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保交房工作有力推进,市场预期出现积极变化。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13日,全国保交房已交付285万套;截至10月31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贷款审批通过金额已超3万亿元,预计到今年年底,“白名单”项目贷款审批通过金额有望超4万亿元。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保交房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是解决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今年年初以来,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指导下,全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建立了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把合规的房地产项目纳入“白名单”,推动金融机构加大融资支持力度。接下来,要贯彻落实好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协同各方,凝聚合力,为保交房提供有力资金支持。
便利融资流程。协调机制形成的一项有益经验是,政府协调推动、金融融资支持、司法执行保障。经过多方统筹,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有效缓解。金融监管总局近期透露,经研究,把商品住房的房地产开发贷款项目全部纳入“白名单”已具备条件。纳入“白名单”后,项目管理将更加规范,融资也将更加快捷。接下来,要进一步便利融资流程,审核、备案“两条腿走路”,继续保留协调机制对“白名单”项目的审核流程,同时激发银行、企业的主动性,房地产项目公司与银行协商后,若项目符合标准,可通过“白名单”机制进行备案,纳入“白名单”管理。
修复问题项目。对优质房地产项目来说,融资可得性相对较高,难点与重点是如何修复问题项目,使其符合金融机构的授信审批标准,更多的信贷支持才能落地。接下来,要协调各方,压实责任。其中,地方政府要承担属地责任,推动住建、金融管理、公安、自然资源、审计等部门和法院协同配合;房企要承担主体责任,制定项目处置方案,瘦身自救;金融机构要落实尽职免责规定,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应贷尽贷”。
规范项目管理。钱既要放下去,更要用得好。为确保信贷资金不被挪用,要严格规范项目管理。一方面,协调机制要优化预售资金的监管流程,合理确认预售监管资金额度。另一方面,“白名单”项目要单独建账核算,封闭运作管理,项目间的资金不得混用。在此基础上,金融机构要优化信贷资金的拨付方式,确保房地产项目及早开工建设,更好保障各方权益。
受益于协调机制,截至今年8月末,房地产开发贷款较年初实现了正增长,下滑趋势得到扭转,房地产并购贷款、住房租赁贷款也分别增长14%、18%。要进一步推动协调机制落地见效,做到“应进尽进”“应贷尽贷”“能早尽早”,同时支持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