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复虎第一次来到昆明安宁,是2022年6月27日,他们要在眼前这片坡度高差20多米的荒山上干笔大的。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5个月前,2022年元旦刚结束,陈复虎的老板、上海杉杉董事长李凤凤第一次来到安宁考察。
后面事情的发展速度快得出人意料。李凤凤来的第三天,安宁就马上开了会,主题就一个:怎么把杉杉科技3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落下来?
上海杉杉是国内锂电新能源产业的领军企业之一,主要做负极材料——这是新能源电池的重要原材料。
很快,真的很快。在很难见上面的那些日子,3个多月后,4月22日,云南杉杉在安宁注册;4月27日,双方签约。这个项目也创了上海杉杉两个历史纪录:投资规模最大、决策最快。
7月11日,陈复虎们开启了地块场平工作;10月26日,施工建设正式启动。之后,火花带闪电,从一片荒山到建设完毕,只用了247天就完成了这座全球单体规模最大工厂的建设。
2024年1月11日,离大年三十还有29天,项目正式投产了。
陈复虎在云南杉杉担任总裁助理,作为工厂拔地而起的全程参与者和见证者,有几件事让他印象深刻。
一是企业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直接找园区的“驻企店小二”,复不复杂,都有求必应,比请的保姆还贴心。
二是因为项目用电量大,电力配套工作在6个月内就搞定,缩短电力设施建设周期50%以上。
三是在园区多次的积极协调下,杉杉与中石油云南石化、中国石油西南化工销售公司的三方合作。云南石化距离云南杉杉项目仅5公里,合作之后,杉杉不仅能有高品质的原材料供应,还可以节约3.5亿元的运费成本。
云南杉杉总经理耿海龙也清楚记得项目落地后的每一个时间节点,也看着公司从最初的3个人,到现在的1000余人。2024年,云南杉杉的产值预计达到20亿。
不止杉杉,过去两年,还有云南裕能、天安化工、浩鑫铝箔等项目都来了。它们都在体现:昆明速度。
普通人眼中的一年,在过去三年的昆明,可能只有“九个月或六个月”。难越的关山,昆明已经越过。
昆明市区一角 视觉中国 图
①
2025年1月19日,昆明交出2024年的经济答卷。一位政府部门的相关人士表示,憋了三年的这口气,今天终于可以吐出来了,“昆明打了场漂亮的翻身仗!”
有多漂亮?有多难?不用多说大家都明白。在这种情况下,昆明经济居然走出了一个V形复苏曲线。有人说“老大难,老大难”,当“老大”是真的难。
一个一个掰开来看。
首先是经济总量,在2024年云南GDP继续稳固在3万亿元、冲到31534亿元之时,昆明也迈上了新台阶。2023年修订后的昆明市GDP为7984.79亿元,2024年初步核算的GDP为8275.22亿元。
什么意思呢?这是继2021年突破7000亿后:昆明再次迈过“千亿”新台阶。
看完总量看增速,这个更提气。
“十四五”前三年,昆明GDP增速不是很理想,3.7%、3%、3.3%,2024年终于突破“3”区间,到了4%,这比云南省3.3%的增速高0.7个百分点,超预期完成省里下达的任务。注意,这是昆明近10年来首次超过全省平均增速。
如何理解这“4%”的含金量?
这意味着昆明经济增速从2021年的云南全省倒数,一下冲到全省前列。如果还不够形象,大家可以想想足球赛,从保级队到前几名有多难,真是“地狱级”难度。
这里还有个重要背景。2022年,云南省委、省政府要求昆明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并提出“强省会”行动。昆明后来也随即开始实施“当好排头兵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
这是真“玩命”。一名投促系统的相关人士表示,真不是玩虚的,从上到下作风都在转变,领导带头招商引资,只要有线索有机会,都往上扑。
2023年是很有代表性的一年,昆明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0户,为10年来新建投产升规最多的一年,前三季度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超过40%。新赛道上,云南杉杉的“加速度”只是一个缩影。
再看2024年经济数据的第三个亮点——对云南全省经济贡献率大幅提升。
两个数字很重要,一是对云南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1.8%,二是对全省经济总量的贡献率达31.1%。一个是增长,一个是总量。
其中,对云南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自2017年后首次回到30%,也是2019年后重回全省第一。对全省经济总量的贡献率为2018年以来最高:这是名副其实的“老大”。
而按照昆明的2025年目标,除了GDP要达到1万亿元以上,经济首位度要提高到30%以上、力争达到32%。
这里解释一下“经济首位度”,这个指标通常的定义,是一座城市在全省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有些地方用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经济总量的比值来表示,但多采用第一种。
这个指标是不是越高越好?不是。按照通行标准,30%左右较为理想,所以昆明正在理想区间。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 视觉中国 图
②
昆明整体经济数据的飘红还不足以完全说明成绩,“不容易”藏在更多的细节里。
最重要的,当然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取得诸多突破。全是“硬菜”啊。
工业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首先看增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2020年的0.9%提升到2024年的7%,高于全省3.7个百分点。0.9%和7%,掐指一算:翻了差不多7倍。
再看增长贡献,昆明工业对全省的贡献率从2020年的9.5%提高到2024年的59.4%,翻了6倍,创15年来最好记录。
要知道,从2010年到2022年,昆明工业对全省的贡献始终未超过30%,2024年终于不拖后腿了,还变成了“作贡献”。
从工业投资看,2024年全市工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十三五”末的10.2%提升至26.3%:是25年来的最高水平。
这也是自2018年以来首次占比重回全省第一。
还有更带劲的。2024年全市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39.5%,十年来首次超过房地产投资(26.8%),完成值为全省第一。
新鲜出炉的统计局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2024年,昆明二产简直是扬眉吐气,增长4.1%。而2023年,则同比下降2.3%。
不仅如此,2024年昆明工业的另一个大亮点是新兴产业发展提速。规上工业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8.7%,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长62.3%,高于上年同期22.6个百分点。
这些说明什么?六个字:新旧动能转换。
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比重从“十三五”末的14.9%提升至26.2%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5%,电子信息制造占全省比重突破50%,生物医药制造占全省比重达到60%,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占全省95%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是全省2倍:
新兴产业贡献率为10年来最高。
高到多少?从2021年的16.7%提升到35%,经济增速贡献率从2021年的13.3%提升到30.2%,达到近十年最好水平。
所以,这就要说到下一个亮点:新质生产力。
按照世界经济的发展规律,当人均GDP处于2000美元~4000美元区间时,主要发展的是农业;而当GDP达到4000美元~6000美元时,轻纺工业成为增长点;GDP在6000美元~12000美元区间时,重工业、房地产业、汽车业以及3C电子产品开始蓬勃发展。
而我国目前的人均GDP已接近1万至1.3万美元,因此必须转向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这是整个中国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之一。
在这个转型过程中,肯定会有阵痛,这几年大家都感受深刻。但如果还是在以前低端产业的舒适区,就算你想,形势也不会容许。
中国沿海产业向西部转移,而西部12省份也的确在积极承接,均把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各地重点工作。
其中,5个省份提出布局新能源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链,6个省份布局新材料、新型储能材料产业,3个省份将航空航天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产业集群。
比如云南提出建设“绿电+先进制造业”、硅光伏产业、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重庆提出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等多个万亿级、千亿级现代化产业集群;四川提出建设新型显示、航空航天装备、无人机产业集群;贵州布局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航空航天及装备制造业、健康医药产业、数字经济等。
另外,还聚焦推动煤矿、化工、新材料、钢铁、有色、电力、建材等8个重点行业智能化转型。
这就是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应用了。为什么要发展这些产业?原因特别简单:
西部地区的资源禀赋决定了。
而不是像大家想象的,转来的都是落后和低端产业。
在中央发布的一系列文件里,有一个精神要理解,叫“在全国层面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还有两个词需要重点关注:一个是国家战略腹地,一个是关键产业备份。
何为“重大生产力”?就是那些起支柱作用、在“强链补链延链”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的生产力。
什么是“关键产业备份”?指的是“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这意味着,新一轮中西部产业转移,不再局限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而向高科技产业乃至大国重器等层面扩展。
“国家战略腹地”就更好理解了:要么资源丰富,要么人口众多,要么产业基础一流,能作为重大生产力的承载地。
再想想为什么昆明被新定义为“西部先进制造业基地”,这真不是心血来潮。
先进制造业基地要满足几个条件,简言之就是制造业的主体必须是高新技术产业,或用先进技术改造的传统产业,还有资源消耗要低、环境污染要少等等指标。昆明在云南,舍我其谁?
所以,有专家认为,传统优势产业是推进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载体,是孕育新质生产力的肥沃土壤,不应被简单视作“低端产业”而一味将其退出。而包括昆明和云南在内的大部分西部传统产业,依然拥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而且改造升级后还可成为驱动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
拿昆明来说,除了有云南杉杉和云南裕能两个“最大”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企业,以及低空经济、智能算力等产业的蓬勃发展,还有云铜、昆钢、昆烟等不少传统优势企业的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因此,“产业西移”和“陆权复兴”,正成为改变中西部城市格局的重要因素。只要翻翻过去两三年的中国城市GDP排名,就能看出,西部一众强省会城市的排名都在往上爬:这是有原因的。
规模宏大的昆明南站 视觉中国 图
③
最大程度的开放,是昆明经济能翻身的另一个重要底层逻辑。一个是对外开放,一个是对内开放。
一定要说磨憨。不得不说,因为又“刷火箭”了。2024年,昆明托管磨憨两年,累计完成投资超过100亿元,是托管前6年总和的:16倍。
磨憨有今天,昆明市里的一名政府人士表示一点也不奇怪:“你知道吗?为了在磨憨落项目,出去招商时,主要领导都和我们一起工作到凌晨两三点。”
南坡国际产业示范园开园,中铁站前广场商业街开业,获批药材进口边境口岸、成功创建全国首个经世卫组织认可的国际卫生陆港。相继开行中欧、京滇、沪滇、粤滇、湘滇云贵澜湄线等6条国际货运班列,昆明安宁至泰国拉廊的“昆明陆港号”多式联运列车,开辟了经陆路联通印度洋出海口的新通道。
这些都不只是利好于云南和昆明,而是让全国人民都受益。
过去,沿海地区的产品出口主要依赖于海运,运输周期大约需要10~20天,现在中老铁路和上述班列的开通,极大缩短了交货时间,彻彻底底激活了整个东南亚,因为对后者而言,改命的最直接机会是铁路,不是海运。
而磨憨之于昆明、之于云南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它既是产业外迁的防洪坝,又是产业迁入的蓄水池。
是枢纽,更是产业聚集地,也是昆明的重要“陆权”。
而企业迁移主要由五个关键因素驱动:靠近用户,人才,投资吸引力,营商环境,企业的发展战略需要。
第一点是从运输和服务成本考虑,二三点不用多说,主要说说第四点和第五点。
先说营商环境和营商文化。中国的产业布局已过了大量重复建设的时代,招引产业也越来越精细化,企业迁移也越来越看重当地有没有那种氛围。
以当地的工业文化为例,必须是值得企业迁入,他才会来。比如当地的工业环境是不是脏乱差,是不是会把企业视为污染源等等。昆明显然已有这样的新型工业文化。
另外,在营商环境的打造上,连续5年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居榜首,成为全国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城市之一。有些举措让人印象深刻:成为全省首个、西部率先为民营经济立法的城市,在西南地区率先设立“企业家日”等等。
当然,要短期内做到人人都满意,是很难的事,这需要时间来改变。
再说企业战略需要。全球贸易越来越紧密,那么贸易的便利性就越来越重要。从这个角度讲,很多企业来昆明和云南,就是看好未来10~20年东南亚的发展。
昆明用了三年时间,逐步摆脱了房地产等传统路径的依赖,正在搭建起一个由工业、服务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和有昆明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或许你该重新审视它了。
部分资料参考来源:中外管理传媒、国民经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