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居委会调解好了,过两天又闹起来了。我真希望司法机关能够多下来我们这里,他们的判断给出的结果,大家都信服。”面对小区当中家长里短的矛盾纠纷,上海长宁区武夷居委会干事长徐子逸说道。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在城市的“神经末梢”,最贴近群众的社区居委会总要处理细微复杂的邻里矛盾,人情是常用的手段,而“法律意识”这一手还得更硬。根据市委社会工作部和市高院的共同部署, 2024年8月起,长宁区委社会工作部和区法院携手在全区10个街镇全覆盖推进社区巡回审判赋能基层治理工作,并发布《“彩虹桥”法治工作站发挥巡回审判职能工作指引》,扎扎实实为基层减负赋能。
家门口的法庭
2024年9月27日,一场特殊的庭审在长宁区周家桥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进行。依托“巡回审判”的工作机制,法庭被“搬到”家门口,小区内发生的一起“高空抛物”案件进行公开审理。
案件原告为高层楼房的一楼住户,诉状内容显示,原告自2022年迁入小区后多次发现楼上居民向楼下丢弃烟头、泼水、丢垃圾等行为。2024年4月19日,原告花园内亭子被楼上抛投的花瓶砸坏,未出现人身伤亡。报案后派出所无法查明具体抛物单位,原告为维护权益将楼上可能的51家住户及物业公司均诉至法院,要求共同承担赔偿责任。
长宁区人民法院受理该案件后,法官付琰当即判断应该开展“巡回审判”,在居民“家门口”进行审理。由于案件被告人数众多且均是同小区居民,高空抛物也是基层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矛盾,“巡回审判”能够发挥很好的示范效果和法制宣传效果,起到引领作用。
最终在庭审现场,被告代表承诺今后杜绝高空抛物,双方达成和解。庭审结束后,社区居民代表、小区业委会代表、物业公司代表还在当日共同签署了《武夷花园文明公约》,承诺遵守文明公约内容,共建美好家园。公约中除了“严禁高空抛物”之外,还包括“文明养宠”“楼道不堆物”等多项内容。
事实上,举行“巡回审判”比在法院开庭需要做更多的前期工作,场地选择、诉讼材料送达等等,都需要法院和街道居委反复协调,通力合作。尽管如此,这一机制所起到的基层法制宣传效果是不可替代的。
“巡回审判是很好的实时实地的司法公开。”付琰表示,巡回审判能够让法院更好地回应人民群众的关注,通过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典型案件的近距离公开审判,让居民的法律意识得到提升。以后遇到同类型问题,纠纷就可以在进入司法程序之前提前化解。
法治赋能基层治理
案件所涉楼栋的楼组长施阿姨也参与了庭审的旁听,她说:“感觉法院的身段放下来了,在一线深入群众,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感觉。”
从社区法官工作室到“彩虹桥”法治工作站,再到“巡回审判”机制全覆盖推广,长宁区的基层法治工作屡屡升级,不断为基层减负赋能。司法力量的下沉,无疑是法院和基层街居的双向奔赴。一方面,法院能够更好地开展法制宣传工作;另一方面,居委能够在矛盾调解过程中减少后续的潜在隐患,也避免问题反复所带来的繁琐。
徐子逸表示,基层平时调解矛盾或开展法制相关工作,律师参与已经是很强的专业力量,民警介入就显得事已经有些严重了。现在大家眼中的“小事”通过巡回审判解决,有效提升了居民的法律意识,也让大家对“高空抛物”问题有了更重的责任意识。在徐子逸看来,一次“巡回审判”所起到的效果是不可替代的,减轻了基层很多纠纷调解反反复复的负担,也解决了法制宣传缺乏专业力度的问题。
不光是武夷居委,自2024年8月至今,长宁区已经开展社区巡回审判5次,审理案件涉及遗产继承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网络服务合同纠纷、高空抛物纠纷、漏水纠纷等方面,均在群众生活中具有代表性。每次庭审都是一次生动的法制宣传公开课,立足“示范庭审”,突出“治理功能”,巡回审判的机制通过组织社区居民和园区企业“零距离”参与,起到“审判一件、化解一批、教育一方、治理一域”的效果。
将司法审判资源下沉基层社区,已然成为推进法治赋能为基层减负、深化诉源治理的重要举措。社区巡回审判搭建起法院、公安、司法所、律师为基层赋能的助力平台,在此基础上,深化“三所联动”的工作机制,帮助基层社区工作者提升矛盾调处能力,大大提升了解决矛盾纠纷的效率,在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上起到了实际作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