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上海举办的某场秋招上,梁永安教授表示提倡有条件的年轻人可以啃几年老。很多“啃老”是年轻人想寻找自己的人生道路,借着啃老的机会,去探索、去认识世界,再去生活就不一样了。不过,没有条件的就不要这么干了,父母都很辛苦。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此前,梁永安教授强调这种寻找兴趣的“啃老”就是gap year(间隔年),不是不劳而获。
此番言论引发热议,对此你怎么看?澎湃问吧发布圆桌进行讨论。
点击查看更多澎友们的留言讨论
“人生是旷野”
- 01 -
@KV4EVER:一群人这样曲解梁老师的意思,真是为他感到委屈。他只是觉得年轻人太忙了,忙着上学、忙着找工作、忙着结婚生孩子,二十来岁的年纪,根本来不及思考自己究竟想要活出怎样的人生。
这个世界有很多种玩法,价值观大可不必如此单一,我们不能一边大喊“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一边又想让年轻人在那条单一的轨道上马不停蹄向前赶路。
所以,如果有条件的话,放慢节奏,暂时不去为生计而忙碌,而是去找一找自己的旷野,有何不好呢?
- 02 -
@澎湃网友Ira2I3:我们的教育体系和社会价值观还是有很大的改进空间。高校已经很成熟了,职业学校不够多也不够精。让会学习的上大学,不会学习的进职校,提高蓝领的社会认可度。要让家长、孩子都能认识到,不管从事什么工种,都是好样的。这样就不会有那么多抑郁的孩子,不会有脱不下的长衫,啃老现象也就会迎刃而解吧。
- 03 -
@阿飞负传:别误解了,说的是家里有条件的,去尝试一下gap year,然后找到自己的方向,不是纯躺平啃老。
- 04 -
@坐树不言:虚假的孝顺:到大城市打拼买车买房掏空四个口袋背上贷;真正的孝顺:搁家里吃饭睡觉,吃饭添双碗筷加个菜。
“啃老”绝不是个好词
- 05 -
@见心:为什么不是说有条件的家庭可以支持与帮助一下自己迷茫的孩子,而是用“啃老”这个词来形容?这个词怎么理解都不是那么正面,不是那么积极,不说人类了,试想一下就是在整个动物界“啃老”意味着什么?我们的历史向来是讲反哺,怎么越活越回去了?
我觉得不管有没有条件,都不应该用“啃老”这个词来自嘲或者是形容别人。更加不应该给“啃老”这种行为正名。
“啃老”是一个很不体面的社会问题,第一,它可能说明我们这个社会提供给年轻人的工作机会少了,或者说即使有工作,工作的收入也养不活他自己了。第二,它还可能说明,我们辛苦培育的下一代是失败的一代,因为他们连自立的能力都没有了,还要靠啃老才能在这个社会生存。第三,它也可能是某一部分人的价值观出现了问题,还在妄图用这种自嘲的方式为自己已经丧失志气的苟且讨一个心安。
- 06 -
@淋雨过客:无论是否有条件,那些啃老的缘由都是一块块遮羞布,那些提倡和鼓励啃老的就更加荒诞。20多岁的年轻人正是意气风发,闯荡世界的大好时机,更是直面考验,磨炼意志的人生财富。一味地好高骛远,放大自我价值,只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作祟。看看那些年轻的为国戍边的解放军战士,这些人应该汗颜。
- 07 -
@deniswong:我们在教育独立自主、勇于承担,你在提倡啃老躺平,合适吗?
“信了你就输了”
- 08 -
@赞美虚无:漂亮话是这么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你沉淀几年之后很可能会发现没有应届生身份,又离开了校园带给你的就业便利,更难找工作了。
- 09 -
@澎湃网友2e2E7f:家里那么有条件的话还需要上班吗?既然要上班就说明没条件啃。
- 10 -
@lown:啃老几年意味着习惯不劳而获,习惯家长宠爱式管理。在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候,让年轻人接触这些明显是坑害他们。很多人身边都有这样的例子:孩子学校毕业后暂时没有工作,父母出生活费让他照顾爷爷奶奶。这个孩子就再也和社会对接不上,哪怕爷爷奶奶都去世了,他仍然宅在那个家里。
- 11 -
@澎湃网友MjeQFf:间隔年在西方是可以的,因为西方不一定要找应届生,而是找更有社会经验的,但在我们这儿是行不通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