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的音乐异想世界》
作家村上春树热爱收集唱片,近60多年来经常光顾唱片行。他每次逛唱片行的次序是,先大致浏览一遍爵士乐专区,发现没什么吸引人的货色时,就会移步古典乐专区。发现有趣的唱片就会买,绝不空手而归。不过,对于名盘,他没什么兴趣,因为经验证明,世间的评价与基准有时并不适合他,所以就尽量便宜地购入那些好像有一点意思的唱片,不喜欢就处理掉,喜欢的就留下来。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这本书介绍的就是村上不知不觉攒起来的唱片,它们几乎都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期,也就是半个世纪之前灌录的黑胶,从斯特拉文斯基的《彼得鲁什卡》到年轻时的小泽征尔,村上基于个人兴趣向读者展示他的收藏。黑胶唱片的好处,就在于只要勤于保养,音质就会变好,而且只要有音响设备就能提升音质,可以通过换针头、调整唱臂等用双手控制音质。此外,村上对唱片封套也有讲究,光是欣赏喜欢的封套,就能从另一个入口进入里面的音乐世界。“或许我对物体的样貌过于执着,但也没有办法,”村上写道,“毕竟人生,到头来不过就是累积些没有什么用的偏见。”
《你是我的逃生之路》
这本小说假想了一个“优生主义”的社会。在未来的芬兰,为了全面健康与繁育,卫生部对温顺的女性贴上了爱洛伊的标签,她们的存在仅是为了满足繁殖与性欲,任何拒绝丈夫的行为都被视为犯罪。聪明,独立的女性则被称为莫洛克,会被分配到社会最底层,并接受绝育手术,以防止有缺陷的血脉延续。爱洛伊与莫洛克的分类来源于科幻小说H.G.威尔斯在《时间机器》中的预言,其中,爱洛伊人是地上族、统治阶级、美丽而脆弱,而莫洛克是生活在地下的被剥削种族。
小说主角万娜自幼聪明,但她懂得伪装愚笨。她的爱洛伊妹妹莫名失踪,为了寻找其下落,万娜卷入被政府严令禁止的辣椒交易中,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服用辣椒竟然可以获得萨满一般的超能力。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加强“优生主义”未来的氛围感,小说还加入了爱洛伊培训指南、女性驯化简史、婚配市场召集令等“官方”材料,读起来兼具惊悚感与趣味性。
《不与天下州府同》
书名“不与天下州府同”,出自宋人文同的一句诗,指的是四川在宋代的特殊地位。文同为今盐亭人,仁宗年间进士,历经英宗、神宗两朝,在四川各州县当地方官,对蜀地的政风民情极为谂熟。虽然是以四川地方的特殊性作为考察对象,本书在讨论了诸种具有特色的政治文化现象后发现,那些黏附在“地方”上的特殊性,与宋代的四川人自身的恶习或天赋无关,而是与整个天下大势息息相关。
本书所论涉及书法、御容、政情、民风、谣言、学术与学人等多方面的内容。北宋年间,传言蜀地逢甲午年必有动乱,王朝中枢与地方官府由此展开怎样的合谋与博弈?建立南平军,重新布局西南边陲军事重镇,特殊地缘条件下,宋朝开启了怎样的文化大整合?度正不远千里寻找朱熹,李处和在战争年代“获利百倍”,地方士人不同的生命图景,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多重生存之道?本书的内容,大都出于一个历史学者对于家乡历史的好奇。
《权力的图像》
自晚明时期开始,欧洲传教士踏上东方土地,地图是传教士“合儒补儒”传教策略当中的重要一环。耶稣会士们善于绘制《世界地图》,用西方的科技和中国的上层社会建立一种密切的关系,初步的交流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与此同时,中国古代传统舆图有关海图的绘制在明清两代达到一个高峰,长期的海禁政策使中国人已没有机会驾船探访世界,中国沿海与海图的绘制均是以防御性的绘制为主。
本书从历史与艺术层面,论述历史上特殊的地图图像及其含义,涉及欧洲古典时期,也包括中西文化交流时期。本书将近代中国的海图模式放置在世界舞台之中,从亚洲以外的角度,以图证史,运用史实来重新梳理历史上中国海疆的涵盖范围、与地缘周边的复杂关系,从史实和文献中梳理目前有争议的中国海域归属问题。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收录了百余幅东西方珍贵海图,封面采用了烫银、压凹等工艺,四色印刷。
《怪异与阴森》
本书是英国当代文化理论家马克·费舍生前最后一部著作,全书共十四篇文章,集中探讨流行文化中的 “怪异”(weird)与“阴森”(eerie)两个主题。怪异和阴森的共同点在于对奇怪事物的痴迷,关乎一种对外部的,对常规感知、认知和经验所不能及的东西的着迷。这种着迷通常包含一种特定的担忧,甚或恐惧。
怪异是无所归属之物,它表明,过去的概念和框架已经过时了。阴森关于从日常生活的紧要事物中抽离,从凡庸中超脱,从现实的禁锢中逃离。作者以怪异和阴森的角度,解读洛夫克拉夫特与《星际穿越》:在洛夫克拉夫特的小说中,着迷是最大的宿命驱动力;读者只要读过洛夫克拉夫特的一两篇故事,就完全能猜到他其他的小说都会如何发展。《星际穿越》打动人心的力量正是来源于甘冒风险,丝毫不惧怕感情用力过猛,开启了一种阴森之爱的可能。
作者马克·费舍,英国当代著名评论家、政治理论家、文化研究学者,生前主要在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视觉文化系任教,代表作有《资本主义现实主义》。
《人生解忧》
与大众的直觉相反,佛家精神是非常重视现实生活的,成庆写道,这里的现实生活指的是实在的当下经验,而不是意识的想象和推演。现代人的许多活动都聚焦在意识层面,常常追求新奇、刺激,缺乏对平凡现实的细细体味,对此,佛家精神恰好能够提供解忧的思路。
本书修订与整理自热门同名音频节目《人生解忧:佛学入门40讲》。书中首先从悉达多的经历说起,他在菩提树下到底觉悟到了什么,又是如何应对生命最初的疑惑的;之后通过对“四圣谛”“五蕴”“无我”等概念的解读回应如何面对不确定的世界。接下来,以《心经》《金刚经》等回应人与他人如何相处的问题,包括为何我们常感到孤独,以及善恶是否绝对等等。最后通过对佛教生死观的阐释,帮助人们深入了解人生终极问题。
面对现代生活的诸种诱惑,人们应当记住莫向外求。所谓莫向外求,不是将自我隔绝于外界,而是将关注的焦点从对外在事物的过度欲求,转回对自我内心的审视。在自我觉察的同时,对于他人的关切同样是重要的,本书提示道,“慈悲和智慧,对于佛学而言其实是一体两面。”成庆写道,“越能理解他人的苦,也就越容易升起慈悲心。”
《观画》
本书收录了瑞士德语作家罗伯特·瓦尔泽25篇艺术随笔。这些随笔写于1902年至1930年。观看梵高的画《阿尔勒的女人》时,瓦尔泽说,梵·高的画被一些悲伤或令人不安的东西萦绕,所有艰辛的生活境遇似乎都从它的一旁或是背后涌现出来——尽管并不清晰,但仍然可辨。艺术家为什么要枉费工夫,画这样一个平凡的女人?这是因为高贵华美的女人,已经被画过。
他为梵高的画感到痛苦,因为感受到艺术家的生活中相比痛苦大过欢乐,也为时代痛苦,因为方方面面都如此艰难和阴郁。隐藏在这些关于艺术的文字背后的,是瓦尔泽在柏林品尝到短暂的辉煌后飘零困顿的余生。他曾在柏林受艺术家哥哥卡尔的照拂与提携,却终因理念被柏林圈子拒斥,也与卡尔分道扬镳。
罗伯特·瓦尔泽的一生漂泊动荡,他14岁时离开学校,当过银行职员、发明家助手、秘书和抄写员等,同时创作小说、散文和诗歌,著有《唐纳兄妹》《雅各布·冯·贡腾》等。1933年,他被送进精神病院,并停止写作,在那里度过了余生。
《炎症》
“衰老意味着人终将发炎。炎性衰老,这是一种弥漫在老年期的、低烈度的缓慢火焰。”本书介绍“炎性衰老”的概念,随着人体老去,身体积累了许多生物碎片,对系统造成压力,这会激发巨噬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的反应,在此过程中促进了炎性衰老。
本书提出,人们应当重视炎症的形成以及影响。许多炎症难以被察觉且无法通过常规手段被检测,这类炎症被称为“隐性炎症”。尽管“隐性炎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但其与心脏病、癌症、糖尿病、肥胖、神经退化疾病等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其潜在的威胁不容忽视。
有些食物和烹饪方式是健康的,有些则令人发炎。在高热和几乎无水分条件下烹饪的蔬菜,如烧烤、油炸、炙、烤、煎等手法,会积累多种炎症性副产物,那些脂肪含量高或加工程度高的食物都会出现这种情况,且肉类、乳酪、黄油和蛋等动物性食物这一效果尤为明显。相反,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完整植物性食物(水果、蔬菜、谷物和都累)一般积累这类破坏性化合物的水平最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