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蓝狐工商代办

“出走的人”:重唤被压抑的热望与勇气|镜相年终征集

“出走的人”:重唤被压抑的热望与勇气|镜相年终征集摘要: ...

“有钱可以盖房,但不可以买书;可以打牌闲聊,但不可以去逛西安;不可以有交际,不可以太张扬,不可以太有个性,不可以太好,不可以太坏。”

微信号:MD8008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有约定俗成的规矩,你想要打破它,就会感到无助、无望和孤独,好像有好多双眼睛在盯着你,不需要别人阻止你,你会自觉自愿地去遵守这些规矩。”

“我不满足这些的。我想要充实的生活,我想要知识,我想看书,我想看电视……”

23年前,西北农村一位叫刘小样的妇女给央视写信,袒露了自己出走的愿望。2001年,电视节目《半边天》的主持人张越采访了刘小样。敏感、矛盾,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向往,节目播出后,刘小样火成了一个标签,无数人透过她的眼睛看到了自己。

二十余年过去,出走的热望依旧是存续的母题,在无数普通女性的心中盘旋。

出走的决心剧照(图源:豆瓣)

在2024年的高分影片《出走的决心》中,年过半百的李红半生都在等待和忍受。她是两个弟弟的姐姐、某个男人的妻子、一个女孩的母亲......重重关系是一张用血缘、责任与情感织就的巨网,在网中,生活有条不紊地蚕食李红的激情与个性。李红的一生怀抱过许多热望,18岁时憧憬大学,25岁时憧憬爱情,45岁时憧憬远游......这些热望无一不被“他人认为更重要的事”搁置,最终一一走向流产。

她总是一等再等,也一再错过。李红这个角色背后站着的,是56岁终于“离家出走”的妇女苏敏,也是千千万万个决心不再忍受的普通人,千千万万段不堪重负的生命。2020年9月末,56岁的苏敏终于迈出的那道家门,开始了一人一车的国内自驾旅行。

苏敏(图源:凤凰网)

出走不完全意味着逃避与退缩,更关乎探寻一种新型的存在方式。

在黑夜漫长的东北边陲之城——鹤岗,平价、温暖的商品房里也聚集起一群逃离的人:他们买一间两三万元的房子,囤积食物、养猫,不上班,不社交,不恋爱,靠积蓄维持最低欲望的生活。

在2024年出版的《逃走的人》中,作者李颖迪记录了这些逃离者的出走动机:他们或是富士康的普通工人,或是保安、平台客服,他们从一套充满压迫感与漂泊感的系统中出走,从冷漠疏离的家庭出走,从无法寻得的爱意中出走......

鹤岗(图源:视觉中国)

“我们来日还有很长、很长一串单调的昼夜;我们要耐心地忍受行将到来的种种考验。我们要为别人一直工作到我们的老年,等到我们的岁月一旦终了,我们要毫无怨言地死去,我们要在另一个世界里说,我们受过一辈子的苦,我们流过一辈子的泪,我们一辈子过的都是漫长的心酸岁月,那么,上帝自然会可怜我们的......我们就会幸福了......我们终于会休息下来的! ”

契诃夫《万尼亚舅舅》中的这段台词道出了无数人辛勤、酸涩而不甘的一生:你辛苦劳作直到暮年,而你所做的都无关紧要,日复一日,你经受相同的状况。在今天,我们终于听到越来越多的人,在向这样的生存说“不”。

而出走,作为一种决心,同样是残酷的,因为它也意味着承受自由之下的重负与代价:也许风餐露宿,形单影只,和熟稔的爱与温柔道别;也许危险重重,身心俱疲,背负起旁人的漠然、不解与指摘。

在难以喘息的当代生活中,人们策划一场又一场逃离。走出原生家庭、职业困局、信息茧房、关系网络......从生活的正轨中出走,我们将通往何处?出走之后,我们又如何在一颗疲倦的心灵中重新唤起被压抑的热望与勇气?

2024年接近尾声,欢迎你回顾这一年的生命经验,写下独属于你的出走故事。

·如何分享你的感受:

欢迎直接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也欢迎填写我们的问卷,问题简单、省时

字数多一些,我们能更好理解你的想法

【填写问卷】

https://html.thepaper.cn/wj/index.html?id=j0ougruu

【截止日期】

征集截止日期为2024年12月26日,我们将在月底集结发出。

【福利】

我们将从留言中选出3位读者送出图书盲盒一份。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