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蓝狐

如何“看透”癌症?上海怎么做好肿瘤防治?这本手册讲述知识与经验

如何“看透”癌症?上海怎么做好肿瘤防治?这本手册讲述知识与经验摘要: ...

12月18日,《上海市民肿瘤防治知识手册:“看透”癌症》发布。  本文图均为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 供图

微信号:MD80084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12月18日,《上海市民肿瘤防治知识手册:“看透”癌症》在上海发布,该手册是一本浓缩了诸多疾控专家、名医大咖的知识读本,聚焦“肿瘤防治”这一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精准把握当前最热的健康趋势。

肿瘤,作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常见恶性肿瘤诊断时早期比例提升至40%,癌症五年生存率达到59%,比十年前提高了14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呈稳步上升趋势。

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三早”策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有效实施。多年来,上海加大癌症筛查项目投入,扩大筛查覆盖范围,使更多市民能在肿瘤早期得到及时发现。同时,通过提升医疗机构诊断能力和治疗水平,确保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并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的治疗方案。

从如何早发现“领头羊”肺癌到怎样消灭“最笨”的大肠癌,从青年女性高发的甲状腺癌到已非“红颜杀手”的乳腺癌,从健康饮食预防胃癌到中老年男性警惕前列腺癌,从早发现“任重道远”的胰腺癌到筛查已有“黄金组合”的肝癌,从防止“病从口入”的食管癌到“易防可控”的宫颈癌……在《上海市民肿瘤防治知识手册:“看透”癌症》这一读本背后,浓缩了上海在肿瘤防治方面的一套成功经验。

上海常见癌谱

重筛查,把肿瘤提前“关在笼子里”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1/3癌症完全可预防,1/3癌症可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治愈,1/3癌症运用现有医疗措施可延长生存期、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多年来,上海持续加强癌症筛查适宜技术研究和推广,常态化开展大肠癌、宫颈癌和乳腺癌的筛查,稳步推进癌症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改善患者生存状况。”上海市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病与上海防治所所长施燕表示。

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项目带来的成果对比图

针对大肠癌,2008年起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在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开展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试点,取得了良好成效。2011年,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被列入上海市政府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3年起,上海全面实施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适龄居民提供免费的大肠癌风险评估和粪便隐血检查,指引高风险人群完成肠镜检查。值得一提的是,筛查检出的大肠癌病人中,早期比例达46%,是筛查前上海市平均水平的3. 5倍,病人5年生存率达到85%。

又如宫颈癌,这曾是危害中老年女性的第一位恶性肿瘤,目前已知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主要致癌因素。1958年起,上海的妇幼保健人员深入工厂、里弄为30多万名妇女进行妇科普查,通过宫颈涂片筛查宫颈癌,对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给予及时治疗。宫颈癌发病率自1958-1960年的91.5/10万下降到1970-1972年的34.3/10万。1974年起,实施两年一次的妇科普查制度。到1990年,宫颈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的发病顺位由1960年代的第一位降至第十位。

2000年后,上海的宫颈癌发病率虽有反弹,但仍处于低水平。2009年,我国启动了农村妇女宫颈癌免费检查项目。而当前,上海已开展的宫颈癌筛查项目为“上海市退休和生活困难妇女妇科病、乳腺病筛查项目”,2011-2020年累计筛查733万人次,筛查覆盖率达90%以上。

强宣教,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肿瘤防治的有效性,离不开上海市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一项数据表明,2023年上海市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40.46%,实现16年“连升”并创下历史新高,主要健康指标保持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领先水平。在健康中国行动考核中,上海16项指标提前达到健康中国行动2030年目标。

健康素养的连年提升,背后是一系列健康宣教、科普行动的落地。每年的4月15日-21日是上海市肿瘤防治宣传周,这是上海原创、全国推广的卫生宣教节日,自1989年起开展至今,围绕生活方式危险因素,宣传肿瘤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和康复的理念。同时,2008年以来,上海市政府已连续17年向全市常住居民家庭免费发放健康知识读本、实用健康工具,引导市民践行健康生活方式。

癌症危险因素表

“在所有致癌危险因素中,年龄和遗传因素是难以改变的,但其他因素是可干预的。”施燕举例说,譬如吸烟、喝酒等行为因素,不良饮食习惯,糖尿病等代谢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这些我们可以通过控烟、限酒、合理膳食、适度运动、职业防护、体重管理、接种疫苗、减少环境污染等诸多方式来调整。”

从政策层面看,健康已融入万策。

在《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中,18个重大专项行动、100条举措、177个监测考核指标,瞄准健康行动的深度和广度。吸烟危害大致癌可能性高,自2010年上海控烟立法以来,《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两次修订,与时俱进,公共场所控烟状况不断改善;含糖饮料过多摄入对人体危害大,上海又于2024年开始试点饮料营养分级标识……一项项新政策领跑健康新风尚。

同时,上海还成立学科覆盖最广的上海市健康科普专家库,覆盖38个学科,纳入629名专家,共同助力健康科普理念的实施推广。

为发挥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主阵地”、“主力军”作用,2021年起,上海率先在全国推出由财政经费支持的健康科普专项计划,如今已连续开展四年,引导医生走进基层,做好健康科普宣教。

新技术,基因诊断加持人工智能技术

新技术、新手段,也在助力上海肿瘤防治能力的提升。近年来,基因在肿瘤预防、早筛和临床诊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研究发现,10%左右的肿瘤具有基因遗传性。

“在肿瘤预防中,通过识别易感基因,可以进行肿瘤风险评估。对高风险人群,可以制定个性化的预防策略,指导生活方式的调整,降低环境诱发风险。在肿瘤早筛中,通过血液中的循环肿瘤DNA即ctDNA、粪便中的基因甲基化及其他生物标志物检测,可以早期识别特定类型的肿瘤。”复旦大学基因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邵敏华表示。

邵敏华还指出,随着基因编辑技术、基因治疗及合成生物学等领域的持续进步和创新突破,基因技术在肿瘤预防、筛查和诊疗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不仅为肿瘤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和希望,也推动了肿瘤治疗的进步。   

除了基因诊断,AI(人工智能)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已经有越来越多的AI技术进入临床应用,由此让肿瘤治疗也步入了智能化时代。

邵敏华表示,AI通过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分析,能够高效处理海量的基因测序数据和临床信息,识别复杂的基因变异模式及其与肿瘤发展之间的关联,这不仅极大提升了肿瘤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也能辅助临床医生更精准地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AI在影像识别、病理分析及基因药物研发等方面也展现出巨大潜力,正逐步成为肿瘤防治领域中的重要辅助工具。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9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