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约1716-1763)及其同时代的人,可能均想象不到这位在世时籍籍无名的落魄八旗文士,会在后世以一部《红楼梦》就进入中国文学史的最高殿堂。然而,我们对这位年少时过着“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般生活(小说第十三回对贾家的描述),稍后陡然遭抄家籍没,终致潦倒一生的作家,却长期因文献不足而欠缺较清晰的认识。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自胡适的《红楼梦考证》一文于1921年问世后,其所揭举的新红学形成一新典范(paradigm),不少当代学者相信《红楼梦》就是曹雪芹的自叙体,故致力于考证曹雪芹的家世与生平,认为“《红楼梦》是以曹家史实及雪芹个人经验为骨干和蓝本,然后加以穿插、拆合”,期盼能因此理解《红楼梦》的要旨与情节。此趋势令原本属文学领域的“红学”延伸进史学范畴的“曹学”研究,但随着我们对曹家史事的掌握愈多,就愈发现这部小说远非只是单纯的雪芹自叙。
拜一个世纪以来红友们铺天盖地搜寻相关资料之赐,加上大数据时代资料丰富的研究环境,我们现在或已爬梳出存世文献中直接关涉曹雪芹的多数记载,但这些显然仅能呈现其生命历程里的零星足迹,本书因此将透过历史研究中对清代社会运作方式的掌握,尝试经由合乎情理的推论,把原本间接或点状的材料连成线段。此外,本书亦将“详人所略、略人所详”,努力带入最严谨的学术要求,以重新还原曹家最接近真实的历史。从胡适揭举新红学迄今已过百周年(1921-2023),笔者谨以此书表达个人对上一辈学者的诚挚敬意,即使他们的部分学术观点已稍嫌过时,但始终激发着后世研究者的热情与思考。
本章即站在一整代红学前辈的肩膀上,从笔者已出版之《二重奏:红学与清史的对话》再出发,尝试有系统地梳理曹雪芹的祖籍问题以及相关文献,希望可导正部分人云亦云的错误,进而对曹氏先辈的生命故事有一较深刻且正确的了解。
一、曹雪芹祖籍问题的厘整
曹玺(雪芹曾祖)于康熙元年被工部织染局派驻江宁担任“公织造”官员,三年因该局归并内务府而成为首位“专差久任”的江宁织造。除他在康熙二十三年过世后的八年期间,曹家的玺、寅、颙、頫等三代四人共先后担任该织造近一甲子,直至曹頫一家于雍正六年因抄没而被迫归旗北京(图表1.1)。其时十三岁左右的曹雪芹,自此在京度过三十多年的岁月。
图表1.1 曹雪芹家族世系图。订正自拙著《二重奏:红学与清史的对话》
曹家作为八旗的一分子,理应只问旗属不问籍贯,然因曹氏流着汉人血液,且于曹振彦(玺父)从龙入关后相继出仕,因与被统治的汉人互动日增而深受汉文化的熏陶,此在工诗词、戏曲的曹寅(玺子)身上表现尤其明显。先祖的认同与谱系的溯源,或因此成为曹家在铺陈家族底蕴时必须补上的功课,也成为今人研究曹雪芹生平时不能跳过的一环。
家族籍贯往往是时间长轴上一连串动态迁徙过程所留下的生命足迹,曹雪芹虽生长在江南并老死于北京,然其家在关外以及此前其他长期居停过的地点,就成为许多地方文史工作者铆足全力希冀能证真的目标。先前红学界对明清以来曹雪芹祖籍的认知,主要分成“丰润说”(以周汝昌为代表)、“辽阳说”(以冯其庸为代表)、“沈阳说”与“铁岭说”,但大家对曹家何支、何代,于何时迁至辽东,又落脚何地,中间有无定居过河北丰润,再往前可否追溯至江西南昌等问题,虽已有十几本专书论此,却始终各说各话,众说纷纭。
此事无法获得共识的主因,在于先前研究者往往只选择对己说有利的材料,并加以发挥,而未能探究各个材料的本质及其表述的视角,以致将曹家的远祖(多属无实证的主观攀附)、入辽后的足迹(根据其他辽东曹氏的朦胧说法)、入关后与其他曹氏的族属称谓(多因联宗所产生的亲谊),均从实看待,无法析辨其为客观事实抑或主观认定,遂始终未能提出一可全面理解各文本记述的统合看法。
谱牒类文献虽然通常会追溯先祖及其迁徙过程,但在无法获得血缘证据且各谱又往往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下,我们或许该先尝试析探其可信度。此外,在讨论籍贯时,我们对内容出自曹雪芹家族中人或其亲友的文本,应给予较大权重。只有掌握了这些自我形塑或认同的内容,才较可能具体理解红学研究中某些透过“官场联宗”或“攀亲结姻”所形成的人际网络。
翻查曹雪芹祖父曹寅的著述《楝亭诗钞》《楝亭诗别集》《楝亭词钞》《楝亭词钞别集》《楝亭文钞》等,共有十五处自署“千山曹寅子清”,曹寅《楝亭书目》也有“千山曹氏家藏”字样。此外,《国朝诗的》亦称曹寅是“千山”或“辽左”人(图表1.2)。千山应指辽阳城南的千顶山,乾隆四十二年辽阳王尔烈的《咏千山诗》即有“千华千顶孰雕锼”句(图表1.3),注称“千华山、千顶山皆见,香岩寺明代碑记曰‘千山’者,盖俗简其字”,又谓“按张玉书《游千山记》:‘辽阳城南五十里为千顶山……山多奇峰,巑岏稠叠,不可指屈,故名千顶。’”知千山乃千顶山(又名千华山)的简称。王氏并称“千山发脉于长白”“吾地有千山之盛”,且引康熙帝《望千山诗》“华岳泰岱应齐峻”句,称许辽阳千山的秀拔可与华山、泰山擅胜生辉。
图表1.2 记载曹雪芹家族籍贯的文献
图表1.3 辽阳王尔烈写于乾隆朝的《同游千山诗录》
再者,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宋赵伯驹汉宫图》上钤有“千山耿信公书画之章”,耿昭忠,字信公,平南王耿仲明之孙。由于仲明墓位于辽阳东南梅家花园村南,耿家的宗祠怀王寺亦在城内,知千山(今归鞍山市)因是地理名胜,时人(包含曹寅)确有以之代指辽阳的情形。
此外,康熙朝之《江宁府志》与《上元县志》皆可见雪芹曾祖曹玺的小传,分别记称“曹玺,字完璧,宋枢密武惠王裔也。及王父宝宦沈阳,遂家焉”“曹玺,字完壁【璧】,其先出自宋枢密武惠王彬,后着籍襄平。大父世选令沈阳有声”(图表1.4及1.5)。襄平乃古代辽阳的别名,辽阳知州何梦瑶于雍正十年登城西南的首山(系千山之首),并赋有《襄平杂咏》组诗;王尔烈亦于乾隆五十八年为去职的奉天府辽阳州学正元振采撰《元大司铎去思碑》,文末称“偕辽阳州绅士公立”,并谓“幸襄平有贤师矣”;辽阳白塔顶上所发现的隆庆五年《重修辽阳城西广佑寺宝塔记》铜碑,亦谓“吾襄平为全辽都会”;现藏辽阳民俗博物馆的天聪四年《重建玉皇庙碑记》也称“昔襄平西关西门外不越数趾,有玉皇庙焉……”。这些均坐实清人常以襄平为辽阳的代称。
图表1.4 《江宁府志》与《上元县志》中的《曹玺传》
图表1.5 曹锟于1932年壬申岁所题之武惠王曹彬遗像。曾贵为民国总统的曹锟亦与曹雪芹家同以曹彬为显祖
由于上元县与江宁县乃同城而治,均属江宁府,而曹家的玺、寅、颙和頫三代四人在次第担任江宁织造期间,又恰与修志过程相重叠,知半个世纪以来作为宦居当地最显赫的八旗望族,前述曹玺小传之内容不应与曹家的自我认知有差,且情理上亦应曾咨询过曹家。亦即,如考虑出版时间的先后,《上元县志》所叙述的“后着籍襄平。大父世选令沈阳有声”,应是对较早成书之《江宁府志》“及王父宝宦沈阳,遂家焉”的具体补充,强调其家原本“着籍襄平”。再者,曾于《楝亭图》上为曹寅、曹荃两兄弟跋诗的邓汉仪,在其康熙十七年成书之《诗观》二集中,收录三首曹寅的诗,并记其简历曰:“子清,雪樵,奉天辽阳人,《野隺堂草》。”而此诗集的编选体例是根据作家自行提供的内容,知该三诗应摘自曹寅的《野隺堂草》(今佚),且曹寅着籍辽阳的叙述也很可能直接出自作者。
至于曹寅在其助印且校阅的施闰章《学余全集》中署名“长白曹寅子清”,友人韩菼(音“毯”)于《织造曹使君寿序》中称他为“三韩曹使君子清”,吴绮文集的参订姓氏中亦记“三韩曹寅子青”,寅弟荃在序《四言史征》时自署“长白曹荃”(图表1.2),应均是用“三韩”与“长白”来泛指辽东(指辽河以东的地区),此为明清文士圈常见不直用地名的儒雅做法,类似情形亦可见于三湘、岭南和八闽等例。
“三韩”原指朝鲜半岛南部的马韩、辰韩和弁韩三个小国,由于辽圣宗开泰五年(1016)耶律世良大破高丽军时,除斩首数万级,还将大量来自三韩的俘虏迁置辽东,故当沈阳、辽阳等地在明末被金国攻陷后,辽人遂将遭遇相近的辽东以“三韩”称之(“长白”的用法亦然)。康熙《辽阳州志》的跋文即明指“辽阳昔为三韩总会之区”,康熙《宁远州志》亦因此称宁远是“关东一要会也……雄丽甲三韩,为辽、沈门户”。
更有甚者,大量与曹家人历宦过程相涉的清代方志类官书中,有谓振彦是“辽阳人”“奉天人”“辽东人”“奉天辽东人”“奉天辽阳人”或“辽东辽阳人”,曹玺是“辽东汉军人”“汉军,世居沈阳”,或指曹寅是“奉天人”“千山人”“世居沈阳”“世居沈阳地方”(图表1.2)。由于顺治十四年始在盛京沈阳城内置奉天府,下辖辽阳、抚顺、铁岭、开原等地,并一直沿用至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知这些记载多与前述之辽阳说若合符契,前人往往纠结于辽东、奉天、三韩、长白、千山、襄平、辽阳等地名的不同,而不知它们彼此间并无矛盾,只是涵盖范围有别,至于沈阳与辽阳两地名则是宦居与祖籍间的差异!
综前所论,曹雪芹的先辈一直“着籍辽阳”(此说与目前包含方志在内的几乎所有一手文献的叙述皆若合符契),直至其高高祖世选因在沈阳中卫任官始迁住沈阳。天启元年三月沈阳城陷时(八日后辽阳亦陷),世选举家被俘或降,《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略称《通谱》)因此称曹世选“世居沈阳地方”(图表1.6),但曹家仍以辽阳为祖籍。在冯其庸原藏的同治《曹氏谱系全图》(与《五庆堂重修曹氏宗谱》最后增补材料的时间大致相同,然此图似已佚)上,四房的振彦、寅、玺、鼎名下,有“向闻分住辽阳,谱失莫记”等字(此句应描述的是振彦及其祖籍;图表1.7)!
图表1.6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曹锡远家族的满汉名
图表1.7 《五庆堂重修曹氏宗谱》与《曹氏谱系全图》的书影
另,曹寅亦透过别号“柳山”显露他对远祖的认同。曹寅幕友张云章尝称其“柳山先生”,并注称“公以柳山自号”。查士标《梅花册》上有六幅画的题诗署名“柳山”,且钤用“曹寅之印”“荔轩”“楝亭”“楝下客”。博尔都(字问亭)命曹寅在石涛所绘《临众爵齐鸣图》写赋时,寅自署“柳山弟”,图上曹寅手书的“云汉高寻”引首,亦署“柳山寅题”,并钤“楝亭”等印。石涛为博尔都临摹的《蓬莱仙境长卷》上,也有“柳山寅题并识”之跋。此外,曹寅自序《太平乐事》杂剧时,末署“柳山居士”;在题明·马守真(号湘兰)所画之《兰竹》时,署名“柳山聱[音‘敖’]叟”(因其曾患“耳闭”之疾);且于《北红拂记》末题“柳山自识”,程麟德跋此书时亦盛赞“柳山先生材大如天”(此段参见图表1.8)。
图表1.8 记载曹寅以“柳山”为自号的文献
柳山亦为名岳,在江西隆兴府(明清改称南昌府)武宁县西南三十里,山名乃从曾隐居此地的唐·柳浑之姓。由于不少曹谱以南宋曾知隆兴府的曹孝庆为南昌始迁祖,并称该支后有迁丰润者,故曹寅之所以别号“柳山”,不仅因其“性爱柳”,应也是借此表明自己为曹孝庆后人。
曹寅诗文中另可见不少与其远祖相关的叙述:如他在赋赠曹鋡时有“吾宗自古占骚坛”“吾宗诗渊源,大率归清腴”句,就以曹操父子(“三曹”以诗歌名世)为远宗;袁瑝题《楝亭图》时,亦谓“惠、穆流徽,朝野重,芳名循誉”,誉他上承曹彬(谥号“武惠”;图表1.5)与曹玮(谥号“武穆”)父子的家声;曹寅和李煦的幕友张云章也透过“俶[音‘触’]装继相萧为侣,取印提戈彬作伦”“俶装终拟继萧何”句(图表1.9),盛赞曹寅功业堪与汉初继萧何为相的曹参比拟,并期许其新得的孙儿可以允文允武的曹彬做榜样;纳兰成德则用“籍甚平阳,羡奕叶,流传芳誉”句,揄扬知交曹寅出身累世(即所谓的“奕叶”)流芳的平阳侯曹参世家;杜岕(音“介”)寄诗甫任苏州织造的曹寅时,其“倘遇盖公辈,苍生可以安”句,亦用曹参以盖公之言治齐因而大治的故事相勉。此外,敦诚作诗寄怀挚友雪芹时,亦有“少陵昔赠曹将军,曾曰魏武之子孙。君又无乃将军后,于今环堵蓬蒿屯”句,指其为魏武帝曹操以及唐代将军曹霸的裔孙。
图表1.9 张云章涉及曹寅和李煦的诗文
可知曹雪芹家族应自认是汉曹参、魏曹操、唐曹霸、北宋曹彬和曹玮、南宋曹孝庆诸名人之后,故其亲友才有前述赞词。无怪乎曹寅在他创作的传奇《续琵琶》(《红楼梦》第五十四回贾母曾提及此作品)中,替其远祖曹操“故为遮饰”,以重塑一较正面的形象。当然,这些曹氏名人间的世系连结,在欠缺史料的情形下,多已无法从血缘上具体印证,而较可能属于自高世系的追攀行为。下节即借由现存的族谱材料,探索可否将曹雪芹家族的先祖回溯至辽东以前。
二、难以溯源的武阳曹与丰润曹
因曹寅家自认是曹参、操、霸、彬、玮、孝庆诸名人的裔孙,故年代最近的曹孝庆就成为大家关心的焦点。孝庆登南宋淳祐元年(1241)进士,咸淳元年(1265)知江西隆兴府,历官至权礼部尚书、端明殿学士。浙江图书馆藏康熙《南昌武阳曹氏宗谱》钞本,称孝庆长子善翁(名浩)因卜居隆兴府城南四十里的武阳渡(在府治南昌县的长定乡),遂称作武阳曹氏,并以孝庆为始祖(图表1.10)。
图表1.10 康熙《南昌武阳曹氏宗谱》中的始祖曹孝庆
而据康熙《南昌武阳曹氏宗谱》及光绪《浭阳曹氏族谱》(现藏唐山市丰润区文物管理所,丰润古名浭阳),丰润始迁祖曹端明(字伯亮)乃于明永乐年间“由南昌武阳迁丰润”,其弟端广则“由武阳迁居辽左之铁岭卫”“卜居辽东”“占籍辽东,后人失载”“迁辽左”。该自武阳→丰润→铁岭的迁徙说法,就成为红圈追索曹家先祖移居辽东之前籍贯的关注焦点。
笔者自2010年春起曾多次赴进贤、南昌、湖口、都昌、上海、南京、北京、丰润等地,尽可能综览相关的谱牒和碑刻。然因各谱中的世系常记载不一,故我们应有必要将宗族历史的文本放到大历史的脉络中加以对照,以辨定各谱涉及远祖之记述是否可信。在《中国家谱总目》著录的曹氏谱牒凡275部,学界有从其中的几部判定孝庆是宋灵寿(今河北石家庄市灵寿县)曹彬(931-999)玄孙曹实(原名“晟”,靖康元年遭金人北掳,因避金太宗完颜晟而改名“寔”,通“实”或“是”)之子,亦有指其是唐豫章(今南昌市进贤县)曹端礼十三世孙应龙之侄孙,惟此两支曹氏似无直接关系。
考虑曹彬、曹实、曹应龙与曹孝庆均为史书中可考之人物,笔者遂透过几个大型文史数据库,尝试梳理其生平事迹,并在2011年新竹清华大学图书馆装置“中国方志库”的测试中,第一次检索就成功于乾隆《湖口县志》的进士名录发现曹孝庆,令学界首度得知孝庆为江西湖口人。接着,笔者又爬梳了约二十种曹谱以及大量志书和宋元著作,且赴当地觅得孝庆葬于湖口文桥走马岭的“西真寺祖墓”(图表1.11),更缕析出曹孝庆家族于唐宋时期的移居路径:从安徽宣州南陵县→江西江州彭泽县→饶州都昌县龟山→江州湖口县,知其入赣后大致不出鄱阳湖周遭地区。无怪乎《南宋馆阁续录》中曾以孝庆“贯南康”,此或因都昌县在当时乃隶南康军。此外,笔者还自南宋绍兴四年(1134)成书的《古今姓氏书辩证》中,发掘出灵寿曹氏自彬以下五代百余人的世系,以及曹实(谱牒中有称其是孝庆之父)、曹浩(又名善翁,有称是孝庆之子)的事迹。
图表1.11 曹孝庆祖墓所在的湖口县走马岭西真寺。遗址在今文桥镇的曹寺新村,尚存康熙二十二年重建之功德碑
由于《中国家谱总目》所收录的两百多部曹谱,仅《南昌武阳曹氏宗谱》以孝庆为南昌的始祖,尤有甚者,曹孝庆的进士科名未见于湖口县以外他地志书的选举志,且他在出任隆兴知府之翌年即转知浙江婺州军事,疑曹孝庆本人并不曾迁籍隆兴。又,经考虑年龄的差距以及取名的规矩(曹彬后代依序以带玉、人、言、日、水字根的字表示行辈字派),我们也可推断孝庆绝不可能是相差一百多岁的驸马都尉曹实之子,且亦非应龙侄孙(因孝庆较应龙早三年中进士),而曹浩也不会是孝庆之子(有谱称浩于咸淳八年除大理寺卿,然与孝庆同榜的黄应龙在五年前才授此职)。疑修谱者为攀援名人,遂硬将孝庆插入曹彬后裔曹实与曹浩两父子当中。
综前所论,南宋末年知隆兴府的湖口曹孝庆为曹彬或曹端礼裔孙的说法,应均属附会,且曹孝庆亦非像康熙《南昌武阳曹氏宗谱》所称是南昌的始祖。在江西地区的一些曹谱中,有关孝庆父子三代的记述或因此常出现全不搭嘎的情形:如进贤曹氏所编的《赣鄂湘合修曹氏宗谱》(2009),称恒省生一子孝庆,孝庆娶万氏,有一子浩;而在龟山曹氏所编的《曹氏大成宗谱》(1988),则记忠甫生子三,长名孝庆,娶柳、帅、王、夏氏,有思、愚、应三子!
经详加比对史实之后,我们可发现武阳、进贤或丰润曹谱所记孝庆以下四代裔孙的仕宦经历多属虚构,而丰润曹氏较可靠的记载应起自端明。至于丰润曹再迁辽东的历程,亦同样无从核实。在武阳曹的主导以及丰润曹鼎望与曹首望的监修之下,康熙三十二年重修的《南昌武阳曹氏宗谱》应为已知存世最早的南北曹合谱。该谱指称孝庆之曾孙端明于明成祖永乐年间携弟端广从江西往北发展,结果端明占籍直隶丰润,端广则出关并卜居辽东铁岭卫。然目前并无任何文献证据指出曹端广支与“着籍襄平”的曹世选支有直接关系,而铁岭与辽阳分别在沈阳的东北与西南方各约六十公里处。亦即,我们欠缺坚实的历史材料,可将曹雪芹先辈们的迁徙途径回溯至河北丰润和江西武阳,此故,续编自顺治《辽东曹氏宗谱》的同治《五庆堂重修曹氏宗谱》(下文简称《五庆堂曹谱》)中,就从未言及武阳曹或丰润曹,而是将辽东五庆堂诸曹(包含雪芹祖先在内)之鼻祖,附会成元末安徽寿州安丰人的曹良臣。
曹鼎望在其监修的康熙《南昌武阳曹氏宗谱》中,不仅将武阳曹与丰润曹合谱,并期望未来能考订渊源,补足“辽阳一籍,阙焉未修”的情形(图表1.10)。曹寅亦认同武阳曹(标举曹孝庆为其始祖),并以丰润曹与辽东曹乃同支,遂与鼎望三子钊、鈖、鋡骨肉相称,且用位于隆兴府的柳山为号(间接指称其家源出曾知隆兴府的曹孝庆)。事实上,学界对曹雪芹家族在宋元之前和辽东之外先祖(曹参、曹操、曹霸、曹彬、曹玮或曹孝庆等)所进行的追索,恐已很难得到合乎史实或基于血缘的客观关系。然曹家对显祖的自我定位,不仅重塑了家族的历史感与文化层次,更透过联宗通谱成功开展了一连串的社会网络。
本文摘自历史学家黄一农的《曹雪芹的家族印记》,为该书第一章的部分内容,澎湃新闻经出版方授权刊载,标题为后拟。
《曹雪芹的家族印记》,黄一农/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24年8月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