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巨变,太行山深处一条“愚公”修的挂壁公路,正随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贯通,日渐火爆起来。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1991年6月10日,对于这个叫做锡崖沟村的小山村而言,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这一天,一辆解放牌汽车沿着7.5公里长的“挂壁公路”驶进村里,意味着锡崖沟人祖祖辈辈想走出大山的梦想得以实现。
“我很清楚地记得这一天,823口人一早就堵在出山的洞口,有人摸到车后,哭了出来。”11月16日,山西省陵川县古郊乡锡崖沟村党支部原书记宋志龙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介绍,这是三代人用生命和鲜血修通的“天路”。
太行山上一个个“天窗”就是锡崖村三代人凿出的挂壁公路。 澎湃新闻记者 陈鑫露 图
地处晋豫之交的锡崖沟村,如今是山西省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和王莽岭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区域。在30余年前,锡崖沟因四面环山,几乎与世隔绝。
〞东有马东岭之屏障,西有桦山之阻隔,北有王莽岭之险峰,南有青峰巍之对峙。四山夹隙之地曰锡崖沟。因地形险要,无行路之便,沟里人多自给自足,自生自灭,偶有壮侠之士舍命出入。”这是陵川旧县志对锡崖沟的真实描写。
据宋志龙讲述,在没有修路之前,锡崖沟人与外界的联系基本靠山顶与山地的高声喊话和扔、吊包裹来完成。当地人以种地为生,上世纪70年代年收入仅有几十元。
1962年秋,时任陵川县委书记骑马两天前往锡崖沟,他用牛皮纸包上3000元钱,用绳子递给锡崖沟村民,并用毛笔写上两个大字——“修路”,锡崖沟人的修路史自此正式拉开帷幕。
事实上,锡崖沟曾三次对大山“宣战”。宋志龙介绍,第一条路修好后方便了野狼进村,而人难出行,被戏称为“狼道”;第二条路未能凿穿岩壁,只好让村民用来养羊,又被称为“羊窑”;第三条路叫“驴道”,仅能靠肩挑驴驮勉强可以出山。
锡崖沟人修路资料图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翻拍
“前几次的失败,让大家没了积极性”,宋志龙回忆说,为了重新组织村民修路,村干部曾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1982年11月,在时任党支部副书记宋志龙的带领下,锡崖沟人又开始了新一轮劈山修路。工程兵出身的宋志龙与请来的工程专家进行测量论证,制定了沿王莽岭援崖攀壁,依山就势,顺崖凿洞,螺旋上升”的筑路方案。
“从上往下修,越修就越离村子近,我们也就看到了希望”,宋志龙称,村民都是自发,带着冒死的决心上山修路。事实证明,这个方案走得通,经过10个冬夏的考验,村民们用钢钎、榔头和双手修通了一条7.5公里长的“挂壁公路”,锡崖沟人终于走出了大山,锡崖沟村也因此有了“愚公村”之称。
然而,这份成功的背后,也有锡崖沟村无法磨灭的牺牲与悲痛:1990年冬,在即将完工之际,60多岁的老支书董怀跃和为了救人的村民宋双宝在一次爆破中不幸遇难。此外,在十年间,还有5人身受重伤,1人落下终身残疾。
“如今,村里有了四条通往外界的路。”现任锡崖沟村党支部副书记郭玉东向澎湃新闻介绍,曾经的“挂壁公路”已转型为观光道路,为村民带来了更多收入。
锡崖沟村党支部原书记宋志龙11月16日接受采访(右),他年轻时曾攀上老虎嘴修路(左)。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翻拍
11月16日,“万里山河路”山西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调研团走进锡崖沟村,眼见村内的道路规划有序,村民开起了民宿,做起了生意。
事实上,因路饱受发展阻挠的锡崖村,在“挂壁公路”贯通之后,决心要搞发展,借助晋城市发展旅游业的机遇,锡崖沟村将发展的目光投向“旅游兴村”。
幸运的是,在新一轮发展道路上,不断有人接过“接力棒”,引领锡崖沟村向前行进。据郭玉东介绍,1997年,借势王莽岭景区开发,陵川县引导锡崖沟村民兴办农家乐,促进单一的农业生产向旅游业转型发展;2006年,直通锡崖沟的隧道修筑竣工,进一步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探访;而2018年,随着王莽岭景区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入,更是让锡崖沟村的发展迎来了质的飞跃。
郭玉东进一步解释,依托国有资本太行云顶公司的加入,锡崖沟村以王莽岭景区整治提升工程为契机,承接了王莽岭景区整治提升工程18个项目中的6个项目,配合实施安置区建设、安置区配套工程、村内道路改移、挂壁公路治理、北游客中心建设、河道综合治理等项目。
在王莽岭景区的辐射带动下,2022年,锡崖沟村顺利推进土地入市,将28.42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给太行云顶公司,用以修建北游客接待中心,村集体增收464.7万元,并与其签订挂壁公路租赁合同,约定期限20年,公司每年给村集体上交租金50万元。此外,安置区内村民把房屋租赁给太行云顶公司,部分村民在景区务工赚取劳务费,也有村民在游客接待中心承租商铺开办农家乐、土特产品店等。在“国有资本拉动+整体规划联动+多元发展带动”的发展路径下,村民吃上“旅游饭”,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壮大提升。
锡崖沟村如今不仅有了公路隧道,还有缆车将游客一批批送上山参观挂壁公路。 澎湃新闻记者 陈鑫露 图
2024年6月,太行锡崖沟旅游度假区成功入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成为了山西省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什么时候,我们也能挣到1万块?”宋志龙说,在“挂壁公路”修通之前,村子了解外界的声音仅靠一台收音机,每当收音机里传来关于“万元户”的新闻时,这便是村民们当时心中共同的期盼与梦想。
“要致富,先修路”,这句流传已久的俗语在锡崖沟村得到了生动验证。眼下,建在“挂壁公路”之下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串联起了晋城市90%的景区景点、90%的特色农产品产区,以及90%的脱贫地区,这是一条实体的路,更是一条“致富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