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授权已取消”“公司当前暂停营业”“已提出退网申请”……据新华视点记者调查,近期,不少传统车企4S店停业或闭店,导致部分车主面临维修、保养不便等问题,维权困难。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高,燃油车市场份额相应走低,传统4S店的闭店现象其实已持续数年。有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4S店闭店数量超过2000家,创下历史新高。另有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仅35.4%的汽车经销商实现盈利,半数以上的汽车经销商面临亏损。这意味着,4S的闭店潮或仍将延续。
在宏观层面看,传统4S店数量减少,及其对应的销售模式逐步淡出市场,有着必然性,这也是汽车行业整体变革洗牌的“连锁反应”之一。但是,行业的变革、发展,在市场过渡期给消费者权益带来的冲击,不应该被忽视。
作为大宗耐用消费品,汽车消费从来就不是“一锤子买卖”。《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中所明确的“三包责任”就包括:家用汽车产品的三包有效期不得低于2年或者行驶里程50000公里;包修期不得低于3年或者行驶里程60000公里。现实中,还有不少经销商承诺为新车提供三年或十万公里的整车质保。
在这种情况下,4S店倒闭很可能就意味着“三包责任”的落实(也即对应的消费者权益保障)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有些4S店提前告知并将相关服务转移到其他门店尚可理解,但有些4S店直接“跑路”,导致消费者维权无门,后续的保养、维修等一系权益都落空,实际上构成了违约。这不仅伤害车主的权益,也会影响汽车消费市场的长远发展,需要各方给予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
有业内人士建议,由主机厂收回并提供发动机、变速箱延保等消费者最关切的权益服务,延长服务链条。同时,调剂属于同一个品牌或汽车集团的4S店有序承接关停店的车主服务事项。换句话说,上游的汽车生产厂家应该承担更大的兜底保障。毕竟,如果不能履行“三包责任”,最终难免波及汽车品牌的声誉。
面对新的行业变革,一些承受经营压力的4S店,创新销售模式、实现转型发展,也是可考虑的出路之一。如目前就有部分面临经营困局的4S店转向代理新能源汽车品牌。同时,也有不少4S店开始尝试直播卖车、直播看车。这些转型有望为4S店开辟新的生存空间,也能尽量减少对消费者权益的影响。
当然,从维护行业稳健发展,促进传统汽车销售模式创新及保障消费者权益的角度出发,对4S店的转型是否能有一些政策性的扶持和激励措施,也值得相关部门和汽车生产厂家考虑。
另外,面对集中闭店现象,市场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也有必要给予重点关注。如行业协会可牵头排查相关风险隐患,评估汽车经销商的授信状况,遏制可能出现的行业爆雷,并加强消费风险预警;市场监管部门可针对4S店的闭店程序规范做一些引导,要求其闭店前妥善处理消费者后续服务和权益保障。
汽车行业正在进入深度变革期,传统4S店及其销售模式逐步转型,将是大势所趋。在这个过程中,闭店给消费者权益带来的“震荡”,还需要经销商、汽车厂家及行业协会、监管部门共同探索出一条妥善的应对之路,尽量实现平稳过渡,避免让消费者成为行业转型的“牺牲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