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辛圆
微信号:MD80084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每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直被认为是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最重要的“风向标”,界面新闻从今年的会议通稿中整理了十大看点。
一、更加重视当前经济运行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会议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
中泰证券指出,和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比,本次会议指出的当前经济运行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聚焦、更微观。从“有效需求不足”到“国内需求不足”,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到“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从“社会预期偏弱”到“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应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是2025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出发点。
广发证券指出,从去年底“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到本次会议 “当前外部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一个细节务实地评估了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时,内需部分新增“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的表述。内外评估是宏观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的基础。
二、更加重视“增长”“就业”“物价”
会议指出,明年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保持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而上一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没有提出具体的目标组合。
平安证券指出,纵观会议通稿,共有9次提到“增长”,9次提到“就业”,4次提到“物价”和“价格”,均较去年有所增加。预计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2025年中国实际GDP增速目标仍将设置在5%左右。在稳就业方面,会议部署“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落实好产业、就业等帮扶政策”。在稳物价方面,会议提出的“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助力中国经济的供需更加匹配,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为物价的回升提供良好的流动性环境。
中泰证券提出三点值得关注:一是,在就业增收面临压力的情况下,稳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已成为重要的宏观调控目标; 二是,中国GDP平减指数同比已连续六个季度负增长,物价总体稳定成为宏观调控目标,关注政策如何落实; 三是,“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原本也是重要的宏观调控目标,但很少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层面提及,在出口承压的情况下明确这一目标,可能表明政策制定时对出口转弱有一定容忍度,也做好了前瞻性的应对和政策储备。
三、五个“必须统筹好”切中近年经济的关键堵点
会议认为,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广发证券表示,这部分内容极为重要,尤其是 “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 ,切中了近年经济的关键堵点 。如果能做好五个统筹,将有利于质量和速度的均衡、供给和需求的均衡,以及实际GDP和名义GDP的均衡,对于宏观经济和微观体感来说均具有重要意义。
四、没有提及“超常规逆周期调节”
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天风证券指出,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的政策取向与12月9日政治局会议基本一致,但在通稿中删去了前置政治局会议中的“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这在以往的会议中比较罕见,说明本次会议的通稿可能经过了反复地斟酌, 保留了一定的政策空间和灵活性,以“持久战”的思路应对明年外部冲击的不确定性。因此,明年全国两会设置的政府举债规模可能不会大幅超出今年。预计明年的赤字率目标可能在3.5-4%之间,较今年高0.5-1个百分点;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可能在1.5万亿-2万亿元之间,较今年多5000亿-1万亿元;新增专项债可能在4.5万亿元左右,较今年增加约6000亿元。
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适时降准降息”
会议表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12月9日的政治局会议将明年货币政策的基调定为“适度宽松”,“适度宽松”的提法是自2011年以来的首次,过去14年的基调都是“稳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延续了政治局会议的基调,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具体部署。
开源证券表示,历史上重要会议直接提“降准降息”较为罕见,多表述为“降低融资成本”。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适时降准降息”,暗示降准降息落地确定性大,幅度或较为可观。预计2025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幅度或不少于100个基点,7天期逆回购利率可能下调50个基点,5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可能调降80-100个基点,最快可能在1-2月内落地一次降准降息。
另外,广发证券指出,和上年会议相比,货币政策细节表述上有三处变化。一是从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变为保持流动性“充裕”,两字之差,含义明显;二是“适时降息降准”,进一步明确了货币适度宽松的具体路径;三是 “货币供应量增长应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 将去年的 “价格水平”微调为“价格总水平”,隐含着政策不止是指CPI,而是平减指数 ,且有一个预期目标。这和本次会议提出的目标组合——增长稳定、就业稳定、物价稳定相吻合。
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宏观审慎”
会议提到,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创新金融工具,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银河证券表示,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宏观审慎”。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的八大举措,“建立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健全有力有效的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便是其中的二个重要举措。未来可能会沿着三个方面推进:第一,健全以中央银行为最后贷款人的金融安全网。央行已创设两项稳定资本市场的工具,未来可能还会创设新的工具或者推出平准基金,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第二,制定国家层面的金融法,实现金融监管全覆盖。第三,实行中央银行独立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确保央行可以具备开展金融调控、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
天风证券认为,探索拓展央行金融稳定功能是明年货币政策的另一大看点,会议的要求是“创新金融工具,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目前,央行已经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开展了国债买卖操作,在调控流动性的同时也可以调节国债利率曲线,实质上起到了稳定债市的效果。未来稳定股市也有望列入央行的金融稳定功能,可以对流动性创新工具保持期待。
七、 财政政策从“严”到“加”明确扩张性态度
会议表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加强重点领域保障。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
广发证券表示,和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三个“严”——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严控一般性支出——相比,今年的四个“加”—— 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加强重点领域保障、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呈现出显著的逆周期特征。
银河证券也表示,财政政策扩张性态度更加鲜明,6项工作要求中有4项均为增加支出和政府债的表述,而“适度”“效率”“严肃财政纪律”等中性词汇均未提及。因此,对于2025年财政政策力度可以更乐观一些。
八、扩大内需被放在明年九项重点工作之首
会议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
作为对比,2023年会议确定的首项重点工作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足见当前中央高层对居民端政策的重视。
海通证券表示,从本次会议的措辞来看,扩大内需方向上或从过去高度依赖投资的模式向促进消费端倾斜。预计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政策继续延续,规模有望适度增加,覆盖的消费品范围有望边际扩容。此外,会议还提到“制定促进生育政策”,这意味着将进一步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如建立生育补贴等制度,将提升生育率与促进消费相结合。
九、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平安证券表示,“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核心在于推动房地产销售更大幅度、更持续地好转,如此才能扭转房价预期、促进房地产开发商的现金流恢复和好转。当前地方政府主导的商品房收储模式存在地理性供需错配、价格撮合难度大、地方政府债务率考核限制其参与意愿等堵点。因此,需要中央层面统筹协调,进一步降低收储的资金成本。
针对会议提及的“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中金公司认为,考虑到区域供求关系和项目资金平衡要求,相关举措或优先在核心城市、核心地段落地,这能够适度提振部分区域购房需求,但也须关注“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重大变化”后货币化安置方式的转化效率。
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
今年7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和“防止”相比,“综合整治”的提法明显升级。
东方证券表示,这一提法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当下市场对价格战、产能过剩等问题的疑虑。需求提振固然可以部分缓解盈利疲软的问题,但建立行业秩序、抑制地方政府过度招商引资的冲动将进一步改善产业布局,引导地方政府与企业将资源更多投入到真正的产业转型、升级中去。
粤开证券认为,整治“内卷式”竞争要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要规范管理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优化地方官员政绩考核、转变地方政府职能,防止各地在招商引资中进行政策的“逐底竞争”,避免低层次重复建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