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蓝狐

我原先是有脸有尾巴有翅膀有感觉的 | 一周新书推荐

蓝狐 2024-12-30 7 抢沙发
我原先是有脸有尾巴有翅膀有感觉的 | 一周新书推荐摘要: ...

《我的四方履志与情爱》

张浅潜 著
新行思·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2024-10

从河边的草原小镇到省会兰州的歌舞团,从广州的广告模特到北京的音乐人,张浅潜背着她的小提琴,在世纪之交辗转中国大地。本书记录了她几十年来在路上的经验:在去演出的路上、在回乡路上、在搬家的路上、在回家的路上、在去见朋友的路上……也记录了她充满活力的情爱历险,一些清醒的疯狂,一些痛快的挥手告别。

微信号:MD80084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我原先是有脸有尾巴有翅膀有感觉的,它们让我有勇有谋,像一个真正的人。”张浅潜希望她的创作来自生命体验,所以她总是在迎接生活的改变,她喜欢血淋淋和毫无希望中的激情,因为只有这激情能使她忘记痛苦的人生,令她产生对于生命的耐心和兴趣。

张浅潜,音乐人、画家、作家、模特、演员,她的嗓音醇厚、辨识度高,是一位在理想中实践自我的歌者,曾发行专辑《灵魂出窍》《张浅潜现场 1997》《心火》,出演由李玉导演的《今年夏天》。

《梨地》

[格鲁吉亚]娜娜·艾特米什维利 著 ​​​安娜·郭古阿 泽
译林出版社 2025-1

在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城市郊区,大多街道没有名字,到处都是苏联式高层建筑组成的街区,这里没有什么历史建筑,没有喷泉,没有几年伟大成就的雕像,在道路尽头,有一所智障儿童寄宿学校,被当地人称为“白痴学校”。本书为格鲁吉亚电影先锋、作家型导演娜娜·艾特米什维利的现实题材代表作。讲述了发生在特殊学校的故事:十八岁的莱拉是这里最年长的孩子,她尽其所能庇护身边更小的孩童,特别是九岁的小男孩伊拉克利,希望帮助他顺利被收养。在那之后,她会实施一场复仇,继而逃离这里。

这部作品曾入围2021年国际布克奖长名单。评委会称,这是一部关于压迫和逃离的故事,瞥见了社会对脆弱人群的忽视。

娜娜·艾特米什维利,1978年出生于格鲁吉亚第比利斯,作家、电影导演。2013年,她执导的电影《萌动》在第63届柏林电影节首映,被誉为格鲁吉亚新浪潮的前锋。

《礼物:米沃什诗歌1931-1981》

[波兰]切斯瓦夫·米沃什 著 林洪亮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4-11

米沃什在1975年的诗中写道,“一个人的死亡如同一个强大国家的衰落/尽管它曾拥有骁勇的军队、将领和预言家/……如今它已孤立无援/……它的使命已被遗忘,语言也已消亡,只有乡村方言还保存在远方人迹罕至的山中。”本书汇集波兰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切斯瓦夫·米沃什1931年至1981年间的诗作,按创作发表的年代,收录《冻结时期的诗篇》(1933)《拯救》(1945)《白昼之光》(1953)《着魔的古乔》(1965)、《没有名字的城》(1969)等名篇。

本书与《但是还有书籍:米沃什诗歌1981-2001》共同构成《米沃什诗集》(平装便携篇)。在此期间,米沃什见证了诸多历史事件,也经历了辗转移居法国、定居美国的人生遭遇,他的一生见证了欧洲大陆的动荡,他的诗歌也剖析了当代世界的精神危机。读者可从诗中感受到强烈的生活气息和平凡人生的个体性,“说出来的会得到增强/没有说出的趋于消失/舌头出卖给了触觉/我们人类会以温暖和轻柔而存续/还有小兔、小熊和小猫”。 

《再造乡土》 

[美]萨拉·法默 著 叶藏 译
望mountain·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4-11

当下大众对农村的认知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两极分化。一方认为农村已死,不再值得讨论。另一方则强调农村代表淳朴、诗意的生活,保存着城市乃至现代社会已经失落的美德。本书作者、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历史系教授萨拉·法默指出,这两种观点都是对当代农村的误读。前者忽视了农民对现代化进程的积极回应,而后者实际建立在城乡二元论的刻板印象之上,将农村粗暴地等同于“城市生活弊病的反面”,也扼杀了改变的可能——哪怕乡村再好,也已经不再属于现代城市中的我们。

对农村的种种塑造,都源于现代人内心的不安与焦虑。作者写道,以20世纪下半叶法国的“农村热”为案例,指出在法国城市化进程的同时,农村生活也焕发出创造力:年轻农民、新左翼乌托邦主义者、以农村为“第二家园”的城市居民和致力于建设“新农村”的生态学家,都在重塑法国的经济和文化景观,这为法国的现代化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治愈黑暗》

[英] 亚历克斯·莱利 著 龙东丽 译
猴面包树工作室·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4-9

抑郁症是一种持续的情绪低落,还是一系列的症状?它可以通过单一的诊断来表达,还是实际上指的是多种精神障碍?现在有或将来会有更科学的治疗方法吗?在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的过程中,莱利发现了抑郁症的研究理论和治疗方法的历史。莱利为英国科普撰稿人,文章见于《新科学人》《BBC科学聚焦》等杂志,自2016年起为抑郁症所困,对于各种药物及疗法均有尝试,由此产生了对抑郁症概念及治疗史的兴趣。

抑郁好似是一种人人皆有的精神设定,然而患病的原因却千差万别,本书从基因、神经递质、健康、创伤、饮食等方式进行了探索。也从现代精神病学的奠基人埃米尔·克雷佩林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写起,揭示出历史中人们应对抑郁症的治疗手段:从催吐、放血、催眠、梦境解析到正念冥想、抽搐疗法、电休克疗法不一而足。

《马勒与19世纪交响曲新解》

[德]康斯坦丁·弗洛罗斯 著 何洁等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4-10

19世纪是交响乐的黄金时代,作为重要的晚期浪漫主义作曲家,马勒在交响曲领域展现的创造力堪称时代的艺术辉煌。近年来人们发现,对音乐作品仅作技术分析是远远不够的。本书解读了马勒与19世纪交响曲的多重关系,将马勒的交响曲创作与贝多芬、舒伯特、布鲁克纳、瓦格纳、柏辽兹、李斯特等人的作品展开比较分析,揭示了马勒交响曲的创作方法、思想及其艺术观念的来源,考察了马勒音乐中涉及赞歌、赞美诗、葬礼音乐、田园曲的应用,也展现了自然与鸟鸣、呼叫与叹息、夜晚和睡眠等艺术手法。

作为弗洛罗斯马勒研究的“三部曲”之一,本书如武汉音乐学院教授彭志敏所说,不仅分析了马勒的作曲技术、体裁形式、标题内容,也探讨了思想史、接受史、象征史等内容。本书令读者了解马勒时代的交响乐受到个人经历和音乐以外的各方面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比人们认为的要深远得多,不仅柏辽兹、李斯特如此,布鲁克纳、马勒也是如此。本书作者为德国音乐学家,汉堡大学特聘教授。

《我不在意人类的失败》

[法] 齐奥朗 著   [法] 帕特里斯·雷捷 绘 ​​​​​​ 魏林 译
博集天卷·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4-10 

现代欧洲哲学家齐奥朗,以格言体的形式和对痛苦磨难、虚无主义等问题的思考著称,他延续了克尔凯郭尔、尼采、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的哲学传统,对苏珊·桑塔格、塞缪尔·贝克特等作家也有深刻影响。代表作有《在绝望之癫》《眼泪与圣徒》等。本书中,《散步是最有益的运动》《我不在意人类的失败》两篇内容来自齐奥朗从未公开发表过的手稿,此次出版为首度面世。格言体就像解药,齐奥朗写道,“我写下的所有格言,都是我为自己求来的小药片,药到病除。”

齐奥朗目光所及,从自己居住的巴黎,忽而落到拜伦栖居的莱芒湖畔,甚至远达中国的五台山;所谈话题从耶稣基督到佛教禅宗,从天真的天才莫扎特到漂泊无依的尤利西斯,从幸福的定义到自由的可能。本书插图的作者为法国画家帕特里斯·雷捷,画风线条清晰、色彩明快,其常年为英国文学杂志《文学评论》等多家国际性文学和哲学杂志绘制插图。

《敦煌初见时》

史苇湘 欧阳琳 史敦宇 绘 史敦宇 口述 
大方·中信出版集团 2024-12

本书是一部敦煌壁画复原艺术精选珍藏集。由非遗传承人史敦宇与其父母——第一代敦煌工作者史苇湘、欧阳琳合著:两代人跨越七十年用112幅复原精品,重现敦煌壁画初成之时的面貌。本书涵盖敦煌壁画中具有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的六大主题:故事画、经变画、乐舞飞天、世俗生活、供养人图、敦煌遗画(特别收录流失海外的藏经洞画作复原图19幅)每幅作品均配以文字,解说画中故事、文化内涵,此外,书中还专文介绍了壁画复原艺术的技艺及其对于保护、研究和传播敦煌艺术的意义,以及作者和父母两代人在敦煌的故事。

史苇湘是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在敦煌学习石窟艺术的入门老师,如樊锦诗所说,“他(史老师)对每一个石窟,每一处壁画了然于心,如数家珍。他们伉俪二人把一生的青春和热血都贡献给了敦煌艺术研究事业,为这一领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