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波兰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仅70公里,面积72.4平方公里,人口不到12万……波兰塔尔努夫的这几个数据,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卫星城”。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所谓卫星城,指在大城市管辖范围内或与市中心相距100公里以内,与大城市中心区在产业和生活上有着密切联系,人口规模在数万以上。不过,在波兰乃至欧洲,因为高度城市化,城镇网络极度密集,卫星城概念的地理范围完全应缩小到30公里甚至20公里以内,塔尔努夫的城市体量相当标准,也绝非任何城市的附庸——旅行攻略书都将之视为波兰头号旅行胜地克拉科夫的“顺道一游”之地。
妈妈带着孩子从大上坡走到商业街。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拍摄
矩形市集广场承载的波兰味道
依偎皮亚瓦河而建的塔尔努夫,下经杜纳耶茨河与波兰的母亲河——维斯瓦河相通。在习惯临水建城的旧时,塔尔努夫自然而然成为人类聚居地。但直到12世纪,它才作为聚居点见于历史记载,城市名字来自于斯拉夫语单词tarn(荆棘),指被多刺植物覆盖的区域。1330年,塔尔努夫正式获得城市权,城堡也在城市附近的山顶建起。
14世纪开始,塔尔努夫就海纳百川,接纳了欧洲各地移民的到来。1528年,流亡的匈牙利国王佐波尧·亚诺什也居住在此。当时的塔尔努夫有一千多人口,15世纪中叶建成并在16世纪初扩建的城墙内容纳了二百多座房屋。16世纪被视为波兰的黄金时代,塔尔努夫也不例外,拥有了学校,犹太教堂、加尔文教堂和罗马天主教堂并存,还有十二个行会组织。16世纪中期,克拉科夫雅盖隆大学的分支机构在这里成立,使之成为区域教育中心。
当时掌控塔尔努夫的是贵族扬·塔尔诺夫斯基,一手缔造了塔尔努夫的城市轮廓。也正是他的时代,城堡经历了最辉煌的时期,被他改造和扩建为文艺复兴式住宅,添置了图书馆和金库,防御系统也逐渐加强。
1561年5月16日去世后,意大利雕塑家乔瓦尼·帕多瓦诺开始创作他的墓碑。1567年,扬·塔尔诺夫斯基的儿子克日什托夫去世,于是墓碑变成了双人版本,1573年才告完工,这座14米高、融合哥特式和文艺复兴式墓碑如今安放于塔尔努夫大教堂内。它最初有可能是一座没有塔楼的单中殿建筑,带有一个由砖砌成的矩形圣坛,但从 14 世纪末开始,逐步被包围成一个小教堂。
乔瓦尼·帕多瓦诺也是塔尔努夫市政厅改建的设计者,当我沿着安静街区进入老城中心时,市政厅所在的市集广场立刻以各种方式呼唤我——路标、人流和不时传来的喧嚣声。喧嚣声并不嘈杂,只是因为周边街区相当安静,才让它如此突出。这是一个相当精巧的矩形广场,融合哥特式和文艺复兴风格的市政厅立于广场中央。
市集广场
广场四周的建筑也在这一时期确立,过往的木屋变成带有拱廊和阁楼的砖砌建筑,云集着肉店、面包店、铁铺、服装店和鞋店等。市政厅始建于14世纪,乔瓦尼·帕多瓦诺在改造工程中的最大设计,是为它加装了一个圆柱身加尖顶的阁楼,并在建筑整体的文艺复兴风格之上,以哥特式凹槽点缀。
市政厅
市政厅虽被辟为博物馆,但仍可从资料中见到旧时格局。一楼为市政办公室和税务办公室,塔楼下是监狱,地窖有啤酒馆和武器库。
1663年,市政厅曾因火灾而严重受损,塔楼屋顶和时钟被毁。1664 年,翻新工程启动。1792年,市政厅又遭大火烧毁,此后根据城市管理需求而重建。市政厅的翻新工程断断续续,上世纪20年代进行了各种修缮和加固,1945年后,它彻底变成博物馆。不过不管如何修缮和翻新,它都保持着文艺复兴时代的模样。
塔尔努夫大教堂同样在乔瓦尼·帕多瓦诺改建塔尔努夫市政厅的时期改造成今日模样,它傲立于市集广场旁,72米高的塔楼在老城任何角落都可见到。这次改造工程结束后,它又在1617年后增加了巴洛克风格元素,兴建了通往圣器收藏室的通道,终点的圣物教堂被圆顶覆盖,完工于1712年。
大教堂
在乔瓦尼·帕多瓦诺改建市政厅时,内部的28个壁龛里悬挂着塔尔诺夫斯基家族成员的肖像。1570年,扬·塔尔诺夫斯基的女儿佐菲娅·塔尔诺夫斯卡嫁给了康斯坦蒂·瓦西里·奥斯特罗格斯基,塔尔努夫也成为奥斯特罗格斯基家族的财产。
这次易主并未维系多久,1588年,康斯坦蒂去世,塔尔努夫开始了几度易手的岁月,被不同家族占据,发展也变得迟缓。1655 年 10 月,瑞典入侵波兰,塔尔努夫被摧毁,城镇人口也从两千多人锐减到七百多人。
眼前的市集广场曾经落寞,但就像波兰这个国家一样,一次次顽强重生。同样,它就像二战中被夷为平地却能够依原貌复建,并以复建形态被整体列入世遗的华沙老城一样,始终保持着当年的模样。市政厅中有一张1800年的市集广场画作,由齐格蒙特·沃格尔创作,与今天并没有太大区别。也正因此,塔尔努夫老城被称作“波兰文艺复兴时期的明珠”,2022 年被CNN列入“欧洲最美丽的城镇”名单。
1772年,波兰第一次被瓜分,塔尔努夫被哈布斯堡帝国吞并,直至1918年底。这对塔尔努夫而言,也算一个契机,它不再是贵族掌控的私人城镇,而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城镇。
私人城镇当然也会有繁荣商业,但最终信奉的依然是权力,一切归于人治,考验的是贵族的性情与见识,真正城镇所依托的则是商业法则。市集广场就是塔尔努夫的商业中心,蓝天下的它色彩缤纷,一栋栋建筑比肩而立,人们在露天座位上闲坐,孩子们在拱廊穿行。一座文艺复兴风格的拱廊建筑是塔尔努夫民族博物馆,特别之处在于展示了吉卜赛人的历史文化,是欧洲唯一的吉卜赛展馆。
街区的弧线与闲适
塔尔努夫的人气集中于市集广场,周边街区安静闲适。旧时的它可非如此沉静,而是承载无数风云。1795年,约瑟夫·贝姆在这里出生。这位波兰爱国将领曾任波兰王国炮兵司令,在1830年华沙起义和1848年欧洲民族之春运动中十分活跃,是波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虽然他在奥斯曼帝国去世,但如今仍然安葬于塔尔努夫的斯特泽莱基公园。
动荡过后,塔尔努夫在19世纪下半叶迎来迅速发展。1852年,它与克拉科夫之间的铁路开通,1878年引入煤气灯。1910 年,塔尔努夫拥有了现代化的自来水厂、发电厂和新的火车站。1927年在近郊兴建的化工厂,更是波兰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最大的工业投资之一。
可惜二战期间,塔尔努夫沦陷。来自这里的七百多名犹太人成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第一批受害者。整个二战,塔尔努夫有两万多人被纳粹杀害。在市政厅的老照片上,我见到了塔尔努夫在战争期间的晦暗模样。
我眼前的城市光鲜,主要来自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城市更新计划,大批建于16世纪至19世纪的老建筑在不破坏原貌的前提下得以修缮。街边的铁制街灯仿似路标,指引我在街区中穿行。街边建筑色调柔和,小巧精致的咖啡馆一间接一间。不过最吸引人的咖啡馆当属街上的电车咖啡馆,这些小电车是上世纪初运行的老电车复刻版,堪称塔尔努夫的城市标志。
街头常可见到的电车咖啡馆
街角总有各种雕塑,记录着与塔尔努夫有关的作家、诗人、艺术家和科学家。1906年出生、1987年去世的罗曼·布兰德斯塔特(Roman Brandstaetter)就在街角与我不期而遇,他的铜制雕像手持烟斗,漫不经心作踱步状。他是作家,也是编剧,1966年的电影《愤怒之日》剧本就出自其手。
罗曼·布兰德斯塔特雕像
罗曼·布兰德斯塔特雕像所在的沃罗瓦街是塔尔努夫的主要商业街,鹅卵石和地砖混杂铺就的街道划着一道美丽弧线,直接延伸向城郊。有人在路边木凳闲坐聊天,有妈妈带着孩子沿着大上坡走上沃罗瓦街,有一家人在路边长椅享受午餐。两侧建筑精美,同样受益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城市更新。
沃罗瓦街
沃罗瓦街不是唯一,市集广场四周街区都有着同样的悠闲。一个阳光照耀下的街心小广场,俨然遛娃的乐园,人们晒着太阳聊天,尽管没有任何游乐设施,孩子们的笑容仍然发自内心。
塔尔努夫有许多个街心小广场
街头的孩子
如果不是数据为证,很难相信如此精巧的塔尔努夫是小波兰省的三大城市之一。塔尔努夫原先是塔尔努夫省的首府,后归属克拉科夫省。在加入欧盟前,为了符合欧盟规范,波兰重整行政区划,将49个省改为16个,克拉科夫省更名为小波兰省,下辖三大城市和十九个小县城,克拉科夫是首府,另外两大城市是新松奇与塔尔努夫。
因临近德国和捷克,小波兰省是波兰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在历史上,这一地区就以丰富盐矿成为波兰的重要财源。如今,它是波兰的高科技基地,在整个欧洲都堪称兴旺的波兰IT产业就主要集中于此,金融业和食品业也相当突出。加上欧洲名校雅盖隆大学等高等学府的支撑,小波兰省成为波兰年轻人最爱的去处之一。
正是依靠强大经济,小波兰省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得以保全,城市更新计划得以顺利推进。相比永远被世界各地游客包围的克拉科夫,塔尔努夫精致而安静,看不出任何与克拉科夫相似的氛围,却有着毫不逊色的精美。在欧洲地图上,小波兰省是真正的欧洲之心,它的历史风貌也如其名,是“浓缩版的波兰”,塔尔努夫又是这个浓缩版里最具波兰气质的地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