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蓝狐

春节申遗成功,节日对于孩子不仅是娱乐,它还塑造了人生

春节申遗成功,节日对于孩子不仅是娱乐,它还塑造了人生摘要: ...

北京时间12月4日22时12分,在巴拉圭共和国首都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九届会议上,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我国第44项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的项目。

微信号:MD8008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不仅仅是正月初一那一天,而是形成了一个“节日丛”。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二十五,人们围绕着送冬迎春、辞旧迎新、祈福纳祥、团圆和谐的节日主题,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欢度这一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

黄道婆纪念公园的立春活动:写宜春

春节是中国人心目中最重要的节日,这一观念从孩提时代就在心中深深打下烙印。春节到来,意味着丰富的食物和新衣服,意味着贴春联挂灯笼,意味着期盼已久的压岁钱,也意味着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这些节日习俗都让孩子们兴奋不已。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发布的春节申遗视频中也提到,“在实践中,男女共同参与、分工协作,儿童和青少年是重要参与者。”事实上,传统节日在青少年中的生命力,奠定了传统节日得以代代传承的基础。

为何要注重春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在青少年中的传承?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非遗理论与应用创新基地负责人、民俗学博士方云以上海市黄道婆纪念公园为基地,近年来一直在推动传统节日在青少年儿童中的传承与发扬。在她看来,春节有丰富的节俗,让孩子们体验中华广袤大地上的年俗,不仅有趣,还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同时,春节不仅是家庭内部化的活动,也是更大范围的亲缘、地缘的活动,在家庭春节氛围的营造中,不仅能够强化亲情,更能凸显中华大家庭以“仁爱”“和合”为代表的优秀传统美德。

孩子们在黄道婆纪念公园参加立春活动

 

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代表

澎湃新闻:春节申遗成功,申遗片中提到,“儿童和青少年是重要参与者”。在传统节日中,孩子们似乎更偏爱春节。这和春节的节俗有关吗?贴春联、放鞭炮、看花灯、压岁钱、看春晚……似乎我们童年对春节的记忆都凝结在有趣的节俗上。春节有哪些节俗?是否春节的节俗更关注儿童的体验?

方云:在古老的节日里,儿童所见、所闻、所感、所为,均会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留下深刻的记忆,并影响至深。在春节里,可以带领儿童体验中华广袤大地上那地域特色鲜明的春节文化,体验淳朴浓郁的年俗、别具风采的年味儿,比如,北方春节有社火,庙会、踩高跷、跑旱船,南方有行花街,英歌舞,舞龙舞狮还有傩戏,皮影戏、木偶戏,体育竞技游戏更是不胜枚举。这些民俗活动不仅能让孩子们领略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产生民族自豪感,可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还有,中国春节在各地域都有神话传说、故事歌谣等,更有典籍典故与诗词,各地可以观赏欢乐祥和的歌舞娱乐,美轮美奂的戏剧表演等。当然多姿多彩的民间游戏最能吸引儿童,比如打石球、玩蹴鞠、抽冰猴、垒雪人、打雪仗、放炮仗等等,这些节日中的传统游戏积淀了历史、文化、风俗等,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知识、体育竞技知识和文学艺术等,具有锻炼身体、开发智力、教人行善、培养情操的功能。

春节也是培养儿童热爱劳动的习惯以及勤劳俭朴的美德,体恤父母的辛劳,学会分担,通过劳动才会创造价值等观念的良好时机。比如春节,家中的长辈们会为家庭备制年节用品,这个准备的过程就可以让我们的孩子主动加入参与,比如随同去购买年货,帮忙提拿物品,将选购好的物品分类整理,帮忙清洗、摆放,装饰新年的家居等等,能让孩子“以己之感”体恤长辈的不易,更大的收获却是在此过程中,能听到长辈关于他们儿时年节的回忆,关于选购年节物品的原因,关于节日故事的由来,关于年夜饭的烹饪等等节日知识的点滴,这些珍贵的“家传”就是在劳动中以亲自参与而得以继承下来的。

黄道婆纪念公园的立春活动:鞭春牛

澎湃新闻:为什么强调儿童和青少年在春节传承中的作用?是因为这个节日更注重家庭,更注重家庭成员间的情感联结吗?

方云:中国是家国同构的,春节不仅是家庭内部化的活动,也是更大范围的亲缘、地缘的活动。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基本单位,家庭环境的影响最具有造就人和教育人的作用。如果父母对于中国传统节日充满热爱,就会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使得孩子耳濡目染,且通过家庭的组建影响至下一代,“传承”与“延续”就是这样得以实现的。

所以我们呼吁,家庭成员共同参与春节节日的氛围营造,大家共同参与春节的准备与见证仪式的过程,不仅强化了亲情,更凸显了中华大家庭以“仁爱”“和合”为代表的优秀传统美德,同时也通过世界华人将中国春节的文化精神向全球传播。

节日教育就是对青少年最好的传统文化教育

澎湃新闻:现在您在做传统节日在青少年中的传承工作,其中是否有与春节相关的内容?能做介绍吗?

方云:是的,我们一直认为节日教育就是对青少年最好的传统文化教育。今年黄道婆纪念公园举办的“立春游园会”,将立春古老的立春之仪通过年轻人新颖时尚的方式打开。

比如有趣的“鞭春牛”游戏环节,源自西周的“土牛送寒气”的古仪,从传统农耕社会的“劝耕、劝勤”置换至新时期对青年群体的“立志、立行”。孩子们围绕张贴有春牛的彩灯击打,五色糖果抛洒而下大家分抢,十分热闹;唱春环节,12名春童吟诵了“立春”主题的古诗词,领略中华诗词之美;在精心布置的春宴上,孩子们认识了五辛盘,品尝春饼“咬春”以达防春困、避疫病、强体魄、迎祥纳吉之效,还亲自双手为父母奉上春茗,以示孝亲、人伦之礼。

通过立春的深厚仪式感,我们为孩子们建立起了一种对时序的敬畏,对生命的珍爱以及对人伦的共情。

澎湃新闻:在您看来,在传统节日中加入青少年儿童教育,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方云:中国春节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涵括天文地理、人文历史、伦理道德、政治经济、文学艺术、习俗风尚等多方面的宏大知识体系,体现着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是历史演进中的“人文化成”。

现在的青少年,认为春节只是除夕和大年初一。事实上,春节早早地就从腊月的准备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的圆满结束,正是这样一个节日丛与仪式链,将家人亲友链接在一起,将社区社会链接在一起,中国人集体在春节这一特殊的新旧交替时空序列轴上,实现了对“新”的祈愿与祝福。因此,我们说的 “过年”,不仅仅只是放假、休闲、玩乐,对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群体来说,更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的习得与蒙养。

在如今在科技高度发展,自媒体时代以及世界多元文化环境影响下成长的“Z”世代,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知识的了解未必会多于西方节日或游戏场景。因此在传统节日气氛淡薄、节俗知识缺失的语境中,节日教育就显得极为迫切,应做到家庭、学校、社区、媒体、社会组织团体等多方位的联结,全社会的合力,将春节文化的公共性、公益性、创意性、娱乐性予以贯彻,并通过政府加强传统节日文化的科学管理,做好儿童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与传承。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