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蓝狐工商代办

建设产业“硬空间”、培育应用“软实力”:武昌数字经济向“新”而行

建设产业“硬空间”、培育应用“软实力”:武昌数字经济向“新”而行摘要: ...

江流贤胜,大成武昌。自古以来,武昌区便是战略要地、政治中心、文化摇篮,也是长江沿岸繁盛的商业中枢。被誉为“天下江山第一楼”的黄鹤楼、珞珈山下中国最美大学之一的武汉大学、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楚河汉街……无不闪耀着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碰撞的火花。

微信号:MD8008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如今,武昌这座承载着1800年厚重历史底蕴的古城,亦傲然挺立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沿浪潮之上。

作为华中知名的总部经济区,武昌拥有优质的教育、医疗、养老、生态等公共服务资源以及全省最优营商环境,高效集聚了各类总部企业超百家,吸引培育市场主体18.5万户、亿元楼宇28栋,形成了以总部经济为引领,主导产业与新兴产业互促共进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武昌经济增速快、产业能级高。数据显示,其地区生产总值连续六年居全省县(市、区)第一,连续五年荣登中国城区经济百强榜全省第一、2022年进入全国50强。

今年8月2日,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4赛迪百强区”。武昌区较去年再前进1位,排名41,连续五年保持全省第一,并成为赛迪城区经济高质量“超越增长”理论的五大典型实践案例之一。

经济高质量发展连续5年领跑全省,依托深厚的数字经济功底、瞄准北斗产业等数字经济新赛道,一幅属于武昌的新质生产力蓝图正在蓬勃展开。

武汉滨江数创走廊

擦亮数字经济“金字招牌”,产业转型增添新动力

在武昌,科技创新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锚定航向;传统产业也在数字经济的驱动下不断焕“新”。

面对阿里巴巴华中总部、俯瞰亲橙万象汇商业体,在武汉数创大厦26楼这样的高空,却生长着数百尾铜鱼和石斑鱼。

这个“云端”鱼池正是武汉中科瑞华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科生态)的循环水养殖池。“90后”技术员刘帅介绍,铜鱼是淡水鱼,石斑鱼是海水鱼,依靠公司的全参数智能工厂化养殖技术,他们能够把不同生活习性的鱼类都搬到百米高空。

中科生态循环水养殖池

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个鱼池的直径约有两米,水深接近一米。大屏上,两套系统的运行状态可实时监控,指标数据一目了然。鱼池背后,微滤机、蛋白分离器、紫外线杀菌器、生物床等设备可以把鱼类生长环境自动控制在理想范围内,不仅破解了海鲜陆养难题,更让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成为可能。

据介绍,这一智慧养殖数字化管理系统融合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以智能化手段全方位管理和优化养殖环境、生产过程与鱼类健康,提升养殖效率与产品质量,助力养殖业转型升级。目前,该技术设备已在贵州、都江堰等地产业化落地应用。

公司负责人表示,中科生态在珍稀特有鱼类保种保育领域已经深耕十五年,致力于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服务于生态补偿工作。基于这一技术优势,公司将此国家级科研技术转民用,进军水产工业化养殖行业,在保障水产品食品安全的同时,大幅提高水产品的产值,并服务禁捕背景下的渔民转产转业。

凭借独有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等技术,中科生态已经成功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同在武汉数创大厦内,还有一家“上天入地”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武汉纵横天地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纵横天地”)。

“低空经济”已成为当下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新抓手。纵横天地是一家低空无人机创新应用技术集成商与服务商,依托武昌区的武汉大学等高校,纵横天地紧抓低空经济机遇,将发展目光从地面望向天空。

成立于2013年3月的纵横天地一直以轨道测量车为立身的“拳头产品”。其与铁四院联合研发的“既有线铁路快速复测车”,是国内首款利用北斗卫星定位系统进行轨道快速移动测量的铁路专用设备。

纵横天地公司工作人员正在操作既有线铁路快速复测车

在低空经济领域,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纵横天地是大疆行业应用生态合作伙伴,也是大疆旗下慧飞UTC湖北纵横分校,同时还是由中国民用航空局审定合格的专业无人机培训机构,具备CAAC执照培训与UTC技能培训两项资质。还与深圳赛尔智控、千寻位置等头部企业建立了合作,打造了测绘无人机从旋翼到固定翼、从硬件到软件、从销售到培训的全方位高标准服务流程,是航测无人机技术高度集成的优质企业。

如今,纵横天地已发展出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的空地一体化测量、监测解决方案。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公司的整体业务布局中,与低空经济板块相关的业务占比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且呈现出持续增长的强劲态势。

武昌区经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像中科生态和纵横天地这样的企业,在武汉数创大厦内并非个例,它们共同构建起大厦内蓬勃发展的软件服务产业集群生态。

作为武汉滨江数创走廊的首发项目,武汉数创大厦已吸引众多优质数创企业集聚,先后成功引进上市公司区域总部企业3家、上市金种子企业1家、上市后备银种子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

武汉数创大厦内部图

武汉数创大厦是数创走廊13栋楼宇产业空间的一个缩影。武昌区坚持把最好的空间留给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规划布局“一谷一廊多带”数创空间。其中“一廊”即数创走廊,是武昌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承载区。

探寻数创走廊,从四美塘铁路遗址文化公园出发,沿武汉大道徐东大街前行,可以看到,阿里巴巴华中总部、武汉数创大厦、数创云谷、四美塘文创园为“四梁”撑起走廊核心框架,以匠心城徐家棚、悦江中心、汇通新长江等为代表的商务楼宇直通云霄,超100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正源源不断吸引数创企业落地开花。

整合“北斗产业朋友圈”,数字经济更上一层楼

北斗熠熠,如针指穹。数千载岁月,北斗七星为人类指引着方向。如今,我国自主研创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

武昌区发展北斗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人才高度集聚、科研成果丰硕。

在这里,武汉大学、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在遥感、北斗导航等领域的基础研究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汇聚了李德仁、刘经南、张祖勋、龚健雅、孙和平、倪四道等院士引领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坐拥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

近年来,武昌区一直致力于推动北斗产业的发展,将北斗应用作为数字经济突破性发展的主攻方向。

2022年,武昌区发布实施了加快数字科创产业发展的“黄鹤楼星空计划”,重点发展北斗应用产业和软件服务产业两个细分领域,并以中科院武汉院所、武汉大学为核心,着重布局了中科·武大智谷作为北斗应用产业高品质核心承载空间,建设集创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人才交流、成果展示于一体的智慧产业示范区。

目前,武昌区已初步形成了5G+北斗、应急+北斗、电力+北斗、人工智能+北斗、遥感+北斗等数字化行业应用。培育了一大批优秀北斗应用企业。

与武汉大学仅一路之隔的斗转产业园里,开普勒卫星科技(武汉)有限公司(下称“开普勒”)入口的大屏上,一幅密布众多绿色小点的中国地图颇为醒目,这些遍布于全国各地的绿色小点都是公司的北斗地基增强站。

开普勒卫星科技(武汉)有限公司展厅

在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助力下,中国境内北斗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从米级提升到厘米级,为车道级导航、无人机作业、共享单车定位、农机自动驾驶等提供更精确的支持。

开普勒CEO毛晓柳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成立于2016年的开普勒,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典型企业。开普勒由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团队创设,并进行成果转化。团队在卫星导航增强与位置服务方面具备国际领先的技术积累和研发实力。目前,公司自主建设的1600多座基准站组成的北斗地基增强服务系统基本覆盖全国。

依托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的技术支撑,开普勒正布局北斗下一代低轨星群增强服务,力争成为国内首家实现全球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的运营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未来的经济发展的贡献是不可限量的。未来的通信和导航的融合,会进一步赋能千行百业,显著地促进我们的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的社会发展。”开普勒创始人赵齐乐表示。

赋能千行百业,北斗系统在防灾减灾领域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当遇到地震、水灾等导致网络中断时,如何利用技术手段快速恢复网络?在鸣飞伟业技术有限公司(下称“鸣飞伟业”)的展厅里,记者见到了一套应急救援的“利器”。

“这是我们针对多场景应急自主开发的应急通信箱,可以将4G或5G信号、卫星通讯等多种通讯手段融为一个应急通信网,相当于一个指挥中心。”鸣飞伟业负责人介绍。

鸣飞伟业于2014年成立,长期致力于“北斗+遥感”领域开发与应用,逐步拓展完善并形成了“遥感信息技术应用与服务”“融合应急保障技术与服务”和“信息安全保障技术与服务”三大产品主线20余款产品,广泛助力着无人机安全巡检、智能押解/押运、水利安全监测等产业的发展。

鸣飞伟业是开普勒的下游企业,如果说开普勒是运营商,鸣飞伟业就相当于“增值服务商”。“上楼下楼就是上游下游”,在斗转科技园,两家企业无须舍近求远,开展合作的同时也在带动更多中小企业聚沙成塔。

北斗跨域产业创新中心

无论是开普勒还是鸣飞伟业,都有着鲜明的高校科研背景。

武昌区经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武昌区发展北斗产业有着两大优势:一是创新能力强,区内武汉大学、中科院武汉院所是我市重要的北斗创新策源地,市内北斗知名企业如梦芯科技、吉奥时空等均来自武大科技成果转化;二是创新资源多,省直机关、国企平台在此集聚,借助地缘优势,可争取更多的平台公司落地和项目合作,拓展更多的北斗应用场景。

为此,武昌区立足实际,明确聚焦北斗应用领域错位发展,一方面加速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以一流的营商环境争取高校院所团队在此创业,留住种子期企业。另一方面加快促进北斗和武昌区传统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催生新业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如北斗+工程设计、北斗+文化旅游等,以此孵化北斗赋能千业百态的应用类公司。

在“一谷一廊多带”的带动下,武昌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近三年,武昌区经济规模每年跨越一个百亿台阶,从1664亿元、1772亿元增至去年的1890亿元,2024年正全力冲刺2000亿元大关,在发展能级上达到新的高度。

在新质生产力的征程上,武昌区正大步迈进,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交相辉映,产业“硬空间”与场景应用“软实力”相得益彰。据悉,武昌区今年软件服务产业有望实现营收100亿元、北斗应用产业规模突破30亿元,已经成为武昌稳增长、促转型的潜力库、动力源。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8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