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哥白尼海洋服务”在今年9月30日发布的《海洋状况报告》显示,受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全球海洋正加速变暖。自2005年以来,其变暖速率接近翻了一番。报告指出,过去20年间,全球海洋变暖速率从0.58瓦特增至1.05瓦特每平方米。这一变化不仅影响海洋生态及其生物,还对地球气候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当地时间2024年5月8日,泰国特叻,小丑鱼躲藏在因水温过高而导致珊瑚白化的珊瑚礁中。
自2023年初以来,已有超过53个国家和地区记录了珊瑚礁白化现象,包括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澳大利亚的大堡礁。今年4月,澳大利亚大堡礁海洋公园管理局发布报告说,大堡礁正经历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大规模白化事件。
当地时间2024年4月4日,澳大利亚大堡礁,人们在白化以及死亡的珊瑚旁浮潜。
海洋生物迁徙:为适应温度变化,许多海洋生物被迫迁徙,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海洋生物的生命周期通常涉及多个区域间的连接性,这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并应对气候变化等环境压力。然而,海水温度升高正在改变海洋生态格局。一些物种向更凉爽的水域迁移,以逃避高温,而无法迁徙的温度敏感型物种(如珊瑚、贝类、海草等)可能因高温而直接死亡。
当地时间2024年6月24日,澳大利亚悉尼,一头座头鲸在太平洋上跳跃。据估计,每年有超过40,000头座头鲸沿着澳大利亚东海岸从南极迁徙到温暖的太平洋水域。
渔业资源减少:鱼类种群的减少和分布变化对全球渔业资源构成威胁,影响了依赖渔业的社区生计。
高温变化不仅引发了海洋内部的振荡,也在渔业激起连锁反应。渔业是许多沿海社区的生计之源,但随着海洋热浪导致鱼类和其他海产品的栖息地变化,渔获量正在显著下降。据研究,从1930年到2010年间,人类能从海洋中可持续获取的海鲜数量减少了4.1%,相当于减少了140万吨的鱼类。
当地时间2023年8月31日,英国苏格兰,约翰·米尔斯在最后的野生牡蛎渔场捕捞。由于气候变化,野生牡蛎产量逐渐减少。
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大陆架附近的主要渔业从龙虾逐步变为短鳍鱿鱼,前者因更喜欢寒冷的环境而正在离岸移动;2020年日本的秋刀鱼捕获量比10年前少了九成,三文鱼少了六成;美国南部阿拉斯加湾的雪蟹“几乎被消灭”,一个价值2.7亿美元的渔场不得不完全关闭两年。
当地时间2024年8月10日上午,日本北海道,一支太平洋刀鱼捕捞船队离开。当天,太平洋刀鱼捕捞解除了禁令,渔民们进行了用船侧的强光将鱼聚集在一起并引导它们进入渔网的棍子式蘸网捕捞。
当地时间2023年6月22日,美国阿拉斯加科迪亚克,由于阿拉斯加海水变暖,导致数十亿只雪蟹被饿死。
2024年全球海洋高温是长期气候变化背景下,厄尔尼诺现象、极地冰盖融化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一现象不仅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也对全球气候模式和社会经济活动构成重大挑战。过去40年来,强烈和极端的海洋热浪在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强度和地理分布上均有所增加。2023年,全球22%的海洋表面经历了至少一次严重至极端的海洋热浪事件。海洋变暖导致更频繁和强烈的热带风暴、飓风等极端天气。温暖的海水为这些天气系统提供能量,加剧其破坏力。
图文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澎湃新闻、世界气象组织、视觉中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