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作为“欢迎2024新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作家活动周”的系列活动,“人民艺术家”王蒙向所有作协新会员讲授“文学第一课”。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人民艺术家”王蒙讲授“入会第一课” 本文图片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作家网”
微信公众号“中国作家网”消息称,在热烈的掌声中,90岁高龄、神采奕奕的王蒙以家喻户晓的《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为开场,娓娓道来自己对文学、对写作的体会。
他谈到,文学和语言的魅力是其他艺术形式所难以替代的。《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象征着“文学用善良战胜了邪恶”,彰显了文学在表现生活、揭示人心上的巨大作用。同时,他以文学中的“爱情”为例,谈及文学与生活的同构关系,“都知道生活创造着文学,其实文学也在创造生活”。
王蒙19岁时写出了长篇处女作《青春万岁》,他以《青春万岁》为例,与在场的作协新会员们分享自己一路以来的创作经历。
他认为,写作是要有激情的,当时写《青春万岁》,正是因为自己深深珍惜、留恋这一代人度过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从今走向繁荣富强”的生活,想要记录下来,希望“文学为生命和生活作证”。谈到写作路途中不可避免遇到的挫折,他乐观地说:“好事坏事都是好故事,好事坏事都是好题材。”他旁征博引世界各国写作者的经历,勉励新会员们要做一个健康的写作者,投入文学这项充满激情的事业中。
“入会第一课”讲座现场
谈到自己的写作体会,王蒙列举了一系列的关键词:
首先是“突破自己”。他提到自己主动前往新疆,正是为了突破当时的自己只有“城市生活和学生生活”经验的一面。他到新疆深入生活,和当地人民打成一片。说到动情处,他用维吾尔语朗诵了一首诗,抑扬顿挫、饱含深情的声音让现场掌声雷鸣;
其次是“社牛”。他说这一特质使自己能很快和不同民族、不同背景的人成为朋友,相亲相爱,他多次提到的“新疆的各族人民对我恩重如山”,在作品《在伊犁》《这边风景》中也有体现,“爱人民的人的生活才是幸福的,爱人民的人的作品才是幸福的”;
此外,还要不断“学习”。“学习在前,目的在后”,在他看来,学习不应该是为了什么目的而学,而是一种积累,应该活一辈子学一辈子。写作不是一时的事情,“我希望我们的文学写作是一个真正能够坚持下去的伟大事业”。
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80后”作协新会员张戈
分享结束后,王蒙在回答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80后”作协新会员张戈提出的“如何才能像王蒙先生一样‘写出撼动心灵的作品’?”时表示,“想撼动心灵,首先得撼动自己。”他说,只有对人生的体验有动容,对人类、对世界有爱、关心和期待,真正撼动了自己,才有可能撼动别人的心灵。
公开资料显示,王蒙出生于1934年,河北南皮人,曾任原文化部部长,现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等,著有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这边风景》《笑的风》《蝴蝶》《夜的眼》等百余部(篇),以及散文、诗歌、传记、文艺评论等,共计2000万字,长篇小说《这边风景》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2019年9月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
此前,9月2日,王蒙曾在由中国作家协会和共青团中央共同主办的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上发言。
他表示,希望青年作家们能够保持内心的热情和驱动的力量,保持对文学的追求;突破小我,奔向人民,不能只满足于欣赏自己,还要欣赏更大的世界和更大的可能;学习学习再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贴近现实、创造想象,发展智力、发展动能,扩大精神世界,拓宽精神境界;保持身心健康的正能量,跑一场文学的马拉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