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蓝狐

长三角议事厅·周报|低空经济“长三角模式”正式启航

长三角议事厅·周报|低空经济“长三角模式”正式启航摘要: ...

11月7日,长三角低空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工作机制启动大会在苏州召开,标志着低空经济“长三角模式”正式启航。会上发布了《长三角低空产业协同创新发展苏州共识》,明确将通过“技术攻关、平台建设、场景创新、基础设施完善、飞行管理优化、服务提升”六大领域的协同推进,建设低空装备制造产业、特色应用示范、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创新和低空产业人才发展等四大产业高地。

微信号:MD8008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2024年8月1日,峰飞航空盛世龙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从位于南京浦口区的南京市无人机基地起飞。视觉中国 资料图

当前,低空经济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成为新兴产业的重要增长引擎。预计到2040年,全球低空出行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万亿美元,其中欧美国家占据近80%的市场份额。诸如亚马逊的无人机配送服务、Uber的城市空中交通项目以及迪拜的低空旅游体验等均展示出广阔的商业前景。中国起步较晚,但呈现持续增长态势。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达5060亿元,年增长率为33.8%。

多年来,长三角地区在低空经济领域积累了显著的技术与产业优势。在民用航空、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卫星通信和三电系统等领域,长三角也已经构建了全国领先的技术体系,为低空经济与智能化技术、数据传输等深度融合提供强有力支撑。随着长三角低空产业联盟的成立,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模式也趋于完善。与此同时,上海的航空器电子系统研发、合肥的eVTOL螺旋桨制造以及苏州的无人机智能工厂等项目相继落地,进一步健全了跨区域低空经济产业链,使得协同创新更高效。

与此同时,长三角地区还聚集了一批在无人机及未来空中交通领域居于领先地位的创新型技术企业,凭借创新驱动不断提升区域竞争力。以上海为例,其无人机产业链涵盖研发制造、应用服务、空中拍摄、巡检、航空喷洒以及执照培训等多个环节,其中研发制造类企业占比约10%。相完整的产业生态为低空经济提供了全方位解决方案,进一步巩固了长三角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

通过低空试验区的建设,长三角地区也在积极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并探索多元化的商业模式。南京市浦口区的实践尤为突出。通过“低空航路”规划和技术平台建设,浦口成功打造了一系列全国领先的创新场景。例如,在低空巡检领域,常态化无人机巡航覆盖长江沿线98公里,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了50%;在低空快递方面,持续开展民生物资供应及船舶污染物接收服务,防汛物资配送时间缩短了60%;在低空医疗物资运输方面,江苏首条空中送血航线实现了常态化运营,配送时间较之前减少超过50%;在低空巴士领域,吨级以上的eVTOL航空器成功首飞,推进了城市交通的空中立体化布局。

从整个长三角来看,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的开发正从原来的各自为政转向协同联动。以跨域“空中快线”为例,上海至昆山的跨省低空载客航线将通勤时间缩短至30分钟,相比传统地面交通提升了约50%的效率。苏州高新广场至无锡硕放机场的空中通道单程仅需12分钟,大大提高了出行便利性和交通流畅度。根据测算,上海至昆山航线预计每年载客2万至3万人次,显著提升了区域交通效率和资源流动水平。今后,上海计划进一步扩展低空航线覆盖范围,开通至江苏太仓、吴江等地的航线,并推进市内低空旅游航线的开发,推动“空中出租车”从概念走向普及。

尽管长三角低空经济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限制了进一步协同发展。

首先,低空飞行活动的复杂性使得现有的法律和管理机制难以满足行业需求,尤其是在eVTOL适航审定和智能航电技术标准方面存在短板。为此,建议加快制定统一的技术规范和适航政策,构建现代化监管体系,并联合科研机构解决复杂飞行场景中的安全技术难题,确保行业稳步发展。

其次,不同地区的政策差异及协调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了低空经济资源配置的低效。为此,建议建立低空经济一体化协作平台,明确区域分工,均衡资金、人才、技术资源配置,并通过试点项目积累协同经验,推动全域协调发展。

最后,低空经济的监管框架尚不完善,关键环节如空域管理和飞行许可的制度还不够完善,导致政策支持的覆盖面有限且执行力度不均。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监管规定,特别是在空域分配和安全管理方面,加大财政与税收政策的激励力度,推动多元化融资模式的引入,形成长期稳定的制度保障,为低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年8月1日,上海峰飞航空的盛世龙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完成跨长江首飞。视觉中国 资料图

长三角

长三角首次制定三年协同立法计划

近日,沪苏浙皖四地人大首次制定2025-2027年三年协同立法计划,包括正式项目和预备项目各3件,聚焦科技创新、政务服务、突发事件应对等,旨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同时,四地人大将协同开展立法工作和调研,加强联动监督,促进区域法治环境和制度保障。(来源:新华日报

南京杭州定位为长三角“地区中心”

近日,南京和杭州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复,均被明确定位为“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南京将全力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杭州则聚焦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和国际旅游目的地。两城市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来源:解放日报

上海

上海发布《上海市加快培育材料智能引擎发展专项方案(2025-2027年)》

《方案》提出,到2027年建设1个AI赋能材料中心,培育20个“进化中心”,开发10种AI设计新材料产品,并通过四大行动加速新材料领域智能化转型。(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

上海落地全国首个“揭榜挂帅”金融产品组合

近期,上海“浦东国际揭榜挂帅公共服务平台”推出两款金融产品:超星医疗获得建设银行上海张江分行的“发榜贷”用于研发项目;邦芯半导体购买了平安产险上海分公司的“揭榜险”,为技术攻关提供风险保障。这是国内首个“揭榜挂帅”金融产品组合,分别提供年化2.4%的贷款利率和起始3.5%的保费基准费率。(来源:解放日报

浙江

浙江出台若干财政政策措施,支持服务业发展

近日,浙江省财政厅发布《关于支持构建浙江特色现代服务业体系的若干财政政策措施》,涵盖十方面18项财政政策,旨在推动服务业升级,强化浙江现代服务业优势。措施包括支持软件信息服务和人工智能应用,提供财政奖励及最高1000万元的重大项目支持;促进交通物流体系现代化,鼓励多式联运发展及中欧班列提质;推动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优化相关激励政策等。(来源:浙江省财政厅

浙江建成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

近日,国务院批复《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标志着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在浙江落地。该枢纽将推动大宗商品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提升资源配置能力,增强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来源:浙江日报

江苏

江苏首个“国字号”氢能科创平台获批建设

11月13日,江苏省首个“国字号”氢能科创平台获批建设。该中心的建设将填补国内氢能装备产品试验检测能力的空白。江苏省氢能产业发展迅速,相关企业和机构超过300家,居全国第二。该检测中心将促进企业、科研院所和检验检测机构的合作,推动氢能产业发展。(来源:新华日报

南京参与制定的全国首个器官芯片领域的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近日,全国首个器官芯片领域的国家标准GB/T 44831—2024《皮肤芯片通用技术要求》由南京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该标准涵盖皮肤芯片的术语定义、外观、细胞来源、组件性能及生物性能要求,适用于微流控芯片为载体的皮肤芯片产品的设计、生产与检测。(来源:南京日报

江苏常州建设“中德技术赋能平台”

11月15日,常州中德科技创新及智能制造产业技术对接会在常州科教城举行。会上,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与弗劳恩霍夫IOSB基地共建的“中德技术赋能平台”正式揭牌。该平台将整合中德资源,通过项目攻关、技术转让等方式,构建跨区域协同平台,助力龙城实验室发展,打造中德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生态,推动常州产业升级。(来源:常州日报

安徽

安徽多城市汽车零部件亮相AAPEX展获国际合作

安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在拉斯维加斯AAPEX展上展出,合肥、芜湖、宣城等7个城市的44家企业参展,展示全产业链产品技术。江汽进出口与墨西哥、巴拿马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合肥格澜公司与北美两家公司在过滤系统方面深化合作。据统计,安徽省对美出口额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3.3%,美国是其主要出口市场。(来源:合肥晚报

安徽池州空天信息产业蓬勃发展

安徽池州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重点发展商业航天,已签约落户4个项目,总投资111.2亿元。星河动力等企业推动“智神星一号”液体火箭产业化,已完成14次商业发射,服务25家客户,发射54颗卫星。安徽省出台行动方案,聚焦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构建空天信息产业体系,池州产业生态链逐步完善。(来源:池州日报

(作者范之千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孙弘健系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

-------

“长三角议事厅”专栏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和澎湃研究所共同发起。解读长三角一体化最新政策,提供一线调研报告,呈现务实政策建议。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