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蓝狐工商代办

挖掘上海老城厢文化价值,学术论坛在沪举行

挖掘上海老城厢文化价值,学术论坛在沪举行摘要: ...

论坛现场

微信号:MD8008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2024年11月16日,“上海老城厢:空间与人文的历史回眸”学术论坛在上海社科会堂举行。论坛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指导,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上海市建筑学会联合主办,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海派建筑专委会和上海市建筑学会历史建筑保护专业委员会承办。

本次论坛为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十八届(2024)学会学术月活动,同时也是2024上海市建筑学会年会暨上海国际建筑文化节学术活动。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姜复生,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会长、市方志办原副主任、一级巡视员王依群,市方志办二级巡视员黄晓明等80余人出席会议,上海市建筑学会历史建筑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海派建筑专业委员会主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卢永毅主持论坛。

王依群在开幕致辞中表示, 上海现在正向卓越的全球城市迈进,老城厢作为上海古城,历史与现实价值极为独特。挖掘老城厢文化价值,追溯上海城市起源,从而更好地保护与发展老城厢,对于延续上海历史文脉、留存城市记忆、承载时代精神、打造全球城市,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卢永毅也表示,老城厢有数百年历史变迁的印记,沉淀着城市文化的深层底色。它的转型发展,是当代城市更新中值得期待、也极具挑战的任务。历史研究和认知是连接过去和现在的一块基石,推动未来发展更需要社会合力。期待这次跨界研讨会是一个好的开始。

对谈现场

论坛共有六位专家作主题发言,发言分上下两场,分别由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秘书长肖春燕和上海市建筑学会历史建筑保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同济大学《建筑遗产》编辑部主任刘雨婷主持。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钟翀通过历史图文分析与历史形态学解读的深度整合,充分发掘地图类形象史料,并利用形态发生学与历史景观学理论,向大家展现了上海老城厢历史空间的形态发生学观察,揭示老城厢城内基于水系格局在长期变迁中城市空间结构的持续性,以及相应形成的老城厢历史景观的微观肌理特征。

上海城市记忆空间研究院副理事长、绿城管理集团产品研发中心建筑专业总监黄中浩通过回顾和梳理近代史上作为华界核心区域的上海老城厢市政工程管理机构建立和现代建设的重要举措,聚焦增辟城门+ “九亩地”开发、拆城填壕、拆除县署三大工程,分析工程背后的行政组织、经济策略与实施细则,展现老城厢在近代史上的格局演变过程及原因。

原南市区有线电视台台长、海派文化研究学者鲁克龄以他在老城厢70年的记忆,跟与会者分享老城厢曾经的高密度水路与桥梁构成的水城风貌,其格局仍然能在今日的城区中辨识。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李颖春以城市地理学范式的“形态发生单元”方法,将城市空间理解为街道系统、用地特征、建筑肌理三个空间系统组成的形态复合体,通过历史图像解读和形态分析,在上海老城厢金家坊片区识别出“前现代”“近代I”“近代II”三个历史层理。三者的叠压和拼贴,形成了金家坊片区既不同于传统江南市镇,又有别于近代外国租界的生活空间特征。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刘刚从微观着眼,通过对黄瑞生家族几代人在老城厢经营奋斗、家园建造、转向租界及其产权变更过程的挖掘与分析,呈现了家族参与塑造老城厢生活形态与空间肌理的历史过程,以及近代租界与老城厢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理事、黄浦区地方志办公室原副主任汪志星通过介绍抗日战争时期建立南市难民区的倡议者、主持人、法国传教士饶家驹的历史事迹,展示了老城厢在国际事件中扮演过的特殊角色,以及其中蕴含的人道主义精神。

在对谈环节,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特别强调了开埠后上海老城厢发展变化与租界的关联,以及作为水城老城厢不同于苏杭等江南水城的独特之处。

上海市黄浦区规划局副局长周弦从管理者的角度,跟与会嘉宾分享了市、区各级政府在老城厢保护和民生改善的规划、实施情况及其未来工作目标。

上海市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蔡永洁表示,作为市政协委员,他一直在关注老城厢的过去与未来发展的关系,并以对老城厢历史空间研究的经历,表达了对这块区域新旧交替关系的价值认识。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同济大学建筑设计与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城乡历史环境保护与再生设计研究院院长张鹏教授以遗产保护教育、研究和保护实践者的多重身份,对老城厢的历史研究如何更好地支撑保护实践,以及如何以老城厢为对象开展遗产保护教学发表了看法。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城市更新与历史建筑保护设计中心主任宿新宝作为历史建筑保护实践的专家,分析了老城厢保护与发展多方力量的不同关注点,建议围绕城市更新听取不同行业和背景专家更全面的建议,参考更多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在实现渐进式的可持续城市有机更新模式上做出探索。

会中,中国摄影家协会原理事、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大画幅摄影家曹建国先生以“上海老城厢:城厢市井·城厢人家”为题,展示了20年来他在老城厢记录的120幅摄影作品。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姜复生指出,此次论坛是对老城厢城市空间以及历史价值的深度挖掘和重新审视,也是对上海城市品格和城市精神更深入的诠释,很有意义。市方志办将一如既往支持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和保护的活动,通过论坛进一步加强各方合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上海老城厢未来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合影

本次论坛邀请的嘉宾有的来自史志界,有的来自建筑规划界,有的来自文艺界,也吸引了多家主要媒体。这些论题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观点新颖,涵盖了历史形态学、市政工程策略、江南水城、空间价值、地方家族影响、历史名人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示了上海老城厢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老城厢保护和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也为政府部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