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直新闻:美国时间 1 月 10 日,纽约州法院就特朗普因支付 " 封口费 " 而伪造商业记录的 34 项罪名正式宣判,特朗普当庭 " 无条件释放 ",您对此如何解读?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任何有关候任总统特朗普的判决问题从来就不是纯粹的司法问题。
2024 年 5 月,纽约州陪审团已经投票认定特朗普 " 封口费案 " 中的 34 项伪造商业记录罪名全部成立,每一项都是重罪,都可以判处最高 4 年的监禁。但陪审团本身不具备量刑的职责和权力,要交由法官来量刑。
讽刺的是,这起案件之所以一直没有最终量刑,从最初的判决日期 2024 年 7 月 11 日拖到 2025 年 1 月 10 日,就是因为被扣上了 " 干涉大选 " 的政治帽子。大选之前,特朗普的律师团队提出,在所谓美国人民 " 作出抉择 " 的关键时刻,法官的审判有可能会影响到候选人的竞选状态,左右民众的选择,从而构成 " 干涉大选 "。因为事实上根据美国宪法,重罪犯乃至是正在狱中服刑的重罪犯都有资格在程序上参与选举。有美国网友就讽刺,共和党推出了一位不诚实的候选人,这表明整个共和党也是一个不诚实的党。但特朗普和共和党这一边就认为,你先别管我诚实不诚实,既然不诚实也可以参选总统,那就不能在选举期间因为不诚实而遭到司法程序上的所谓 " 歧视 "。换言之,基于伪造商业记录重罪的司法判决不可以对特朗普的参选构成任何不利影响,否则就涉嫌 " 干涉大选 "。
事实上,特朗普团队的诉求是从根本上撤销这个案子,强调 " 封口费案 " 从一开始就不应该成立,是所谓民主党的 " 法律武器化 " 行为,更不要说定罪与量刑宣判。我们知道 " 封口费案 " 是特朗普身上的四大刑事起诉之一,也是唯一成功定罪的起诉,而且即便特朗普上任之后也无法赦免。因为美国总统通常被认为不能赦免自己," 自我赦免 " 存在宪法争议;更重要的是,赦免只能赦免联邦层面的罪行,而 " 封口费案 " 是纽约州一层的重罪。
所以当陪审团认定特朗普有罪且陪审团的认定不可撤销,司法争议的核心就来到了法官如何量刑宣判这一步。
直新闻:那最终量刑宣判的结果为何会是 " 无条件释放 "?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我认为这大概就是美国版本的 " 刑不上大夫 " 吧,这不是一个司法结果,而是一个政治结果。
纽约州法院此前已经给出了长达 18 页的审判意见,其中一方面强调从公平正义和尊重法律的角度,既然陪审团已经作出了有罪认定,那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此不可能不宣判。另一方面,如果要判的话,34 项重罪每项都可以处以最高四年的监禁,这是否意味着特朗普就要在狱中穿着橙色囚服、戴着手铐宣誓就职?当然这在美国宪法上是可以接受的,美国宪法没有任何条文禁止服刑人员担任总统。但宪法上可以接受,不代表美国政治上就可以接受,特朗普以重罪犯的身份入主白宫已经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和民众对于美国政治制度的不信任,美国的整体国家形象和最高领导人所必要的以及背后整一套社会体系所必要的合法合理性,更是决定了不可能允许特朗普以真正的服刑状态就职总统。
所以很明显法官在量刑宣判上处于两难抉择,基于陪审团有罪认定的神圣不可侵犯性,不能不判;但基于最起码的政治考量,也不能照常理去判。我们看到最后的判决结果就是 " 无条件释放 "。当然 " 无条件释放 " 不等于无罪释放,有民主党人就阿 Q 精神一般地挽尊强调这是所谓 " 法治的胜利 ",因为即便是无条件释放,也再次确认了特朗普身上的 34 项重罪成立,特朗普由此在法律程序上被正式确认为重罪犯。但问题是这套阿 Q 胜利法对于美国普通民众而言是不成立的,在普通人眼中,他们看到的只是作为权力阶层的特朗普逍遥法外,不用承担任何后果,看到的是美国法治在实际运作中存在不同的标准。
直新闻:那美国民众会如何理解特朗普的 " 无条件释放 "?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英国《卫报》在当天的文章中就指出,一方面,的确,伪造商业记录罪的首犯有可能免于监禁,但直接判处 " 无条件释放 " 却是极为罕见。《纽约 * 时报》此前追踪了从 2014 年至今的超过 30 起伪造商业记录案件,没有一位被告获得了 " 无条件释放 " 的判决。就司法实践而言," 无条件释放 " 的具体应用对象,一般是不具备客观服刑条件的人士,比如说身体上因为病重而正在接受治疗,这种情况下监禁不人道或是没有意义;要么是贫困的社会底层,依赖国家救助生活,这种情况下判处罚款同样没有意义。简而言之,虽然有罪,但刑罚执行起来缺乏实际效果。
显然特朗普不符合通常意义上 " 无条件释放 " 的适用情况。免除特朗普的直接监禁可以理解为某种基于美国社会的政治考量,但与此同时连任何哪怕是象征性的罚款和缓刑条款都没有,就难免让人觉得美国的司法实践存在不同的执行标准,是司法保护因人而异的滥用。有美国网友就指出,美国社会实际上有两套司法体系,一套是针对普通人的,强调 " 没有人可以凌驾在法律之上 ";另一套则是针对权力阶级,可以堂而皇之甚至是合理合法地 " 凌驾在法律之上 "。
值得注意的是,宣判的纽约州法院强调," 无条件释放 " 是对 " 总统这一职位 " 而非 " 特朗普本人 " 的保护。问题是特朗普会如何理解这场判决?特朗普会更加尊重美国司法制度的刚性,还是对美国司法制度的内在弹性产生更直观的了解?外界注意到,特朗普提名 " 封口费案 " 中的三位辩护律师担任司法部副部长,基于相同的司法逻辑和精神,未来四年我们会不会在特朗普的党羽身上看到更多难以理解 " 无条件释放 ",尝到政治干涉司法甜头的特朗普会不会以此为自己更加疯狂的行径保驾护航,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作者丨张思南
排版丨季靳玮
编辑丨刘莹
审校丨李怡
监制丨杨勇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