还是局部细节的处理,都呈现出了重要的艺术风格趋同性,这些线索都在向我们诉说,在南北朝时期的古青州地区,存在基于共同的审美取向和雕刻技巧的一种“区域艺术风格”,学者们通常将这一风格统称为“青州风格”。
北朝 菩萨像
有别于寻常所见造像的“庄严”,沁入人心的“青州微笑”成为这批造像最为迷人之处,这种兼具自然写实和庄重美感的艺术让每一位观众沉醉,也为此次展览的成型埋下了一颗种子。
北齐至隋,彩绘石雕菩萨像
北齐 半身圆雕菩萨像
考古学家在整理“青州风格”时,逐渐归纳出几种典型的艺术样式,特别是其中的背屏式造像与单体圆雕造像,是“青州风格”最为典型的类别。
展览的第二部分,为观众呈现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背屏造像,以及基于这些类型的细节处理,以“龙衔莲”“一佛二菩萨”等为特点的样式,构成了“青州风格”背屏式造像的重要特点,“绵叠”与“轻柔”的衣纹造型又呈现了单体圆雕造像的不同特色,这些不但成为学者们对“青州风格”分类的重要依据,也是观众辨识“青州风格”的重要特征。
北魏造像
东魏 贴金彩绘石雕胁侍菩萨像
青州微笑与“曹衣出水”的迷人可能
北齐时期的造像中,佛与菩萨的面部和头型出现了新的变化柔和饱满的线条代替了明显的起伏,同时圆润的头型中,微张低垂的双目,展露出更为含蓄的情绪表达。
北朝佛头
北齐造像
这也是“青州风格”更为知名的特点,南北朝时期青州地区的工匠们对佛像、菩萨像面部的刻画,相较于其他地区的造像,古青州地区的造像所呈现出来的面部观感更为柔和与亲切,区别于如今我们常见佛教造像中普遍的“距离”感,“青州风格”造像能够更为侧重的展示佛教造像雕塑艺术的“优美”而非“庄严”。
北齐 彩绘石雕菩萨立像
北齐时期圆润饱满的风格和古代文献中“曹衣出水”的记录似乎很容易联系起来,但真正让人们着迷的是北齐完全贴体不修线条的佛衣,也有略带线条勾勒形体的佛衣,两种风格如同平湖和涟漪这两种水的动静之态一般,共同呈现了北齐“曹衣出水”的迷人可能。
北齐 菩萨立像
来到东魏时期,这时的造像的线条让人们感觉,经历了北魏时期的技术沉淀之后,雕刻技艺在这一时期走向成熟和流畅,此时的工匠开始在程式之中有了更为灵活的“创作”空间,展览中的一尊佛像头身比例与其他不同,但服饰的线条却格外流畅洒脱。
东魏造像
“圆雕”让佛像的观览有了更多的可能,原本只能正面观看的背屏式造像,由于圆雕的出现,造像可以置于观览动线的中央古代的信徒能够围绕造像观看,以背对背的方式走向下一尊视觉的中心,这与背屏式造像的观看方式有很大不同。
东魏造像细节
发现工匠之光
青州主题风格是一种非常精细的雕刻,除了造型样式相对统一,更多的是在细节之处有异常精妙的处理,彼时活跃在青州地区的工匠们处理细节时既有相似,又有不同,呈现出令人赞叹的匠心。
提出造像诉求的或许是仕商权贵,但完成造像,赋予生命的,其实是那些没有留下姓名,沉默在历史中的工匠。展览的第三部分主要从古代工匠的视角,展示他们在处理不同造像的细节时的匠心,通过诸多细节对比和内容展开,让观众更直观地体会文物的细节之美。
一件在本地未完成的佛头被推测因为某种原因被紧急中止雕刻而被掩埋,这件被雕刻好了面部和五官的佛像,只有头上的螺发和颈部没有完成(如果当作头部的话),同时这件“半成品”似乎有新的故事在告诉我们,即古代工匠雕刻佛像头部的顺序是先确定好五官和面部,再修饰头发和其他的附属。这是雕刻结果的戛然而止,也是雕刻程序的戛然而止。
未完成的佛像
青州造像的最大魅力,便在于用一尊尊石头,雕刻出了迷人的微笑,笑容从来都是最能够直观感知的情绪,当直观热烈或者内敛含蓄的微笑呈现出来时,即使对艺术史没有任何研究的普通观众,都可以直观地感受造像的魅力。
北朝 佛立像
从一些青州的佛造像也可以看到存在相当程度的贴金与彩绘,这种保存相对完好的状态告诉我们,古青州地区的造像原本带有丰富的彩绘装饰。面对这些依旧保存贴金彩绘的文物,在出土之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也与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等国内文保技术顶尖的机构合作,尽可能保存了造像彩绘,让大家一睹造像华美的原貌。
彩塑贴金佛造像
彩塑贴金佛造像
从北魏时期的“褒衣博带、瘦骨清像”,到北齐时期的“曹衣出水”,这些北魏至隋朝的造像跨越了五百年的时光,呈现出了中国雕塑艺术的精湛技艺、风格的演变与发展。观众们将在本次展览中感受跨越千年时空的 “微笑”,体悟古人对艺术与生命的理解。
展览将展出至3月12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