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蓝狐

25条干货何以直击企业痛点?广州开发区聚力打造一流产业环境

蓝狐 2024-11-15 29 抢沙发
25条干货何以直击企业痛点?广州开发区聚力打造一流产业环境摘要: ...

广州开发区,这个因改革而生的国家级经开区,又有新的改革大动作。

微信号:MD8008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11月6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正式推出新一轮的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新政”,针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痛点、堵点问题,定向发布25条措施,启动企业服务增值化改革。

25条改革措施,有的放矢,每一条均对应企业当前面临的切实问题和真实需求,覆盖了项目、空间、科创、供需等9个方面,可谓是“干货满满”。

“我们希望这25条措施都能落地,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局局长李永伟表示。

一直走在改革前沿的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在今年年初获批成为广东省首批营商环境改革试点后,再次迈出创新阔步,引领新的“营商环境改革浪潮”。

广州科学城。图片/贾自豪

持续改革:一轮“新政”的诞生

在新一轮的“营商环境改革浪潮”中,一场企业服务模式革新正在中国南方上演。

自2018年广州开发区获批成为广东省首个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后,肩负改革探索重任,至今先后出台7版营商环境改革方案,累计推出超700项改革举措,破解企业痛点、堵点、难点问题。

此次发布的25条措施,正是探索营商环境改革的最新成果。那么,它是如何“炼”成的呢?

2024年,广州市提出打造新一轮的“产业版”营商环境。9月,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开始筹划改革。“我们慎重地提出企业服务增值化的改革方向,具体改革内容根据企业需求定制,最终的改革效果也由企业进行评判,不是我们说了算。”李永伟解释。

营商环境改革不是自嗨,需务实推进。企业目前面临什么困难?需要什么样的增值服务?哪些措施能够为企业服务增值?这些措施是否违背《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是否与国家部委相关的政策相触?为此,此轮改革的牵头部门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局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进行了大量调研走访,派遣人员前往各企业调研、交流,了解企业的真实想法,收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问题。他们拜访企业,组织各类商会、行业协会举办座谈会,收集了大量企业的需求信息。

与此同时,该局频繁走访与增值化服务相关的部门,包括发展改革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创新局等,与其反复对碰、研究、磋商。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结合企业当前最关心的问题,最终形成企业服务增值化改革的多项措施。初步措施多达38条,在不断讨论研究之后,终版精简至25条。“我们并不想大而全、泛泛谈,所以只保留目前最能为企业解渴的改革举措。”李永伟表示。

25条新措施,主要内容及特色亮点可以概括为“优供给、降成本、拓市场、护发展”,在项目筹建、人才服务、金融赋能、项目用能、空间保障等领域为企业解决当前发展难题。

这一轮企业服务增值化改革,除25条新措施外,还有后续系列落地动作。未来一段时间内,广州开发区将进一步细化改革措施,把每一项措施分解到相应部门,建立完整的督办督查机制,保障25条新政落地见效。

“一年后,我们将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对改革措施进行优化,持续帮助企业解决新问题,满足企业发展新需求。”在李永伟看来,这是一个长期过程。

精准服务:企业需什么给什么

能否借助定制化服务,精准解决企业难题,已成为营商环境改革进入新阶段的关键。

“过去企业感受一个地方营商环境好,首先在于当地的政策好,其次是地方政府服务好,政务流程便利、办事效率高。”李永伟介绍道。然而,现在企业关注的重点是,面对外部经济形势,如何抵抗市场风险,生存下来,更好地发展下去。

“生产迫在眉睫,项目建设能否加快验收?”“成本急剧增加,用地租金可否优惠?”“订单减少,是否有平台协助对接供需?”……这一年来,不论是通过走访调研,还是通过“埔企通”在线平台,或者通过私下交流,经常会有企业向政府反馈这样的需求信息。

“埔企通”服务中心

据统计,截至2024年上半年,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6.21万户,其中企业超18万家。“从我们调研的企业来看,不少企业都反映了一个共同问题:订单减少,生产受阻,成本增加。”李永伟透露,为企业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是地方政府改善提升营商环境的重要动力。

过去,地方政府为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除了政策发力,更多是持续提供和改善便捷化、基础性的政务服务。然而,在新形势下,这种传统服务的效果已不再那么明显。

一直是改革先锋的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第一时间捕捉到了这种变化,并快速调整,在推进基本政务服务便捷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政府服务系统集成,整合市场、社会多方资源,为企业提供精准、个性化的增值服务,提出“企业需什么给什么”的理念。

比如,完善供需对接平台措施的推出,正是为了精准解决企业间供需信息不对称、供需不匹配等问题。今年以来,广州开发区一直在区内积极组织供需对接活动,搭建产业上下游企业对接交流平台,助力企业扩大销售,促成了辖区内企业多项合作。黄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鲁勇兵介绍,“截至目前已举办超70场专项对接会、政策宣讲等活动,惠及企业超1500家次。”

25条新措施的制定,都是基于企业当前的实际困难和真实需求,以及开发区自身的实际情况。“我们本着‘量力而为,尽力而行’的原则,做不到的就不写进去,不然就变成空口承诺了。”李永伟表示。

有的放矢,是此次改革的一大特点。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才能让企业服务实现精准化、个性化,真正解决问题。

创新机制:为企业争分夺秒

当政策红利退潮,创新成为新形势下营商环境改革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一直根据本地企业发展实际,不断创新企业服务模式,改革服务流程,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鲜明的示范效应。随着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和实施,开始面临边际递减效应和规律的约束,过往的服务机制给企业带来的获得感也在减弱。

企业不断提出新需求,对于当地政府而言,服务工作的压力日益显现。“如果能倒逼自己做一些机制创新,帮着企业克服困难,我们或许会增加工作压力,但也提升了企业发展的活力。”李永伟认为,这也是广州开发区作为省级营商环境改革试点的责任和使命。

不断出现的企业需求孕育机制创新。广州开发区根据企业的客观困难和自身实际,突破原有企业服务模式,在服务流程、方式、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

前不久,广州化工交易中心向政府提出,希望能加快验收其交易园区内的一个应急产业园项目,以便赶上明年5月在此举行的广东省应急培训现场会。实际上,今年以来,不断有区内企业向开发区表达项目工程局部加快验收的诉求,以便抢生产、降成本。当地政府很快意识到,这是企业的普遍痛点,迫切需要解决。

“一个园区或一栋工业载体,可能有几十万平方米,但各项目入驻的时间不一,已协商妥当、准备充分的项目,如果等载体整体验收完,那它可能要多等半年时间才能入驻。”李永伟认为,这直接影响了企业效益和成本。

然而,要解决这种新问题并不容易,局部提前验收,会比整体验收复杂得多。因为工业园区内的每一栋楼,大厦中的每一楼层,其消防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楼栋或楼层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消防体系。这对工作人员和工作流程提出新的要求。“这种方式毕竟是个新事物,怎么做,会面临很多的困难。”李永伟介绍,围绕这一新诉求,政府需要自我革新工作流程和方式。

今年以来,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局与企业筹建服务局、建设和交通局等部门协商、联动,酝酿形成了重点项目分期、分栋提前验收的政策措施。在保障企业项目符合消防法规的前提下,进行模式和流程创新,包括优化消防审批和工程竣工验收流程,调整重点项目消防审批细则,以及二次装修工程提前介入监督服务等。

广州开发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站长陈俊生称,这些措施不仅简化办事流程,也能缩短企业从设立到运营的时间。据统计,截至今年11月6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已有64个项目通过分期、分栋措施完成联合验收,平均时间加快2-3个月。

在愈发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时间、效率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除了在项目验收中为企业争分夺秒,在其他领域,广州开发区也在不断进行流程创新,提升审批效率,为企业发展争取时间。

这在项目容积率提升方面体现得更为直观,以往区内部分存量工业用地的详细规划若已调整为其他用地性质,如企业申请增资扩产,将面临流程多、时间长等问题,不利于企业快速增资扩产。

在经过调研了解企业的想法和诉求后,此次改革针对该类问题,提出具备实施条件的存量工业用地可按照有效的批复实施建设,无需办理国土空间详细规划修正手续。

从项目审批到工程验收、增资扩产,持续的流程创新,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增加马力。

打造一流产业环境

这种持续创新的目标,是打造一流的产业环境。

当人才、资金、企业在“用脚投票”的时候,一流的产业环境是吸引投票最核心的筹码。

作为国家级开发区、广州工业第一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更能深刻感受到产业环境的重要意义。25条改革措施的背后,正是为了深化打造“产业版”营商环境。

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局副局长冯传林在11月6日的发布会上介绍,开发区将围绕产业特点和场景资源打造若干应用试验场,定期发布应用试验场清单,支持创新目录产品应用和市场对接。

中新广州知识城。图片/李剑锋

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可以看到广州开发区为“低空经济”产业开辟的应用试验场,企业因此得以更好地进行产品检验和技术升级;在广州国际生物岛,也经常有无人驾驶汽车在一些主干道上进行道路测试。

实际上,早在今年年初,广州开发区已在新型工业化大会中提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战新产业铸群成链。为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应用,今年3月和9月,开发区先后公布了两批相关应用场景清单,共计83个应用场景,涵盖九大领域。

同时,为打造“低空经济”这一未来产业,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还在7月公布了“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及机会清单。这是全国首个清单式、项目化的“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清单。这些应用场景覆盖了农林业生产、低空巡检、气象监测、交通出行城市管理、低空文旅、物流配送、应急救援和飞行培训等多个领域。

为了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广州开发区也借助新措施,引导区属国企通过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加大对科技领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投资力度。广州开发区国资局副局长张海鸥透露,“开发区控股旗下的广州凯得深耕新能源汽车、风电与智能制造等赛道,参投企业中有9家荣膺‘2024年全球独角兽’。”

此外,为帮助新兴业态、优势产业、重点领域涵养人才生态,广州开发区还积极探索开展生物技术等领域的职称评价,填补该领域空白。

“开发区这两年在不断布局一些新兴的未来产业,包括低空飞行、航空航天等。但是,产业环境的形成,需要时间沉淀。”李永伟认为,要打造一流的产业生态,既考验地方政府的耐力,更考验其战略定力。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9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