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经济观察网 韩浩月 / 文 11 月 12 日,张艺谋对电影解说短视频的吐槽冲上热搜。他认为,电影院观影的仪式感与沉浸感是线上无法替代的,希望大家能共同守护这份独特的电影体验。他对电影解说短视频表示很无语,建议观众 " 最好别在手机上看,你最好别看那个三分钟介绍 "。
近三四年来,长短视频经历了版权之战、天价索赔、500 多名影视从业者联名抵制之后,到现在已经有段日子没 " 打架 " 了。抵制盗版、尊重版权、合理二创、合作共赢等成为基本共识。现在,张艺谋的观点冲上热搜,除了他影视行业权威人物这一身份因素外,也表明在长短视频之间,还有一些未解之惑,需要进一步厘清。
张艺谋此番言论,并非剑指整个短视频内容,而是针对 " 三分钟看电影 " 表达了意见。从他的立场出发,他确实是在捍卫电影作为长视频的重要性,也较为直接地批评了电影解说短视频的缺点。电影的 " 仪式感与沉浸感 ",被他认为是电影院观影的最大价值所在,至于 " 最好别看三分钟介绍 ",他没有给出更多的理由,但 " 无语 " 二字,表明的态度已经足够鲜明。
对 " 三分钟看电影 " 的批评,一些言论比张艺谋要激烈得多,但批评过后,这类电影解说并没有消失,反而成为短视频中颇为稳定的内容构成,也成为网络平台上一个客观存在。这些短视频虽然在制作上模版化,表达上套路化,但看多了之后,很多网友发现," 小帅小美 " 并毁不了电影:因为对于烂片来说," 三分钟看电影 " 的吐槽给它们增加了娱乐性,也可使观众 " 避雷 ";对于院线新片来说," 三分钟看电影 " 会吊起观众好奇心,激发观影意愿;对于经典来说," 三分钟看电影 " 会锦上添花,巩固作品的经典地位。
如果对长短视频有充分的观察,便会发现,当下两者之争,已经由价值之争过渡到消费之争。张艺谋这次的发言,表面上看是强调电影的价值,其实内在驱动是帮电影院拉客,同时为整个电影行业争取利益。他所说的仪式感与沉浸感,可以用于电影价值身上,但更多还是倾向于一种消费体验,认为这种美好的感受,只有电影与电影院才能带来,那些解说短视频,则会破坏这样的感受。
但相当多的人并不赞同张艺谋的说法,作为消费者,网友给出了犀利的反击," 优秀的电影三小时都嫌短,垃圾电影三分钟都嫌长 "" 被烂片骗太多次了 "" 电影院有好片,大家自然会去看 "。
显而易见,现在创作者与观众对于电影这一长视频,已经产生了消费观念上的冲突。创作者认为观众应该主动去影院支持电影,而观众则不满于消费体验差。两者之间的核心问题——电影质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痛点。
比争论看电影还是看短视频更为重要的,是反思观众为什么不爱去影院看电影。在碎片化时代,当花 90 分钟在影院看一场电影在时间上已经成为一种奢侈时,创作者该用什么样的内容来满足这种 " 奢侈消费 "?单单从生活方式或者情感意义上来争取消费者,是没有太大作用的,归根结底还是要用作品说话,如同消费者总是愿意从市场上得到物美价廉的产品一样,观众也总是喜欢从院线看到对得起票价的电影作品。
电影有一大批粉丝,他们忠诚于大银幕和电影院,愿意去追随这一生活方式,但相比于短视频受众,迷影群体还是颇为小众的消费者,单靠他们没法支撑起整个电影市场。并且随着对观影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迷影群体也在减少观影次数。电影想要从庞大的短视频受众中争取消费者,需要通过更多的努力与勇气,去博得大众的尊重与喜爱。想要电影院能够坐满,不是通过号召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大银幕上的影像有着令人非看不可的吸引力。这一点,希望电影人能够早点儿想明白。
(作者系文化评论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