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蓝狐工商代办

致敬百年前中国师范教育先驱,北师大音乐剧《无负今日》公演

致敬百年前中国师范教育先驱,北师大音乐剧《无负今日》公演摘要: ...

“无论繁华贫瘠偏远蛮荒,听得一片书声琅琅。启蒙的种子从此生长,师范教育带来文明之光!”伴随着激昂澎湃的男高音独唱,1月16日至18日,北京师范大学原创大型音乐剧《无负今日》在北京市文联老舍剧场隆重公演。作为北师大继音乐剧《往事歌谣》之后的又一力作,《无负今日》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对百年前中国师范教育先驱们为民族振兴而不懈奋斗精神的深情致敬。

微信号:MD8008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无负今日》海报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该剧总导演、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肖向荣介绍说,《无负今日》以1925年梁启超先生对北京师范大学的赠言为发端,以百余年前师范教育的艰难发展历程为引,在师范历史故事中寻找“大先生”精神,赓续北京红色文化故事,激励新时代教师的育人理想,思考教育之于当代中国的意义。

“在主题上,我们着力刻画了北师大创建者、大先生和青年学子的群像。通过展示梁启超、范源濂、李蒸、刘和珍、缪伯英、石评梅、陶淑范等人的事迹,突出了他们为师范教育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教育家精神。在结构上,通过‘萌芽’‘护校’‘传递’‘西行’四幕的演绎,整体展现风雨年代中,大先生们发扬‘教育家精神’、学子们传承‘教育家精神’、战火中西迁传播‘教育家精神’的故事。多幕结构不仅展现了历史事件的连贯性和发展脉络,也通过平行时空的手法,将过去与现在的教育精神串联起来,强调了教育家精神的代代相传。”肖向荣说。

“无负今日”,梁启超赠言。图片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官网。

“梁启超一生中留给北师大学子最响亮的寄语就是‘无负今日’,今年恰是先生的这一题词百年。对于中国近现代师范教育,梁启超有开源之功。1896年,他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论师范》,这是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以专文论述师范教育问题,也是在我国最早提出设立师范学校。我们希望藉由回望曾经的传承与坚守,重新理解何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部戏的主角就是北师大。”编剧唐凌告诉澎湃新闻记者,通过数年的资料收集整理,发现如果单写一两位知名师大人的故事,并不足以彰显北京师范大学的价值。

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可以说,北师大就是中国师范教育的缩影,探源北师大的历史,也是在书写中国师范教育的本源。之所以要在这部音乐剧中全面呈现、梳理师大人的历史风貌,也在于我们发现这段历史已经渐渐隐入烟尘。”唐凌说。

“比如说,我们在音乐剧中介绍了民国初年教育界的‘范蔡之争’:具有英美教育背景的人主张优先发展高等教育,先整顿大学,代表人物是蔡元培;具有日本教育背景的主张先发展普通教育,先整顿小学,代表人物是范源濂,他也是北师大的首任校长。这两位教育家是诤友,为了不把争论陷入‘鸡生蛋,蛋生鸡’的往复循环,最后是把两人的意见合起来——从小学到大学,都要整顿。”

“多不为今人熟知的是,高等师范教育最初的历程荆棘丛生,甚至一度面临夭折。民国初年,全国设置六个高等师范区,并在北京、南京、武昌、成都、广州、沈阳各设高等师范学校一所,当时师范教育发展态势良好。但之后就师范教育是独立设置还是合并于大学这一问题,在国内有了一场激烈的存废之争。在北京高师的力争下,1922年,教育部最终采取了折中的态度,规定高等师范学校应提高程度,改为师范大学或设于大学内。次年,北高师升格为北京师范大学,其他五所高师或改为大学或并入其他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是硕果仅存的师范大学,她延续了中国师范教育的命脉。”

本文剧照由付晓拍摄。

除了梁启超、蔡元培、范源濂、李蒸、李大钊、鲁迅等教育家在剧中先后登场,唐凌介绍说,《无负今日》还重点写了历史上四位北京女子师范大学(1931年并入北师大)的女性代表人物。“刘和珍是女师大学生自治会主席,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她的事迹通过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大家早已耳熟能详;缪伯英在1920年就参加由李大钊组织的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位女党员;石评梅是近现代女作家、革命活动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陶淑范从女师大毕业后,在附小任教整整六十年,是全国‘热爱儿童’荣誉奖章(1987年)获得者。这四位女性是同时代的人,在当年的女性解放运动中,我们创造性地让她们有了一个剪短发的行为,表达了对女性独立的追求和对男女平等的倡导。”

《无负今日》承载着一代代师者的风骨,以音符勾勒他们的理想与坚持。该剧的作曲朱杰表示,自己试图用音乐为每一幕赋予独特的情感纹理,赋予每一位人物鲜活的生命。“我希望用音乐承载人物的热忱,连接历史的呐喊与今日的共鸣。剧中最令我感动的部分是那些‘境中之境’,如鲁迅先生与众人回忆刘和珍,缪伯英与众学生视角中的李大钊先生的演讲等,都是来自舞台上塑造的人物的回忆,他们的愿望,他们的情感,尤其令人动容,所以这些段落音乐的处理会特别的梦幻,美好。”

据介绍,在艺术表现上,《无负今日》采用了丰富的音乐剧元素,独唱、合唱、对唱等形式交替出现,生动再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教育改革的风云变幻。剧中不仅有深情的独白,还有激昂的辩论,更有温馨的师生互动,使得整个演出既有历史的厚重感,也不乏现代的活力。舞台设计方面,剧组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结合精美的舞美、灯光和投影,实现了从历史到现代的流畅过渡,为观众营造了一个既真实又梦幻的观剧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无负今日》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它将思政教育融入艺术创作,旨在激励广大青年学子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正如剧中所唱:“无负师范,无负使命”,这不仅是对先辈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