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Musée national des Arts asiatiques-Guimet,以下简称吉美博物馆)自1889年在巴黎创立以来,已历经近150年的发展,成为法国乃至欧洲收藏亚洲艺术品最为丰富的博物馆。2022年11月,雅尼克·林茨(Yannick Lintz)上任为法国吉美博物馆的新任馆长。上任后,她立即明确了将吉美博物馆打造为更受欢迎的文化地标的愿景,尤其注重吸引年轻观众和家庭群体。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雅尼克·林茨近日在出席在上海“M20+全球顶尖博物馆大会”期间发表《再“现”过去:博物馆的角色》的演讲后,接受了澎湃艺术专访。她表示,在瞬息万变的当下社会,博物馆应当创新公众与艺术的互动方式,展现博物馆与当代社会的紧密联系。
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Musée national des Arts asiatiques-Guimet)
1879年诞生于法国里昂的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最初由法国实业家埃米尔·艾蒂安·吉美(Émile Étienne Guimet)创立,并于1889年迁至巴黎。历经近150年的发展,博物馆的馆藏规模持续扩大,成为法国乃至欧洲收藏亚洲艺术品最为丰富的博物馆。馆藏6万多件藏品囊括了来自亚洲几乎所有地区的工艺品、铜器、武器、日常用品、绘画及瓷器等。
吉美博物馆建筑共4层,按照地区分为中国、印度、东南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喜马拉雅与中亚、朝鲜、日本等展厅,专门展示亚洲国家的宗教艺术与世俗艺术。面积最大的为“中国展厅”,纵跨2至4层。吉美博物馆收藏的中国艺术品超过2万件,涵盖陶瓷器、玉器、青铜器、绘画、雕像等,年代最早的一件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雅尼克·林茨(Yannick Lintz)在“M20+全球顶尖博物馆大会”上发言(图源:上海博物馆)
2022年11月,雅尼克·林茨上任为法国吉美博物馆的新任馆长。她曾提到,自己的首要任务是将一家20世纪的博物馆打造成一家21世纪的博物馆。上任后,她立即明确了将吉美博物馆打造为更受欢迎的文化地标的愿景,尤其注重吸引年轻观众和家庭群体。
她在出席在上海博物馆东馆举行的“M20+全球顶尖博物馆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再“现”过去:博物馆的角色》的演讲。会议期间,澎湃艺术专访了雅尼克·林茨(Yannick Lintz)馆长,她以吉美博物馆新近公共艺术项目为案例,表达了在瞬息万变的当下社会,博物馆应当创新公众与艺术的互动方式,展现博物馆与当代社会紧密联系的观点。
专访|雅尼克·林茨(Yannick Lintz)
澎湃新闻:“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当下正在巴黎吉美博物馆展出,展览开幕后在当地观众中反响如何?今年恰逢中法建交60周年,吉美博物馆与中国的文化机构之间都有哪些合作与交流?
雅尼克·林茨:我们非常高兴和荣幸地举办了“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展览。该展是为庆祝法中建交60周年和文化旅游年而特意筹划的,于11月18日在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开幕。展览得到了中国国家文物局与法国文化部的指导,展出来自中国10个省区市32家文博机构的200余件(套)精美文物。其中既包含了非凡的唐代时期珍宝,也有最新的考古发现。
11月18日,在位于法国巴黎的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人们参观“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展览。新华社记者 高静 摄
我不确定这个展览是否会像在上海举办的“古埃及文明展”那样取得巨大的成功,但我可以确定的是,该展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容小觑。就在昨天(12月2日),我们馆一天接待了10,000 名游客,这是前所未见的,所以非常感谢中国博物馆的慷慨,将这么多精美的文物送到吉美博物馆展出。
11月18日,在位于法国巴黎的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人们参观“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展览。新华社记者 高静 摄
“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展出作品
2024年对于中法双方而言都意义非凡。我们很早就把2024年定为吉美博物馆的“中国年”,围绕中国主题展开了一系列相关活动,与中国的博物馆等文化机构也开展了不同维度的合作。比如我在主旨论坛中提到,今年,我们与中国设计师蒋琼耳合作,将吉美博物馆的外立面创作成巨型的公共艺术——“Guardians of Time|时间的容器”,这个艺术项目让吉美博物馆古典风格的建筑外观披上了象征性的“红装”。今年是“中国年”,我们希望呈现一种中国风格的外立面。
吉美博物馆 “时间的容器”外立面大型作品“民胞物与”
澎湃新闻:在巴黎,吉美博物馆与赛努奇博物馆是两个重要的展示亚洲艺术的博物馆。可否谈一谈两座博物馆的差异?
雅尼克·林茨:吉美博物馆是我们所说的巴黎的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这意味着博物馆是国家级的,承担着国家级博物馆的职责,它的影响力、吸引力可能也因此而不同;同样位于巴黎的赛努奇博物馆属于巴黎市级博物馆,这是两家博物馆的主要区别。
吉美博物馆
另外在收藏方面,吉美博物馆的亚洲艺术收藏涉及面很广,涵盖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从西亚、中亚的阿富汗地区,再到东亚的中国、韩国、日本,南亚的印度,以及东南亚等地区。而赛努奇博物馆聚焦于东亚文明,主要是中国、日本、越南、韩国的艺术品。当然,在建筑体量上,吉美博物馆更为庞大,赛努奇博物馆的体量较小。
澎湃新闻:如你所谈及的,吉美博物馆的亚洲艺术收藏涉及范围广泛。你们如何在展览中呈现中国艺术与其他亚洲国家艺术之间的连接?
雅尼克·林茨:吉美博物馆是一所真正致力于亚洲艺术的博物馆,这意味着我们收藏了来自亚洲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藏品。所以博物馆的每个展厅都致力于展示一种文明。但我们试图通过展览、临时展览等来展示不同文明的联系,揭示他们共同的联系。例如,去年,我们举办了一场亚洲的医药主题的展览,将来自不同国家(主要是我们收藏的)的艺术品融合在一起,展示了亚洲不同国家的传统的差异,也展示了共同的传统。我们还举办了一场关于佛教的展览。对于想了解亚洲文明的观众来说,了解佛教的起源与发展历程真的非常重要。佛教从印度传向中国,传向东南亚。因此,扩大对亚洲佛教的了解,不仅可以解释文明的差异,也可以解释亚洲这个大陆的共同根源。
打马球女子 中国 唐朝,约750年
佛像雕塑 印度 粉色砂岩,古普塔时期
吉美博物馆藏 日本 江户时代 艺术品
6格面板的屏风 韩国
澎湃新闻:吉美博物馆在筹建之初是以收藏宗教艺术为主,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积累才达到而今收藏规模。当下,吉美博物馆的收藏策略是怎样的,是否收藏现当代的艺术,以延续其馆藏的艺术史脉络?
雅尼克·林茨:我们的收藏策略是,我们试图收藏并展示当代艺术。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收藏,这意味着它将被纳入我们的收藏体系当中,我们试图在陶瓷、绘画、书法等重要作品的图像中找到当下艺术家与文物之间的联系。我们尝试在当代艺术家绘画或雕塑的技法中找到与古典艺术和装饰艺术之间的联系。
吉美博物馆外立面的“十二神兽”与远处的埃菲尔铁塔相映成趣。图:Frédéric Berthet
博物馆展示当代艺术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举办临时展览或活动。就像我们今年5月为“中国年”所做的艺术项目一样,我们邀请当代艺术家蒋琼耳女士在博物馆和博物馆的外墙上创建装置项目“时间的容器”,这为具有古典建筑风格的博物馆带来了现代感。这是将艺术家和当代艺术纳入博物馆的另一种方式。
澎湃新闻:您在2022年任职吉美博物馆馆长之后,对博物馆的运营思路有何构想?
雅尼克·林茨:从博物馆的角度而言,我也在思考博物馆未来面临的挑战到底是什么?当今的世界瞬息万变,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博物馆如何面对变化,如何发展。我希望能够创新公众与艺术的互动方式,从而展现博物馆与当代社会的紧密联系。像上述我提及的例子,我们为什么要思考建筑外立面的设计?因为我们身处的世界对视觉的要求很高,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吉美博物馆要打造为更受欢迎的文化地标更要凸显它的存在感。通过这样一个公共艺术项目,巴黎的市民或游客从埃菲尔铁塔上面就能远远看到我们博物馆的红色外立面。比如你在巴黎打车,的士司机都知道卢浮宫和奥塞博物馆在哪,但可能不知道吉美博物馆在哪。我们做了这样的设计之后,就可以告诉司机,你知道吉美博物馆在哪么?就是红色外墙的那个建筑,他就知道怎么带我们去了。
从埃菲尔铁塔俯瞰吉美博物馆(资料图)
吉美博物馆穹顶空间
除了外观,我们还请艺术家将建筑四楼穹顶打造成为一个与时间有关的创作空间,通过茶道和香席、中国音乐和歌剧、诗歌朗诵和聚会来呼应季节的流逝。在这个新的空间当中,观众可以冥想,可以品茗。我希望给观众传递这样一种感受,博物馆和当下是紧密连接的,类似的举措能激发公众对古典艺术博物馆的好奇心,同时揭示当代文化与历史传统的承接关系。我们想改变的并不只是这个博物馆的外观,也想传递博物馆的精神。
澎湃新闻:在上博此次举行的“M20+全球顶尖博物馆大会”的开幕论坛中,几乎每家博物馆的代表都提到博物馆的目标之一是要吸引到更多的观众。吉美博物馆采取什么策略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游客,特别是年轻一代观众?
雅尼克·林茨:吸引年轻一代观众对当下的博物馆而言非常重要,这也是我作为一家博物馆馆长的责任所在。博物馆保存了过去的古物,这些藏品讲述了我们共同的历史,当下的世界永远是与过去联系在一起的,让年轻一代了解我们的新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吉美博物馆收藏了丰富的亚洲文明的藏品,这促使欧洲的年轻观众得以了解亚洲的重要性,亚洲在世界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
吉美博物馆礼品商店
我们制定了不同的计划吸引年轻观众的到来。比如推出更契合年轻观众的活动,让他们在博物馆看到当下流行于他们之间的东西,比如音乐的创作者,电影以及戏剧。我们会在博物馆里组织播放表演录像,明年我们还将策划一场日本的漫画展……亚洲的流行文化对年轻一代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我们试图将它们带入到博物馆中来。所以,观众可以在我们馆内听到流行音乐,看到漫画展览,而我们试图做的是向他们解释这类新文化的根源在哪里,因为这些元素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是根植于丰富的传统文化之中。
澎湃新闻:科技和跨界成为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你们会为了适应时代而在博物馆展陈等方面运用更多前沿科技,丰富观众参观体验?
雅尼克·林茨:对于博物馆而言身处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是幸运的。科技对博物馆的许多活动都很有帮助,将新科技运用于博物馆的展陈中非常重要,我们称之为展览中的情境再现(实现)。当我们置身博物馆时,参观者很难将眼前陈列柜中的展品或雕塑等与它自己的文化和原始出处联系起来,即使展签上有文字说明,观众也很难理解它来自哪里?当我们运用技术,例如运用沉浸式程序的屏幕及声音时,观众可以立即了解到文物来自哪里。一件文物它可能来自于寺庙、宫殿或是某座建筑构件,所以对博物馆来说是一个革新的机会。
现在,博物馆也会运用科技手段进行文物保存,以及运用科技也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藏品。我们有成千上万的照片、音频,涉及到很多人物,现在我们使用人工智能来制作清单。人工智能可以识别照片、识别一些人物。借助这些新科技、新工具进行藏品数字化和藏品清单的制作都是可以永久保存的。
吉美博物馆
澎湃新闻:你们是如何开展国际合作的?未来还有哪些展览计划?
雅尼克·林茨:未来,我们与中国、柬埔寨、日本都有合作。我们将在明年四月底与柬埔寨一起举办一个关于青铜画的大型展览。当前我们也在与柬埔寨国家博物馆合作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我们在修复来自柬埔寨国家博物馆的藏品。阿普沙拉女神像被称为柬埔寨的“蒙娜丽莎”,是柬埔寨最重要的艺术品,来自老城区中的一座寺庙。当我们修复不属于我们自己国家的文化遗迹时,承担的责任就更大了。这件文物几个月前运抵巴黎,现在正在修复中。当然,没有柬埔寨方的同行们的同意,我们不会单方面就雕塑修复方案做出任何决定。所以这实际上是我们和柬埔寨国家博物馆之间的协议。我们一起努力保护文化遗产。
我们将在明年第二季度举办日本的漫画展。未来几年,我们与中国也有重要合作,包括与上海博物馆的合作。但是目前我们暂时还要保密。
(本版图片 未经特别注明,均来自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官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