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今日(11月10日)落幕。“小叶子”历来是进博会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今年,来自上海全市43所学校的3488名志愿者用专业服务与热情友善,向参会宾朋展现了朝气蓬勃的青春力量。“小叶子”们在世界的舞台上挥洒汗水,进博会也见证了他们的成长。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留学生“小叶子”:从高水平翻译到国家展志愿者
今年,上海交通大学共选拔80名志愿者,其中有17名往届进博会志愿者。在这批“小叶子”中,出现了一个独特的身影——上海交大外国语学院研二学生赵丽,她是来自塞尔维亚的留学生。
第七届进博会,上海交大的“小叶子”们 本文图均为 受访者供图
为什么想要成为“小叶子”?赵丽说,她从小就酷爱中国文化,学习的是英汉翻译专业,自己熟练掌握中文、英语和塞语三门语言,相信能以此在进博会中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更重要的是,我想成为巩固中塞铁杆友谊的一颗螺丝钉,在参与进博、服务进博的过程中,让更多人了解塞尔维亚的文化,也将我了解到的中国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自2018年首届进博会以来,塞尔维亚已经连续6年派团参展,第六届进博会上更是首次以主宾国的身份参会。赵丽相信,今年她的家乡一定会带着更多充满特色的展品来到中国,借助进博会的舞台向世界展现一个更多元的塞尔维亚。“古代9000公里长的丝绸之路不再是一个线形的概念,我的国家将优质的葡萄酒、面包、黑松露等优势产品通过‘一带一路’带到中国,我和同胞们都感到无比的自豪。”
2023年,赵丽曾作为塞尔维亚国家馆的专业翻译者,直接为中塞两国大型企业的经贸洽谈提供高水准同声翻译。今年她作为国家展展区的志愿者,主要负责了相关联络工作,这是她第一次以“小叶子”的身份亲身参与到进博会之中。
就餐点服务的“小叶子”:每天五点半起床,用手语服务了聋哑人观众
进博会期间,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大二学生林益好每天5:30起床,学校班车6:30准时发车送他们前往“四叶草”,8:00,“小叶子”们便已到岗。
林益好通过学校志愿者协会报名,以面试第一的成绩,成为“四叶草”里的一片“小叶子”。学院随机分配岗位,林益好就这样来到3.2馆主通道上的临时就餐点,成为一名临时就餐点志愿者。
林益好和其他4名校友分在了同一组,她是小组负责人。每天11:00到14:00,是他们最忙的时候。每天做得最多的,是在餐厅引导游客,面对国内外来客耐心服务,“这边点菜”“这边取餐”。有一次,林益好发现有两位顾客犹豫地站在过道里,也没有咨询工作人员或者志愿者,于是主动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这时候才发现,他们是聋哑人。“好在我之前学过手语,能用自己所学帮到需要的人,对我就是激励。”林益好说。
第七届进博会,同济大学的“小叶子”们
也是做了志愿者后,林益好才知道进博会志愿者居然有100多种。以同济大学“小叶子”为例,该校便重点参与了上海馆接待、内宾接待、新闻中心运营服务、国家会展中心综合接待、市场监管服务保障等重要岗位,并从10月19日起,分批分组进馆实训,从场馆“暴走”熟记点位路线,到岗位实训锤炼工作本领。
“如果明年还来,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展馆里的‘小叶子’,或者负责统计的‘小叶子’。”林益好说。
长期管理岗的“小叶子”:默默守护,保障服务
来自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的方晴,是一位研三的“小叶子”。从第四届的会期会务岗,到第六届的辅助管理岗,再到第七届的长期管理岗,3次进博会的志愿服务经历让她感受到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而进博也见证了她4年来从本科生到支教老师再到研究生的成长蜕变。
方晴
有了前几届的进博会志愿者经验积累,今年,方晴成为了一名长期管理岗的“小叶子”。相对于冲在一线的志愿服务,长期管理岗更偏向于幕后的默默守护。在志愿者服务保障的后勤组,方晴主要负责43所高校车辆的需求调度,工作强度和工作难度相较之前的岗位都有了很大提升。在接送志愿者的车辆安排上,她不断优化工作方法,调整沟通心态,“我们重视每一位志愿者的交通出行需求,他们的每一个需求,我们都会给到回复和反馈。”
非常巧合的是,在第四届和第七届进博会上,方晴都遇到了外国参展人员因为遗失证件而无法进馆的情况。第四届时,同组志愿者流利的口语、清晰的思路和得体的处理方式,给方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经过3年的锻炼,如今的她也可以在第一时间针对突发情况给出最优解。不同的年纪、不同的岗位,她以同样饱满的热情高质量完成任务,向世界展现中国青年志愿者的青春风采。
“只要能腾出时间,我会一直坚持下去。”来自复旦大学2022级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的博士生陈璐瑀,已连续参加5届进博会。在他看来,进博会是服务的平台,也是学习的平台:“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在进博会了解最新技术和社会需求,帮助自己更好规划科研目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