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房加装电梯是一项民心工程,也是一件棘手难事,不仅要平衡各方居民的利益,还要破解许多因老房“先天不足”给加梯带来的各种难题。在上海市长宁区周家桥街道锦屏和周二居民区,街道整合各方资源,将许多的“不可能”变为“可能”。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创造条件加梯,变不可能为可能
“我们知道工程很难,也不敢抱太大希望,没想到真的能够装成。真的太高兴了。”11月11日,历经重重波折,民生里17号楼的加装电梯正式开工,这让楼组长兼加梯牵头人的刘阿姨激动不已。
民生里位于云雾山路221弄,是一个拥有12个门栋的售后公房小区。2023年6月,6号楼成为小区第一个加梯成功的楼栋,自此,加装电梯便势如破竹,短短两年间,小区共建成4部电梯,3部在建,1部已进入规划公示。
看着越来越多的电梯拔地而起,17号楼的居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而着急的原因,正是因为楼栋所在位置临街,距离小区围墙(马路上街沿)仅有4米左右,并不具备加梯条件。
“我们跟居民解释了实际情况,但居民们也不甘心,一次次来询问,希望我们能找到其他办法,帮助他们实现加梯。”锦屏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洁告诉记者。
为解决硬件上的“拦路虎”,陈洁请来了丹龙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这也是承接小区首部加梯工程的建设单位。因为施工过程和加梯质量得到了小区居民的认可,丹龙建设便陆续承接了小区其他楼栋的加梯工程,对小区的情况非常了解。
查看云雾山路上的市政管线排布、调取17号楼栋建设图纸,并和设计院反复沟通,丹龙建设为17号楼加梯寻找突破口,然而第一版设计方案还是遇到了棘手问题。
“因为空间有限,方案上需要开挖的基坑一角,延伸到小区红线范围外。”陈洁向记者解释道。
于是,街道邀请区房管局、规划局和建管委相关职能科室,实地勘察、现场讨论,并就第一版方案进行调整优化。在各方的协商讨论中,最终决定将基坑由正方形调整为长方形,缩短与上街沿的距离,确保施工范围在红线内,同时向楼栋入口处东侧延伸50米,给施工提供充足空间。
考虑到17号楼临街,且马路沿线没有高压线路,丹龙建设提出可以采取整体吊装的方式进行施工,大大缩短工期,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然而,楼前的3棵茂盛的行道树,却给方案的实施增添了难度。
“既然吊装是最优的方案,所以我们尝试与区绿容局沟通,希望可以对3棵行道树进行修剪。为此,我们也和施工方根据施工需要,圈出了树木需要修剪的部分。”陈洁告诉记者。“很快,绿化部门就给了我们回复,并配合我们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了大树修剪。”
如今,17号楼已进入施工阶段,居民的“加梯梦”也将在明年年初照入现实。
民生项目叠加,让更多居民受益
同时迎来加梯好消息的,还有大孚小区的2号楼。
大孚小区位于遵义路757弄。2号楼栋共有18户居民,楼内居民不仅呈现普遍的老龄化特点,其中,80、9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就有4户,加梯需求十分迫切。
然而与民生里17号楼创造条件加梯不同,2号楼的加梯工程,不仅可以帮助居民实现上上下下的便捷生活,而且也能同步解决困扰1号楼居民多年的管道堵塞反水问题,一举两得。
记者了解到,大孚小区1号楼和2号楼呈L形紧紧相连。1号楼临街,且一楼正好是一家餐馆。因为餐馆和居民楼共用一根污水排水管,管道常常被餐饮油污堵塞,导致1号楼居民家中反水现象频发。
然而巧合的是,2号楼在加梯施工过程中所要开挖的基坑下,正是混接的污水排水管。
“我们希望加梯公司在施工的同时,对1号楼、2号楼区域地下管网进行翻新及重排,即为餐馆单独设置一条排污管道,实现餐馆与居民楼地下污水管的分流。”周二居民区党总支副书记丁杰告诉记者。
目前,在街道的积极牵线搭桥下,2号楼加梯项目已由上海峰龙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接,并进入了方案评审阶段,有望在12月正式开工,推动加梯和污水管道更新两项民心工程的实施。
撰稿/摄影:朱文轩
原标题:《这两部棘手的加装电梯,有好消息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