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是著名的红军县、烈士县、将军县和苏区模范县。1934年,在“二苏大会”上,毛泽东曾称赞“兴国的同志们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并亲笔题词“模范兴国”。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如今,身处全力拼经济、拼发展的新时代,革命老区兴国又该如何“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
“县域经济发展,工业是龙头,产业是关键。”近日,兴国县委书记李贱贵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专访时介绍,近年来,该县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6313”行动计划,科学谋划产业布局,精准选择产业赛道,大力发展轻工纺织、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深耕牛仔、新型显示模组、含氟新材料等细分产业赛道,全县产业不断壮大、产业链加速成型。
“经济要发展,产业要兴旺,离不开优质的营商环境。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关键在人。”采访中,李贱贵还分享了兴国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过程中,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应该向大湾区“学什么”以及“怎么学”的思考和实践。
产业布局:有什么?要什么?
澎湃新闻:近年来,兴国县的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今年前三季度,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这一成绩是如何取得的?
李贱贵:县域经济发展,工业是龙头,产业是关键。近年来,兴国县坚持“工业强”放在发展首位,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6313”行动计划,构建起了轻工纺织、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与保健品、有色金属与新型建材、黄金珠宝首饰6个制造业重点产业为主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电子信息企业生产车间。本文图片 均为兴国县委宣传部 供图
产业布局决定发展方向,切忌盲目跟风、一哄而上。当前,全国各地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大背景下,要想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带动县域经济整体提升,就必须紧紧围绕兴国“有什么”和兴国“要什么”,进行差异化竞争和错位发展。
兴国是赣州纺织服装产业带五县(市)之一,在全县86万人口中,从事纺织服装行业的有近20万人,其中大多数以做牛仔服装为主;同时,兴国位于京九电子信息产业带和赣粤电子信息产业带,显示模组生产企业形成了一定聚集规模;此外,兴国还拥有丰富优质的萤石资源,可用于制备氟化氢、含氟医药中间体等,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因此,基于上述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和发展特点,兴国又将牛仔、新型显示模组、含氟新材料3条重点产业链作为主攻细分赛道,确定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服装企业生产车间。
得益于这些重点产业提供的强有力支撑,2023年,兴国县多项省市级荣誉实现质的突破,并被赣州市委、市政府评为2023年度工业倍增升级先进县;兴国经开区获评省级开发区综合考核第一等次。
澎湃新闻:围绕“6313”行动计划,在补链强链方面,今年有哪些动作?
李贱贵:一项产业的培育、壮大和发展,需要时间积累和沉淀,一旦选准了赛道,就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干。今年以来,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和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重要指示精神,对标省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计划,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继续举全县之力主攻工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今年,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招大引强延链补链。围绕“6313”行动计划延链补链强链,坚持“缺什么、招什么”,主动出击、靶向招引,聚焦龙头找客商、聚焦链条引投资,争取引进一批高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企业,不断积蓄工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十分注重以链主企业为突破口,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一起引进,这样引进的企业既能在兴国本地形成相互配套,又能就地解决一部分产品销路问题。因此,外出招商引资时,我更加注重同时带队去多个企业考察,力争实现“招来一家,引来一片”的效果。
江西(兴国)国际牛仔服装智造产业城项目迎来开工。
二是完善园区平台功能。推动园区提档升级、提升进位,加快标准厂房、学校、医院等项目建设,切实增强工业园区硬基础、软实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强化财政、税收、金融、土地支持,持续推进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聚集,不断增强园区产业集聚效应,把园区建设成产业集聚发展高地。
三是优化企业服务效能。认真落实企业特派员、企业精准服务等制度,为企业提供全天候、全过程、全生命周期服务。深入落实政企圆桌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让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四是创新赋能转型升级。统筹保障“亲清赣商”惠企业政策资金池“高水位”,鼓励支持企业积极实施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等项目。健全完善“个转企、企升规、规做精”培育库,实施动态管理和分类指导,支持规上工业企业实施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推动企业提能升级。
加速融湾:学什么?怎么学?
澎湃新闻:在产业竞争中,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的重要软实力。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兴国县有哪些值得分享的经验和做法?
李贱贵:经济要发展,产业要兴旺,离不开优质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兴国县一直秉承“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发展之基、活力之源”的理念,以“大湾区能做的,我们也要能做到”的信念和“干就赣好”的目标,全力打造更便捷、更规范、更有活力的“兴速办”营商环境服务品牌。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要让企业心无旁骛抓生产。我们严格落实企业“安静生产期”制度,切实减少执法检查频次,做到“无事不扰”。一方面,每月1日至25日期间,无特殊情形外原则上不对企业开展行政执法检查,“安静生产期”之外,按照“能联尽联、应联尽联”的原则开展联合执法,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另一方面,严控涉企考察调研,让企业在“俗务”中解脱出来,我们规定同一企业每月接受的考察调研不超过1次,不强行要求企业法人代表或主要负责人陪同,着力为涉企政务活动“松绑”“解压”。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要让企业放开手脚谋发展。我们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一方面,切实发挥政策“扶持+引领”作用,积极谋划出台《兴国县稳经济促发展保民生若干措施》《兴国县招商引资投资优惠政策(试行)》等一系列惠企利民政策措施,有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护航企业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全力抓好惠企政策落地见效,深化惠企政策集中兑现改革,同时设立线上直达企业的“惠企通”平台及线下“政策兑现”专窗,今年以来,为3119家企业及个人兑现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补贴、高水平创新平台奖励等27项惠企政策资金约2.33亿元,“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兑付比例达98.5%。
惠企政策兑现专区。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要让企业安心经营无顾虑。近年来,致力于让企业家办事“不求人”,我们全力推进营商环境对标提升,深入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大力推动“一网通办”“兴i企”“云踏勘”“政务云晓屋”等改革创新,全县2061项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224项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其次,为了让企业“有问题能解决”,我们定期开展政企圆桌会、“亲清潋江”政企餐叙会、营商环境社会监督员座谈交流会等活动,设立营商环境问题线索征集平台及企业监测点,督促解决影响营商环境建设的突出问题,共收集21条问题线索和意见建议,均已全部办结或回复,切实提升了企业满意度、获得感。
同时,对企业经营的“无心之过”,实行有力度、更有温度的执法监管,深入推行行政执法减责免责制度,健全完善不予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不予强制措施等“四张清单”,建立市场主体“容错纠错”机制,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澎湃新闻:近年来,随着赣深高铁开通和兴泉铁路通车,兴国县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时空距离进一步拉近。紧扣“大湾区能做的,我们也要能做到”的要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兴国县如何加速融湾?
李贱贵:“大湾区能做的,我们也要能做到”,全面向大湾区对标看齐,首先要明确向大湾区“学什么”。在我看来,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关键在人,我们与大湾区之间最大的差距,就在于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那么,我们该“怎么学”?为促进干部作风转变、思想解放、水平提高,我们建立了定期外出融湾对接机制,密集组织干部赴大湾区城市招商推介、考察交流、洽谈合作。
高铁开通后,兴国县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时空距离进一步拉近。
我们先后在深圳福田区举办了多期领导干部、年轻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选派了49名单位、乡镇主要负责人和科级干部参加培训、跟岗实践,派出100 余名优秀年轻干部到福田区挂职锻炼、跟班学习。这些干部培训学习归来后,求转变、求发展的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明显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进而带动了全县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以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为例,我们向深圳取经,已由过去的“上门问询,定期走访”转变为“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以减少对企业生产不必要的打扰。后续,我们还将组织日常工作中直接面向企业服务、负责具体政策执行的副科级和股级干部,到福田区进行集体跟班学习,有效提高不同层次干部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此外,我们还组建了“共青团福田—兴国共建委员会”,鼓励引导湾区人才支持兴国经济发展,以更好地推动“湾区经验”转化为“兴国实践”,助力兴国打造新时代“第一等”营商环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