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两会即将召开,上海市政协委员、北京恒都(上海)律师事务所副主任童麟提交了一份《建议加快建设心理诊所科普心理健康》的提案。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他提出,当前生活节奏持续加快,容易导致公众心理压力增加、心理问题增多,从心理问题发展到心理障碍,进而形成心理疾病甚至精神疾病。针对心理疾病治疗应当从小、从早的特点,童麟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降低心理疾病就医门槛。单独设立市级“心理健康中心”,降低广大市民治疗心理疾病、解决心理障碍的就医门槛。
首先,心理健康中心应当与市精神卫生中心异地开业,避免民间“宛平路600号”对精神病患者的恶意代称现象;其次,心理健康中心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规定,以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主,对诊断为非心理疾病的人员,按照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指派第三方心理咨询机构另行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再次,对就诊人员的个人信息依法予以严格保护。
二是试点建设基层心理诊所。建设具有心理疾病诊断、治疗职能、拥有心理疾病处方权的心理诊所,用以区别精神疾病与心理疾病、精神障碍与心理障碍;解决市民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接纳心理疾病的潜在患者、发现心理疾病、开展心理治疗;对诊断为非心理疾病的人员指派第三方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三是试点设立街镇“情绪解压”室。职场压力、社区纠纷、家庭矛盾是造成心理问题、形成心理疾病的主要源头,“情绪解压室”以心理咨询为主,引导居民缓解压力、释放情绪、化解矛盾,营造和谐环境。
四是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科普工作。虽然医学上心理疾病、精神疾病具有同义性,但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甚至认可自己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却无法认同自己或周围人存在精神问题,为了推动心理健康、正视心理疾病、消除心理障碍,应当对精神疾病、心理疾病从表现程度上、治疗方法上做明确区分,避免混淆、误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