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5日对外公布。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义、背景是什么?主要目标有哪些?包括哪些重点任务?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意见要求,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深度融合,以信息平台建设为牵引,以智能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智慧应用场景为依托,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构建智能高效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持续提升城市设施韧性、管理韧性、空间韧性,推动城市安全发展。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工程规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罗翔说,打造韧性城市,一方面要解决好城市资源合理配置、基础工程建设等问题,另一方面要增强各种危机的快速反应、快速响应和迅速恢复能力。
意见提出了十一项重点任务,包括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发展智慧住区、提升房屋建筑管理智慧化水平、开展数字家庭建设、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等。
“运用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罗翔说。
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为例,各地在加快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同时,还同步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搭建了相关安全运行监测平台,实现地下综合管廊本体、入廊管线一体化在线监控管理,以有效提升城市安全风险防控能力。
根据意见,到2027年,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对韧性城市建设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到2030年,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推动建成一批高水平韧性城市,城市安全韧性持续提升,城市运行更安全、更有序、更智慧、更高效。
罗翔说,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于补齐城市发展短板,有效扩大内需,打造宜居、智慧、韧性城市,更好支撑城市产业升级、融合、创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意义重大。
新型基础设施聚焦新一轮科技革命重点方向,是实现科学技术突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撑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罗翔说,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科技引领和人才培养,有利于促进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优化供给质量,以供给改善牵引新的需求,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原题为《城市运行更安全、更有序、更智慧、更高效——聚焦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