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江苏发布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显示,其 13 个设区市已全部进入 " 中度老龄化 "。即使 " 最年轻 " 的苏州,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也达到 14.3%。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14% 正好是一个分界线。根据联合国老龄化划分标准,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 7%,称之为老龄化社会;超过 14%,为中度老龄化;超过 21%,则为重度老龄化。
江苏还不是老龄化最严重的省份。根据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 2024》,全国 31 个省份中,已有 19 个省份进入中度或重度老龄化,东北三省、川渝地区的老龄化程度都高于江苏,辽宁更是已经进入重度老龄化。
从全国层面来看,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截至 2023 年底,全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 2.97 亿,占总人口的 21.1%,其中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2.17 亿,占总人口的 15.4%。如此巨大的老年群体规模,养老问题如何解决?
东北、川渝老龄化严重
《中国统计年鉴 2024》采取抽样调查法,展示了 2023 年各个省份常住人口的老龄化程度。结合统计数据与地方政府发布的信息综合分析,全国已有 19 个省份步入中度或重度老龄化,包括辽宁、上海、重庆、黑龙江、吉林、四川、江苏、天津、山东、湖北、湖南、河北、安徽、北京、内蒙古、浙江、陕西、山西及河南。
辽宁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省份,65 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 21.1%,已经步入重度老龄化社会。上海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 19.6%,是省级层面第二高的地区。但上海聚集了较多外来年轻人,如果只看户籍人口的话,上海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达到 28.8%,也可视为重度老龄化。
老龄化程度前 6 位省份中,除东北三省外,川渝两地也榜上有名。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杨成钢对城市进化论分析,川渝和东北的老龄化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的地方。相同点在于两大区域都是人口流出地,大量年轻人口外出就业,导致本地老年人比例较高;不同点在于,川渝地区主要是农村人口流出,而东北地区农村和城市人口流出都较多。
东北三省也是老龄化程度增长最快的省份。相比 2022 年,2023 年辽宁和黑龙江 65 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均上涨 1 个百分点左右,吉林则上涨近 0.9 个百分点。
不过近年来,东北已开始出现人口回流趋势。辽宁省统计局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23 年辽宁人口省际净流入 8.6 万人,扭转了自 2012 年以来连续 11 年人口省际净流出的局面。吉林 2023 年人口跨省净流入 4.34 万人,这也是近 13 年首次出现净流入态势。
另据杨成钢介绍,四川 5 年前的省际人口迁出(注:省际人户分离)规模在 1000 万以上,但近年来已降至 950 万左右,这背后有疫情带来的改变,也有当地经济发展和营商环境改善等因素影响。
江苏的老龄化程度位居全国第 7,全省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 18.4%,高于全国 3 个百分点。南通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城市之一,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 25%,即每 4 个人中就有 1 个人超过 65 岁。泰州、盐城、扬州等地也已经步入重度老龄化,苏州由于吸纳了较多外来年轻人口,成为江苏 " 最年轻 " 的城市。
但同为经济大省的广东,情况却与江苏完全不一样。广东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低的省份之一,仅次于西藏和新疆。杨成钢分析,广东的常住人口中,有大量省外年轻务工人员,拉低了老年人口比例。
低生育率、高抚养比
除人口流动外,老龄化与出生率也有着密切关系。
最近几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2023 年,全国出生率仅为 6.39 ‰,出生人口 902 万人,连续第二年跌破千万。
如果人口流动带来的影响不大,那么出生率和老龄化呈负相关,即出生率高的地方老龄化程度低。例如西藏是全国出生率最高的地方,2023 年出生率达到 13.72 ‰,约是全国水平的两倍,同时西藏也是全国老龄化最低的省份。
广东也维持了较高的生育率,2023 年出生率全国第 7。外来人口加上高出生率,使得广东成为老龄化程度最低的省份之一。
广东是少有的出生率高的经济大省,已连续四年成为唯一一个出生人口超 100 万的省份,连续六年成为第一生育大省。
黑龙江是全国出生率最低的省份,2023 年仅为 2.92 ‰。吉林、辽宁、上海、天津、江苏的出生率也位于全国末尾,这些省份都是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地区。
再往更深层次讲,目前全国不仅出生率低,结婚率也在下降。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结婚登记同比减少 94.3 万对,人口学者何亚福预计,2024 年全年结婚数量将创下 1980 年以来新低。
老年人增多、新生儿减少,重担压在中间的青壮年劳动力身上。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老年人口抚养比已经达到 22.57%。
所谓老年人口抚养比,是指每 100 名劳动年龄人口(15 至 64 岁)要负担的老年人数量。目前的抚养比,相当于每 4.4 名劳动年龄人口负担 1 名老人。而在 20 年前(2003 年),这个比例是 8.3 名劳动年龄人口负担 1 名老人。
过去 20 年间,有 13 个省份的老年人口抚养比增长 1 倍多,其中黑龙江增长 2 倍多,是涨幅最大的省份,紧随其后的是吉林、河北、辽宁、四川、湖北等地。
从 2023 年数据来看,GDP 前十省份中,只有广东、福建、浙江三省的老年人口抚养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未来养老,路在何方?
19 个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的省份之外,不少省份也即将迈入这一梯队。
广西、甘肃、福建均预计,到 2025 年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海南预计 2025 年接近中度老龄化社会。即使是 " 最年轻 " 的广东,也预计将于 2030 年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不管是对个人、家庭还是政府部门,巨大的养老压力正在来临。
2005 年,上海率先提出 "9073" 养老服务格局的目标,即 90% 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 的老年人社区养老,3% 左右的老年人机构养老。此后,国家和各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大都沿用了这种目标框架。
但实际上,这样的模式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困难。虽然养老机构占比已经很低,但空置率仍较高,2023 年全国养老机构利用率不到 50%。而家庭养老作为最大比例的养老方式,给家庭成员带来的压力又较大。
杨成钢认为,机构养老的难题在于,要想提高服务质量就要提高收费,但如果收费太高,可负担的人就会减少,而且中国的传统文化仍难以接受将老人送到养老机构。而如果要大规模家庭养老,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的比例不能太高,否则需要专人居家照护,家庭需承担的成本过高。
他认为,应该让介于家庭和机构之间的社区养老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打造升级版的社区养老。比如老人依然可以在家养老,但是社区机构提供响应上门服务,支持照顾失能或半失能老人,过程中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辅助。
国务院 " 十四五 " 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也提到,要强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10 月 31 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若干措施》进一步明确,要全面推进智慧型家庭养老床位建设,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为居家养老人士提供助餐、助浴、助医、助行、助急等服务。
不过杨成钢认为,这些服务不能仅依靠市场行为,政府也需要提供一定支持,以保证价格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同时让市场获取合理利润,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机制。
整个社会也在从基建方面为未来养老做准备。国家发改委此前提出,新建居住区按人均用地不少于 0.1 平方米的标准配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支持公益性、普惠性、社会化等各类养老服务进社区。
长远来看,杨成钢认为,个人的收益率应该与社会整体收益率保持同步增长,个人财富增长后,相应缴纳的养老金才会越来越高。更重要的是,养老金作为一种社会福利制度,除了个人缴纳,国家应该向养老金池内注入更多资金,尤其是伴随着经济增长,社会福利水平应该越来越高。
记者 |唐俊
编辑|程鹏 刘艳美 杜恒峰
校对 |卢祥勇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每日经济新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